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bookben.cn - 手机访问 m.bookben.cn---书本网【gzbysh】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正能量心态教练》 作者:中源【完结】 前言 认识你自己! ——希腊阿波罗神殿 纵观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我们看到了这样几条主线的变化: 第一条线:从工业时代的以“管物”为核心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的以“管人”为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 第二条线:从工业时代的“标准化”管理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的“个性化”管理; 第三条线:从重视“步骤”的管理逐步发展到重视“结果”的管理。 从中我们看到一个事实,“人本思想”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人本思想”的实质是人才的竞标,正如电影《天下无贼》里著名的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现在,所有的管理著作中关于人的管理,都一定提到“人的心态”——包括信任、负责任、谦逊、坚持、专注、冒险、平和、成长、共赢、简单、平常心……等等,非常之多。 “人的心态”这么重要!如何才能管理好“人的心态”呢? 这就是我们本书要介绍的主题——心态教练。 正确的心态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智慧之门,而心态教练则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如果你的心态调适的好,你就像收音机一样调到了成功的频道,你收到的信息都是关于成功的,那么成功对你而言,不再是一件很难的事。 我们的雇员都不缺少知识和学历,为什么工作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呢?我们的内心都拥有善良和爱,为什么总是处理不好情感关系呢?我们都曾经拥有理想和梦想,为什么还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呢?我们总想为自己的人生找一条最好的路,为什么总是误入歧途?除了心态,我们没有别的答案…… 教练(coach)以技术反映人的心态,令你及时调整心态以最佳状态去创造成果!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本书称之为“心态教练”的原因。心态教练也包括人生教练、事业教练、情感教练、生活教练,总之有人群的地方就需要——心态教练。心态教练总是关注人的“心态”,区分人的“心态”,让人的心智模式有所改变,信念不断拓宽,使人更从容地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面前人人平等。因为每个人具备成功的一切资源,只是开发的程度不同而已。 《财神》杂志有个广告意思是——人生如牌局,当你抓到了这副牌:“富爹、良师、文凭、才能、外貌、勤奋、坚韧、激情、自信、智慧、机遇、为人、发财”,你就赢的太精彩了!而这个世界并非人人如此幸运,富爹、外貌这些牌不是我们能主宰的!所以,想要赢就要在这些通过后天努力可以改变的牌中下功夫!同时内因又决定外因,“勤奋、坚韧、激情、自信、智慧”这些人的内在因素更凸显它的重要性!因为它们对于人来说就像空气一样不可缺少! 如果我们把人的能力比作人字的一“撇”和一“捺”,一“撇”就好比人的知识技能,一“捺”就好比人的心态和素质。二者是人的两条腿,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缺一不可。知识技能是关于“懂不懂做”,而心态和素质是“敢不敢做”、“能不能做”、“愿不愿意做”之类的问题。“不懂”我们可以去学,“不敢”、“不能”、“不愿意”怎么办呢?这些正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主流问题。很多事情并不是因为难我们才不敢做,而是不敢做才感觉难! 1965年,一位韩国留学生在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们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自己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证明自己的创业史如何传奇,或是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 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自己的剑桥校友——当时的韩国政坛第一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令人震撼!”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位青年作者也大获成功,后来他成为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项事业感兴趣,并长久地坚持下去,你就会成功!确立目标是成功的第一要素。这也是为什么心态教练总是关心人的目标、清晰人的目标的原因。同时还表明,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足够你圆满地做完任何一件事情。 这些,都是有关心态教练的思想。那么,心态教练的使命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使你的表现更卓越! 心态教练通过支持人的心态改变,影响行为改变,令发生的结果有所不同。 我们来看一下,心态对人的行为影响有多大? 弗洛姆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一天,几个学生向他请教——心态对一个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他微笑着没回答,就把他们带到一间黑暗的屋子里。在他的指引下,学生们很快就穿越了这间伸手不见五指的神秘房间。接着,弗洛姆打开房间里的一盏灯,在这昏黄如豆的灯光下,学生们才看清楚房间里的布置,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 原来,这间房子里有一个很深的大水池,池子里养着很多毒蛇,还有一条大蟒蛇和几条眼镜蛇高高地昂起头,朝他们“滋滋”地吐着舌头。就在水池的上方,搭着一座很窄的木桥,他们刚才就是从这座木桥上走过来的。 弗洛姆问他们:“现在,你们还愿意再次走过这座桥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屏住了呼吸不作声。 过了片刻,终于有3个学生战战兢兢地站了出来。第一个学生异常小心地挪动着双脚,一步一步地挨了过去;第二个学生踩在小木桥上,全身不停地颤抖,才走到一半,就挺不住了,倒退了回来;第三个学生干脆趴在桥上,慢慢地爬了过去。 “啪!”弗洛姆又打开了房内另外几盏灯,强烈的灯光把整个房间照耀得如同白昼。学生们揉揉眼睛再仔细看,才发现在小木桥的下方装着一道安全网,只是因为网的颜色灰暗,他们刚才都没有看出来。 弗洛姆大声地问:“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走过去?” 学生们没人出声,“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呢?”弗洛姆问道。“这个网可靠吗?”学生心有余悸地反问。 弗洛姆笑了:“我可以解答你们的疑问了,这座桥本来不难走,可是桥下的毒蛇对你们造成了心理障碍,于是,你们就失去了平静的心态,乱了方寸,慌了手脚,你们外在的表现其实被自己内心的恐惧所干扰——所以,心态就是这样影响人行为的啊!” 另外,心态教练还能支持别人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美国人赛缪尔·兰利教授的动力飞行实验惨遭失败后,天文学领袖西蒙·纽科姆就断定:“靠比空气重的机械飞行,即便绝非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毫无重要性可言。”7天之后,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1903年12月16日,莱特兄弟成功地进行了处女飞行,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于是,人们发现,现实生活中常给我们造成干扰的并不是什么猛兽和毒蛇,比它们更可怕的是那些“专家”和“权威”,以及束缚人们思想的限制性信念。因为,中国的“神六”飞船成功返航已经告诉我们,“不可能”的心态才是人类最大的干扰! 100年前,如果你和当时中国学问最好的一个人——某状元这样讲:“以后皇上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亲眼看到全国各地的情况了。”他同样会告诉你:“不可能!怎么能办得到?”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即使是30年前,你告诉别人:“以后你走在街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和国外的朋友对话。”他也会告诉你:“不可能吧?!”现在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必备的通讯工具。 仅仅10年前,有多少人会相信网络会成为21世纪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些“可能性”都被人们相继创造出来,皆因心态使然! 因此,心态教练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从内心真正看到各种可能性,并点燃前进的动力!去创造!去实现! 本书谨献给有志成为心态教练和愿意掌握教练式领导能力的朋友们!我们相信,通过心态教练技术的普及会让更多的中国人实现理想!体验赢的快乐!让更多的企业家、管理者、员工从优秀走向卓越!让更多的家庭更和谐!更幸福!让更多的人际关系更融洽!更默契!让生命更加精彩!闪闪发光!!! 第一章 心态教练 为学日增,为道日损。 ——《道德经》 同样的生活环境,人与人为什么如此的不同?有的人可以很成功,赚很多的钱,工作很出色,人际关系很融洽,身体健康,生活品质很高;而也有人整天忙忙碌碌却无所作为,经济拮据,只能维持生计。很多心理学家发现了一个秘密——这些差异源于人的“心态”。我们的心态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就如一位伟人所讲“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士?” 心态决定命运 我们的一思一念,都在创造我们的未来。 ——露易丝·海 什么是心态? 心理学是这样定义的,心态是指人对待其他人或事物稳定的心理倾向,包括认知、情感、意向三个方面。认知就是人的想法、假设、理解、信念等思维活动的总和;情感就是人的情绪、感受和体验;意向是由认知和情感因素决定的,是人对外在事物意欲表现出来的行为指向。 在心态的三个要素中,认知因素是基础。认知是人的想法、假设、印象、观点,是人们判断和理解外在事物的依据,同时也是形成情感体验和决定行为意向的基础;情感有调节认知的功能,比如你非常喜欢一个女孩子,也许她并不是很漂亮,然而你强烈的爱慕之情,使你的认知发生了改变,就是我们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认知和情感不仅影响人的内心,还通过影响行为的意向性因素,来制约人的外在行为,所以,从观察人的行为就可以看出人的内在认知和情感因素。用心态教练的话说,就是通过洞察人的行为,就可以发掘内在的心智模式。这里的心智模式就是指知、情、意这三个部分的组合。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心态还有一些特征: 一、心态的社会性:心态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后天形成的。刚出生的婴儿不存在任何心态,都是后天与人互动、交往而形成的。 二、心态的稳定性:一旦形成会长期存在,不会轻易改变,甚至融合成性格的一部分。 三、心态的内在性:心态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就像想象、思维一样无法直接观察到的。 四、心态的系统性:心态由认知、情感、意向三部分组成,三个部分互相作用、协调一致;同时,对于不同事物的心态互相联系、紧密相关组成信念的系统。 心态这个概念是来自心理学,心理学的发展也为解决心态问题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同样,心态教练的理论基础也是源自心理学,然而心态教练并不是心理学的分支,它只是利用了心理学的部分原理,发展成为一个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行业。 那么,心态教练和心理学是什么关系呢? 心态教练和心理学属不同的范畴。心理学更多地停留在理论和学术层面,研究人心理方面的普遍律规,关注的对象大部分是“病人”和“特殊的人群”;而心态教练发展了心理学中很实用的认知行为疗法和精要疗法,并融入心态教练的思想,另立门户成为一种实用技能,支持“正常人”发掘潜能、实现理想!前者属于理论和科学,后者是一种专业技能。因此,它们关注的方向和取得的成效各不相同。 心态决定一切 米卢执教中国队的时候说过“态度决定一切”!这话看似有些夸张,但确实能反映心态的巨大作用。 在工作中,心态的改变有什么意义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平常,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员工是上班迟到的,有的单位经常采取罚款的措施,迟到一次罚款100元或50元,结果怎么样呢?还会有人迟到,或者有可能因为怕罚款而提前来了,来了之后干什么呢?看报、喝茶、聊天、上网、发手机短信……等等。那么不罚款怎么办呢?很明显这是个心态问题。过去你认为员工不努力是工资太低或福利不好,当你把工资涨上去福利变好了,可能会让他们兴奋一些天,而对他的行为表现没有质的改变,因为他们的心态没变,信念没变行为也就不会变。人的心态在什么位置,就会把焦点放在哪里;而焦点放在哪里就会影响人产生什么样的信念;有了什么样的信念,就会导致人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也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蜘蛛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同样的景象,有三个人看到了,就产生了三种信念: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更加悲观了,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 第二个人看到了,受到了启发,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做事!”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一只蜘蛛都能这样永不放弃,我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呢!” 对蜘蛛而言,它不过是在做一件极其普通的工作!然而,三个人对此却有三种不同的态度,我们也可以猜想他们的不同结果。 无独有偶,和这个蜘蛛的故事类似的是有关曾国藩的故事。故事说曾国藩带兵打仗的时候,每次都大败而归,这件事传到皇帝耳朵里,皇帝上朝的时候就问他“爱卿!有人举报你打仗屡战屡败,可有此事?”如果曾国藩说:“没有”,那是欺君之罪!如果说:“有”,皇上怪罪下来也吃不了兜着走,他急中生智,回答说:“我是屡败屡战!”既帮自己化解了危机,又表现出了自己的决心。 每件事情发生其实都是中立的,然而面对同样的事情,不同人的看法都会千差万别,在这千差万别当中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积极正面;一类是消极负面。这也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正反两面,就像古希腊神话中描写人“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每个人都有具备这两方面,而我们又不能因为人人都有阴暗的一面,就放纵自己堕落成“魔鬼”,也想活出“天使”的一面。换句话说,人生就是一道选择题,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对于心态教练而言,就是把人的心态从消极调整到积极,从情绪化、自以为是、自私……等等这些“魔鬼”的状态,调整到成为积极、阳光、进取、爱心……的“天使”。 有一次在课堂上,一个女学员跟我对话,说他离婚的前夫如何如何不好……脾气不好、工作不好、学历不够……于是,我在白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一边写着“魔鬼”,另一边写上“天使”二字。同时,我对她说:“你只看到他魔鬼的一面,而且每天为他的‘魔鬼’浇水施肥,所以,他不好的一面越来越厉害!如果你每天为他的‘天使’浇水施肥,支持他成长他现在会怎么样?”女学员半天没讲话,然后遗憾地说:“是啊!这么简单的问题,原来我都没看到,早遇到教练就不至于离婚了!” 事实上,任何事情发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面对它的心态! 抓住命运的手 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一座15世纪教堂的墙上写着一行字:“事情是这样的,就不会那样!藏在痛苦的泥潭里不能自拔,只会与快乐无缘!告别痛苦的手得由你自己来挥动,享受今天盛开的玫瑰只有一条捷径——坚决与过去分手!” 人生是一张单程车票,一去不复返。拥有正确的心态,就等于你拉住了命运的手,让你走好不同的人生旅程。 艾柯卡曾分别担任过美国两个汽车巨头福特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的ceo,两种不同的心态让他有了不同的人生结局。艾柯卡在福特公司工作了32年,1970年他靠自己的奋斗当上了福特公司的总经理,上任之后他开始得意忘形,心态消极,不思进取,1978年7月13日,怒火中烧的大老板亨利·福特把他开除了。一帆风顺的艾柯卡突然失业了,他痛不欲生,开始酗酒,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就在这时,命运之神又再次向他招手,他受命担任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经理。这时的艾柯卡重新振作精神,勇于挑战,凭借他的智慧、胆识和魅力,对克莱斯勒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同时他游说政府取得了巨额贷款,在公司最黑暗的日子里,他用激情和决心感染了所有员工奋力拼搏,推出了著名的k型车计划,让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起死回生!1983年7月13日,艾柯卡用个人一生积累的财富8·13亿美元为克莱斯勒公司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而这一天和他当年离开福特公司竟然是五年后的同一天。当然,他也因此成为美国的传奇英雄。事后,艾柯卡深有感触的说“奋力向前,哪怕时运不济;永不绝望,哪怕天崩地裂!” 心态看不见也摸不着,它像一双无形的手在左右人的命运,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如此。要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就要认识心态、面对心态、掌握心态,因势利导,锁定乾坤。 起因与发展 不要翘首等待,时机永远不会“恰到好处”。从你站立的地方开始,能找到什么就利用什么。在前进的过程中,你一定能发现更好的工具。 ——拿破仑·希尔 答案变了 195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教书。他刚给物理学专业的学生考完试,手里拿着学生的试卷,和他的助教一起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 这个助教在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面前有点害羞,他问到:“爱因斯坦博士,您给这个班的学生出的考试题和去年一样吗?” 爱因斯坦想了一会儿回答说:“是的,考试题和去年是一样的!” 助教迟疑的地问道:“但是,爱因斯坦博士,您怎么能给同一个班学生连续两年出一样的考试题呢?” 爱因斯坦回答的十分经典:“答案变了!” 21世纪的人和上面所有世纪的人,在身体上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内在的思想却已经面目全非了!21世纪要做的事情可能还是理想与奋斗,然而,答案已经变了! 面对市场、客户、员工、产品……这些题目,同样是为了盈利!答案也都变了!再用过去的一套去行事已经不灵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商场如战场般需要智慧,于是商人开始学习兵法!商场如竞技场一样需要金牌,于是商人搬出了心态教练! “心态教练”也称做“教练技术”或“企业教练”。它原本是一种古老的管理技术,历来就是为体育界人士所设计,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信息泛滥的今天,它也受到了企业界人士的青睐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主流,以及成为支持个人成长的工具。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商业环境不断变化,提高企业中“人”的能力,已成为管理者的当务之急。“教练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方式被广为采用,它的核心内容是教练以中立的身份用技巧反映被教练者的心态,使对方洞悉自己的位置,并就其表现给予直接的回应,另对方及时调整心态、清晰目标以最佳状态去创造成果。教练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有效地将人力资本转化为生产力。 “企业教练”行业萌芽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的美国,当时正是美国从工业社会转型到知识型社会的年代,企业经理们发现以传统的工作模式无法解决企业的新问题,同时,也发觉到企业的大环境每天都在快速地变化,而知识的更新速度和信息的堵塞,使得企业在管理知识型员工方面遇到了诸多障碍,传统的顾问式管理无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如何适应巨大而迅速的变化?如何令各种类型的知识型员工更具创造力?美国att、ge等一些著名企业的管理者们,开始借用了体育教练的概念,植入企业为管理服务,从而发展出“企业教练”行业。 “coach”说了什么? 最近在国内,coach这个词也非常热卖,培训市场开始热衷这种管理技术。coach原意是马车的意思,是指把你从a点运到b点。现在,我们都把它翻译成“教练”,所以寓意教练可以帮你从现在的a点去到你的目标——b点。 也有人把coach翻译成“企业教练”、“态度教练”,有时也称为“教练技术”。这里所指的教练,同样不是体育教练,也不是汽车教练,而是企业教练。coach——是一种新兴的、有效的管理技术,能使被教练者洞察自我,发挥个人的潜能,有效地激发团队并提升整体的表现,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力。 教练是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性、有策略性的过程,洞察被教练者的心智模式,向内挖掘潜能、向外发现可能性,令被教练者有效达到目标。美国职业与个人教练协会(aca)把coaching定义为一种动态关系,coaching来源于coach,它意在从客户自身的角度和目的出发,由专人启发他们自己找到行动的步骤和实现目标的方法,做这种指导的人就是教练(coach)。简而言之,教练就是以技术反映学员的心态,激发学员的潜能,帮助学员及时调整到最佳状态去创造成果的人。他的目的是帮助你成为事业和生活上的赢家。 为更清晰地理解coaching的含义,我们把它和mentoring、training区别开来。虽然这几种行为没有明显的不同,仍然存在细微的差别: coaching——在中文里有时也被笼统地译为“教练”,它是指通过心态的调整来支持他人,为了某个特定的目标而制定计划,并激励和挑战学员有创意地克服障碍来完成计划的过程; training——是由拥有特定专业技术的人来传递特定的课程,通常是为他人的某个特定目标和掌握某种技巧服务; mentoring——的执行人被成为“导师”,是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帮助学员树立人生观的人,譬如中国古代的孔子。 另外,教练也不同于我们比较熟悉的顾问,后者是为具体的问题提供咨询、解答和解决方案,而前者是从拓宽人的信念入手,着眼于“激发人的潜能”这一部分。所以,coaching是一种attitudetraining(态度训练),而不是一种knowledgetraining(知识训练)或skilltraining(技巧训练)。教练不是帮学员去解决具体问题,而是利用心态教练技术反映学员的心态,提供一面镜子,使学员洞悉自己——理清自己的目标与状态。教练会对学员表现的有效性给予直接的回应,使学员及时调整心态认清目标,以最佳状态去创造成果。 我们认为将coaching直译为“教练技巧”不太合适,coaching这个字不容易翻译,在我们的教练实践中感受到把coaching定义为——“教练的过程”更准确;coach——代表教练这个人;coachee——指被教练者;coachingtechnology——教练技术。因此,我们本书心态教练(attitudecoach)的概念,也由此产生! 体验式学习 “心态教练”不是为了让被教练者“知道”一些事情,而是为了让对方真正“做到”一些事情,而人的能力提升又是无法用教授的方式来完成的,因此,“心态教练”通常采用体验式学习的方式。 “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learning)和平常的学习是有差别的。平常的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活动、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而体验式学习的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过去我们对于知识技能的学习都是向外的,而体验式学习却像生活中其他的体验一样,是内外结合的,是个人的身体、情绪、思维通过外在参与的内在所得。体验式学习又称“发现式学习”、“活动学习”或“互动学习”,过程中先由学员自愿参与做一连串的活动,然后发现他们所经历的体验,挖掘他们从中获得感受和觉悟,最终目的是将这些心得应用于日常生活及工作上。其实,我们对体验式学习并不陌生。比如:游泳、骑自行车、开车、做饭、洗衣服、跳舞等等多如牛毛的能力,都通过体验式学习获得的。它的特点就是你必须要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掌握,而你一旦掌握,就很难忘记。体验式学习是由四个环节组成,这四个环节是密切关联、不断循环往复的,它们有以下特点: 行动(do):体验的过程是以学员为主体,实践学习为主导,学员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行动是体验式学习过程的开端,参加者的投入与参与程度决定了他们的收获。 发现(discover):探索发现的过程让学员们置身其中,令他们可以有切身的体验,通过观察、表达和行动的形式去发现不同的可能。 联系(connact):每个人有了体验以后,很重要的是与其他参加者探讨、交流,以及反映自己的内在生活模式。分享个人的感受只是第一步,关键部分则是把这些分享的东西与生活和工作结合起来。 选择(choose):让参加者通过体验不同的结果选择更有效的解决方案。选择本身也成为另一种体验,有了新的体验,循环又开始了。因此参加者可以不断进步。 根据四个步骤的英文缩写,我们简单地把体验式学习叫做“ddcc”循环。如图所示: (图例) 通过体验式学习最终要达到什么水平呢?这个境界叫“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他首先强调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主张“求理于吾心”,即“知行合一”。知是认识,行是实践。知行合一即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又是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在“心态教练”中,通常是指内在素质和外在行为是一致的,知道也能做到,即说到做到。不论求任何学问,贵在知行合一,才能有所成就,所学的东西才能生根,然后才会枝繁叶茂结出硕果。 心态教练相关链接 现在,国内“教练技术”的培训如火如荼,各个省级城市差不多都有公司在进行这项培训。所以,我们也来了解一下“心态教练”方面的一些相关常识。 心态教练技术训练系统——运用体验式学习法加上心态教练,是让我们引以为傲的两大核心训练工具。也是当今国际上对于人力资源开发,最先进、最有效的培训形式!如今,国内心态教练培训系统包括两大类有五项基本的训练课程: 第一种是理论类课程——包括心态教练理论(acp)和性格领导力之九型人格(eng)两门课程。 acp——心态教练理论。是“accp”的简称,原意是“态度attitude、承诺commitment、贡献contribution、坚持persistence”的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代表成长为一名教练,内在素质中要具备的核心元素。“accp专业教练”是推广教练文化的专业机构结合本土文化精心设计的教练技术培训体系,这里的“accp”还代表“态度attitude、教练coaching、能力competence、计划program”。在这套技术中,除了包括立体式聆听、启发式发问、360度区分、建设性回应、全方位互动等五种心态教练的能力之外,还包括搭建平台、清晰目标、发掘模式、创造张力、制订方案等五步教练策略,以及教练身心语、文化差异、教练与情商、禅修等教练辅助工具。以上这一系列的技巧和工具就构成了有别于传统管理模式的新兴管理技术——心态教练技术。 enneagram——性格领导力之九型人格(简称九型人格)。是一种帮助我们认识人、了解人,迅速提升领导力的工具。它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了解自己,知道我们哪些地方可以改善和提升;二是了解别人,如何更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三是组建高效的团队,更快地实现卓越的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本管理”水平的提升,成为全球管理者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发现,作为管理者,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组建团队是极其重要的工作能力。九型人格的基本原理指出,人与人是有差异的,有不同的原动力和价值观,不同性格的人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领导和沟通。我们有能力了解到不同人的性格特质,就可以跟他们找到共同语言,能够采用更为灵活的管理方式去激发他们的意愿。如果我们想把团队和人的效率发挥到极致,九型人格这一工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也是目前美国大学里,最热门、最叫座的一项心理选修课程,美国中情局(cia)还利用这个工具分析各国领导人的性格和行为,并有针对性的研究。 九种性格里面,你是哪种人? 改革型——我有鲜明的是非标准; 帮助型——我很有爱心; 促动者——我比其他人更注重成就; 艺术家——我是独特的; 思想家——我的知识是第一位的; 忠诚者——我需要团队、需要安全; 多面手——我是快乐的、常变常新的; 指挥者——我是最在意权力和地位的; 和事佬——我最喜欢内心平和。 第二种是“素质”类的训练课程——包括素质训练一、二、三阶段三门课程。 “素质训练”是由专业心态教练培训机构配合现代人发展的需要,精心设计的一套以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的素质和工作绩效为目的的系列训练。通过体验式学习加心态教练的方式将这套先进的素质训练技术转移给参加者,并系统地分为以发现、行动、实践为重点的三个阶段,有效地提升参加者的生活和事业品质,创造优质的人际关系和卓越成果。“素质训练”不等同于“心态教练”,市场上很多培训公司研究不深就匆忙上阵,把“素质训练”贴上“教练技术”的标签“热卖”。其实,“素质训练”的培训形式、素材和内容脱胎于西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流行的潜能开发训练,这套训练是美国12位心理学家共同设计的,有很大的震撼效应。目前很多的心理培训、潜能培训、个人成长训练和体验式培训都借鉴和汲取了其中的精华部分。 “素质训练”分三个阶段。三个阶段是逐步加深和晋升的关系,只有第一阶段毕业的学员方可进入第二阶段学习,然后再参加第三阶段的学习。第一阶段的学习重点是——“知”。关于内心的觉醒和发现自己的盲点;第二阶段学习的重点是——“行”。关于行动和突破的;第三阶段是关于——“知行合一”。制订行动计划和创造自己想要的成果。市场上诸多训练机构一般把三个阶段用英文来简称,有的称为“ct1、ct2、t-action”,有的称为“basic、a和、lp”,有的称为“im1、im2、lp”,有的称为“cl1、cl2、clp”,也有的叫做领导力修炼一、二、三阶段……五花八门,称谓各不相同,而培训形式和内容基本相似。(注:ct1代表素质训练第一阶段,ct2代表素质训练第二阶段,t-action代表素质训练实践阶段,basic代表基本课程,a和代表深晋课程,lp是领导力实践leadshipprogram的简称,im1为innermanagementlevel1的简称。) 素质方面的第一项训练——“素质训练第一阶段”。 素质训练第一阶段提供一个广泛观察自我的环境,通过参加者全情投入到一系列有方向的练习或活动中,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去发现认知自己的盲点,了解是什么因素阻碍我们有效地发挥潜能。并且,对照现状迁善心态,进而可以选择相应的行动去突破现有的心智模式和行为模式。第一阶段内容精炼、节奏明快而富有情趣,是提升自我素质的理想选择。 素质方面的第二项训练——“素质训练第二阶段”。 素质训练第二阶段是深化第一阶段的体验,通过行动把“知”变成“行”,是真正的去创造。你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通过精心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进一步认清自我,突破认识和行动上的安全区域,打破自身的局限去发挥潜能。第二阶段是更深刻的行动体验。每个参加者之间都是一面互动的镜子,使你有机会在这个特定的环境里,全方位、有效地洞悉自己的状况和表现。过程很精彩、刺激!让你去体验和掌握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能力,当中的体验让你终生难忘。 素质方面的第三项训练——“素质训练第三阶段”。 素质训练第三阶段又称为心态教练实践阶段或领导力实践阶段,目的是让参加者将第一、二阶段的体验和发现学以致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创造切实、卓越的成果。此阶段以成果为重。参加者将会制订目标与计划,通过大约100天的时间,和包括其中的三个周末的训练、评估,去清晰目标和现状,检视行为的有效性,不断调整心态,以便更有效地达到目标。第三阶段是以个人和团队的共同目标为导向,它很像一个企业的模型。团队成员通过有方向地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领导力。整个过程,参加者需要不断主动创造、自我超越,去发掘承诺的力量以及发现承诺与成果的关系。心态教练实践阶段让很多管理者如获至宝,是因为他们在当中能真正见到实效、创造成果!实践阶段是创造卓越业绩的有效工具! 心态教练的定位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唐太宗 心态教练是一面镜子 哈尔滨的王鸿桥教练在山东的一次心连心活动中,与一位心情郁闷的女中学生对话,他分享到了自己最得意的事情——最近喜得双胞胎的儿子,也分享到了生意上面临的一些最难过的事情……他的真诚感染了对方,让对方打开心扉也说出了很多心里话,鸿桥教练耐心的听过之后,态度中立的问了这个女孩子一些问题,让女中学生豁然开朗,眼神明亮了起来!事后这位女中学生激动地说:“那个教练真棒!就像周星驰一样!——开始让我哭!接着让我笑!最后让我思考!” 这位中学生比喻的很形象,教练的确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考。 教练是什么?他们的行为特点是怎么样的? 有位资深教练讲过一个笑话说:教练的最高境界,像镜子一样——反映真相;像庄子一样——博学多才;像老子一样——清静无为;像孙子一样——善于谋略!所以教练有时“镜庄孙子”!这种调侃引人发笑!更加让人回味! 说教练是镜子,是因为心态教练能如实地反映当事人的心态及行为模式,引导他人更深入的看清自己。生活中的现代人,对外在物质世界通常都有无边无际地需求,而对内在的精神世界却很少有清醒的认识。他们很少问自己“我得到这些东西对我有什么价值?”结果很容易迷失自我。心态教练要做的事情首先就是让人看清楚自己究竟是谁?想要什么?在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在教练的理念里,他相信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人生做最好的选择。所以,教练只做你的镜子让你看清自己,同时让你自己做出选择而不会代替你去做决定。 教练还协助他人了解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让人看清自己潜意识里的真我。人们看不清自己是因为自己大脑里太多的杂念,像柳絮一样已经扰乱了自己的眼睛,看不到潜意识里最真实的自己、最自然的自己、最习惯的自己。教练就是用自己这面镜子,使对方看清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及盲点,从而让对方如实地面对真实的自己,有效摆脱原有信念的束缚,发现更多的可能性,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 要做到这些,心态教练自己也是需要锻炼的,需要让心静下来,“平静”得像一湖秋水一样,才能照到别人,正所谓“宁静以致远”。镜子只有是平坦清澈的,所映出的事物才更接近真相。如果教练的心态不能中立、公正、忘我,也就像湖水中荡起的涟漪,反映别人的现状也容易是扭曲、变形的。 心态教练是指南针 心态教练是一门通过完善心智模式来发挥潜能、提升效率的管理技术。 首先,教练是有方向性、有策略性的过程。它不同于闲聊,而是要洞察被教练者的心智模式,从而发现心智模式所导致的行为模式。所以,教练一个是要帮助对方向内挖掘潜能,另一个是向外发现行动的更大可能性,另被教练者快速有效地实现想要的目标。简单的说,教练的功能就是时刻让你清楚你要什么?你现在的位置是什么?如何做到? 然而,人有些时候是自相矛盾的。比如很少有人会在出门前不知道要去哪里,即使是“毫无目的地随便转转”,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随便转转。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自己的一生要去哪里!人在决定一些小事上往往要思前想后,审慎斟酌,而许多人对自己人生的大方向往往轻易就做了决定!所以,大部分人一生都遗憾的流于平庸,大部分只使用了生命潜能中全部能力的5%左右,就连爱因斯坦认为他自己,也只不过用了10%就发现了《相对论》。留下这些遗憾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彼德·圣吉在《第五项修炼》里有一章的题目叫“共同愿景”,里面写的非常清楚,有清晰愿景的人,才有激情和热忱去完成使命! 心态教练在这个关注赢的时代应运而生,恰恰是在于它更关注人的愿景和使命,像一个指南针一样,永不停歇地的指向我们要去到的方向,照亮了朝理想和梦想前进的方向,从而让我们点燃生生不息的生命动力。 著名田径教练马俊仁,在谈到教练的第一秘诀时讲到:教练就是劈木头原理,意向即直奔目标!就像在运动场上,运动员只有一个目标——取得金牌;在人生道路上,教练也是帮助被教练者不断调整心态,不断突破自己,以达致目标,夺取人生的金牌。心态教练就是要帮对方时刻清晰自己的目标,拿回属于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一生的理想。 让你的潜能“开机” 每个人的一生都蕴藏着无限的潜能没有释放,而同时却有无数人的理想没能实现。这是一种悲哀!什么原因呢? 很多人都觉得前进的道路荆棘密布、困难重重,在他们的信念中经常有这样一些声音: 我不行! 不可能! 没希望! 办不到! ……等等。 这些数不清的声音,也是有效的指令,它们让你的生命潜能从此“关机”。对此,心态教练能做些什么呢? 心态教练就是帮你拿走这些干扰,打开信念的枷锁,让人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让你的生命潜能得以重新“开机”。所以,从教练的角度来说,学习的定义是——做自己没做到的事情就叫“学习”;突破——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叫“突破”;而改变——是做自己不习惯做的事情就叫“改变”。心态教练就是挑战你牢牢地盯住目标,然后为了实现目标去做你原来不会做的、没做过的、不敢做的、不愿做的、不习惯做的事。当你在行为上突破了,你的信念也有可能拓宽了,发现“原来我也行”、“完全有可能”、“总是有希望”、“没有什么办不到”的时候,这些干扰已经不再对你起作用,你自己真正的潜力就会表现出来,此时的你会更具信心迈步向前,直至成功。 如果你真的想要做到,那么你一定能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你不想要,你也一定能找到一个美丽的借口。 看人之大你就会大 教练不会在前面伸出一只手拉你,而是在你的背后支持你。因为他不会帮你做! 教练做的事是“backup”!就像在体育场上,你也看不到哪个教练会代替运动员上场。既然是这样,那么教练的工作有什么诀窍呢? 在教练的理念中,有句话叫作“看人之大”,非常具有震撼力!这个理念是支撑心态教练这个行业的“牛顿定律”。既然“看人之大”这么重要,那么想做教练怎样才能看人之大呢? 其实,学做教练很容易,而做到看人之大的确很难!很多人做了很长时间教练,都只是会用教练的技巧,功力都不能达到更高层面,关键就是这个原因。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广告片,主题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是教育我们看己之大!有能力看己之大,才会真正看人之大!美国科学家曾公布一个惊人的数据,他们发现把一个人一生的能量全部收集起来,用电能折算,相当于可以照亮北美大陆一个星期的电能,价值数百亿美金!这够看人之大吗? 在平时的工作中领导要授权,同事要合作,或者与客户打交道,不看人之大就不会有效率!同样要领导一个团队,不看人之大就不能让团队达到卓越的位置。在这个世界上连两片相同的树叶都找不到,何况是人呢?任何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独立的价值观和主观能动性,当你真的能看他之大,把选择权还给他的时候,他的积极性就表现来了! 我有一个美国德州大学的心理咨询方面的导师,他曾经跟我讲过一个故事:他每次给学生考试,都是出一套试题让学生去答,学生也没什么积极性!考完试成绩也不太理想。后来他改变了方案,同样出一套题,用四种不同颜色的纸印出来,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学生不知道题是相同的,但是一有机会给自己选择的时候,他们考试的积极性突然高了很多,成绩也比以前提高了。同样道理,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为什么那么火爆?以前都是权威来决定谁是明星,现在把选择权还给了观众,等于我们普通人都有权决定谁是明星了,那种力量大得不得了!有的朋友上街找陌生人拉选票,有的人抢朋友的手机发短信给自己喜欢的女生投票,有的人说服自己的亲朋好友都站在自己支持的女生一方!原来,只是把小小的选择权还给学生和观众,就调动起那么大的力量!而心态教练的思想就是看人之大、还事于民、以人为本,所以,会另你成就非凡。 教练是领导艺术 说到心态教练的起源,这里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有一个叫timothygallwey的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把体育教练和企业管理联系在一起。 timothygallwey当过海军军官,由于热爱打网球他成为一名网球教练,他声称——“我可以让一个完全不会打网球的人在20分钟内学会基本熟练地打网球”。此事引起了美国abc电视台的兴趣,他们决定派记者现场采访,搞个恶作剧揭穿这个人的骗术。他们找来二十个人,签了法律文件证明他们不会打网球。并选中一名身体条件非常糟糕的胖女士marry,她五十五岁,重一百七十磅,穿着水桶一样的长裙,在过去二十年里根本没参与过任何体育活动。然而,在短短20分钟内,胖女人竟学会了自如地击打网球。 很多人也许会问:这个女士到底有没有学会?教练究竟做了什么?其实整个过程中,教练只是对她说:“把注意力放到球上!”这位女士收到的指示是注意球飞过来的弧线是怎么样的,或者是聆听球的声音,而不是学习打球技巧方面的事情。教练不断叮嘱她,“把注意力放在球过来的声音上,放松!”然后又说:“最后三分钟学发球,像舞蹈一样,不要想!只是跟着音乐去做,闭上眼睛,不要担心,快做!不要管你的头在哪里,手在哪里,手臂怎么挥舞。只是和刚才一样做运动而已!”marry照做了,而且完成得相当不错。事后她承认:“如果老是想怎么打,反而就打得不好了”。教练鼓励她集中精力去做些事情,使她忘却了恐惧,结果她成功了。从这件事上我们不难发现人类思维的可能性,让你成为一个有自信的人就会得到这种可能性。网球教练解释说:“我并没有教她打网球的技巧,我只是帮助她克服了自己不会打球的固有意识。” 这个过程在电视上播放之后,引起了美国att高层管理者的兴趣,他们把那个网球教练请到公司来给经理们讲课。网球教练最初以为会到网球场上去,不料却被带到了会议室。在授课过程中,经理们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下课后网球教练发现经理们的笔记上找不到和网球有关的字眼,反倒写满了企业管理的东西。于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技术从此产生了。 如今,心态教练在国内的发展也非常迅猛。接受过acp、九型人格和素质一、二、三阶段训练的人大约有几十万人,这些人大多是民营企业家、国企高管、自由职业者、外企白领等高收入阶层的人士,他们在接受培训之后,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一个学员的话说:“心态教练技术使我有重生的感觉,感觉自己突然猛醒过来,知道未来的人生该怎样活的更精彩!活的更有价值!”学员自我洞察力的提升,让他们很容易洞察到自己的大我和小我。大我就是追求理想、有创造力的我;而小我就是生理上、情绪上、本能上的自我。所以,信念的拓宽,让很多人看到了更多更好的路可以选择,人不光可以为自己而活,还可以为更多人快乐的付出!如果说与时俱进的话,心态教练的理念同我们国家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心态教练的心理学理论依据,其中一部分是结合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思想,通过模拟的体验式练习,让学员在经历整个训练系统的时候,走过一个自我认识、自我接受、自我肯定、自我呈现、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浓缩了人生经历的重要场景,是个人素质快速提升的捷径。 心态教练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个终生学习的生活方式——“活到老,学到老!”就像一个登山的攀登者,不断向上攀登,终生自我超越! 心态教练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就像一个教练总结说“心理学是科学,心态教练是艺术!”我觉得非常恰当。作为一名心态教练工作者,我们一直都坚持这样的信念“心态教练可以支持一个普通人成为超人!”让更多的人通过心态教练这个桥梁,做到自己想做的事,做成自己想做的人! 走出心态教练的误区 21世纪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人,而不是把人当成完成工作的工具! ——彼德·德鲁克 心态教练是为“人本思想”服务的,关注的焦点永远是人,如果焦点一旦离开了人,那么一定是掉进了心态教练的误区。 是领导不是管理 管理是20世纪大型组织的有利武器,如果缺乏管理,就会难以生存。因为只有在管理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正常的组织秩序和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 领导则是21世纪变革的力量。世界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场激烈竞争的不协调、不稳定,使得不变革就难以生存,而更多更大的变革根本离不开强有力的领导。 因此,管理和领导是起到不同作用的,它们的方向也是不同的。管理者更多的强调程序化、稳定性,基本上是循规蹈矩,按照计划、组织、指导、监督和控制去做事情,不会越雷池半步。而一个管理者只不过是权力的载体,代表机构按既定原则去行使权力,他们更注重理性的管理流程和人际的协调;而领导者则不同,他们完全是用个人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目标,他们除了拥有权力之外,更多的是靠人性化、策略化、企业文化,以及适当的冒险,去带领团队去挑战和创新。管理和领导缺一不可,都是当今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然而,管理方面我们过去做的比较多,领导能力则需要更多的学习。 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差别在哪里呢?我们用表格对比一下主要的差别: 管理者领导者正确的做事情做正确的事情按部就班,关注行政管理挑战新目标,发现更多可能需要管理制度和流程需要积极的心态强调的是效率承诺于结果改善现状明确未来的目标和现在的行动关心事情关心人靠监督和控制靠互相信任和支持策划完成事情的方法调适执行人的心态需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需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需要按标准化执行的员工需要有创新精神的伙伴靠权力和命令来指挥靠感染力和激情来引发不同于顾问 各行各业都有专业的顾问,专业的顾问一定是某个范畴的专家,在自己所在的领域里有独到的见解,丰富的知识,专业的经验。顾问会为当事人找寻和提供答案的,而教练不会这样做;顾问关注事,教练关注人;顾问注重事情的过程,教练注重事情发生时人的心态。所以,顾问经常给方法,教练经常问问题。 顾问只负责给方法、给建议,给完之后什么时候用,如何用要自己决定。1995年美国最大的顾问公司麦肯锡给实达电脑做顾问,实达电脑花500万从他们手里购买了两个方案,一快一慢,最后,实达电脑采用了其中一个方案,而结果是失败了。从这个案例中我们无须评判对错,只需要强调一点,实达电脑只是用了顾问的方案而没有关注人的心态,对于顾问来说没有好也没有不好,顾问就是给方法、给建议的,而一旦企业采用了顾问的方案之后,做好人的工作才是关键。 教练不会提供解决方案,而是让你自己去发现。在教练的信念中,每个人都拥有最好的解决方案,只是当你的信念没有打开的时候,你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比如,当年杰克·韦尔奇在ge推行每年10%的淘汰率的时候,第一年没什么困难;第二年就很难找出那10%了。各部门经理们报上来的名单,要么是已经去逝的人,要么是把已经退休的人拿来充数;到了第三年差不多变成了一场战争,没有一个经理愿意完成这件事。而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这项制度,没有方法和技巧可言,只有靠坚定的信念。很多重大变革的关头,我们都能感受到这种坚定信念的分量,而坚定的信念背后有很多重要的素质在起作用,可能是坦诚,也可能是意志力,或是勇气、坚持、自信……等很多。这也就是心态教练素质训练要提升的内容。这部分看不见、摸不着,却异常重要! 所以,心态教练=素质技巧,素质和技巧分别构成了人的两条腿、两只手,支撑着一个完整的人、完善的人。心态教练鼻祖timothygallwey曾提出过,如果要当事人学得最多,教练就必须要教得最少。 教练是没有既定的答案的,所做的就是引导当事人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从中发现属于自己的答案。 不同于心理医生 我在从事心态教练的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学员介绍别人来上课,专门找一些好像有心理问题的人,我问他们什么原因,他们说“心态教练,就是有心理问题才来让你们教练啊!”我听了之后哭笑不得。 心态教练是针对人的心态做教练,但是教练并非心理医生,不是心理有问题时才找到教练来医治。教练的所作所为是针对你的目标,调整你的心态,锁定你的成果;而人的心理疾病需要心理医生和心理治疗才能专门医治。 现代人生活压力不断增大,而且压力的种类和程度严重超出了正常人的负荷,导致心理疾病的概率越来越大。心理疾病一般是因为过去的经历和创伤,导致了人信念的扭曲,有些想法明显不同于正常人,继而在情绪和行为上出现偏差。心理治疗的手段很多时候是理清过去不愉快的经历,消除心理上的障碍,帮助病人在心理上恢复健康。心理治疗是一种专业,需要接受过心理治疗方面专业训练的人士方可胜任。 心态教练不同于心理医生,他只会面对正常人。教练过程也不同于心理治疗,他不会平复你的情绪,而是让你自己学习管理情绪。 不同于教师 教师使人缺乏的知识越增越多;教练使人多余的干扰越减越少。 教师传授知识、概念及技术,将一套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教给他人,是一个知识传递和搬运的过程。所以,教师一定要精通、掌握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有东西给别人去传递和搬运。 教练不是传授给人知识和技能,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教练在知识和技能上不如被教练者。就像田径教练马俊仁在跑道上的成绩肯定不如他的运动员一样,但他也能培养出世界冠军。专业的心态教练面对被教练者,是让他自己学习关于自己身上的东西,看到关于自己的优点、缺点、盲点、甚至特点之后,可以有一个选择!——就是选择一套最佳方案达到你所要的目标!同时教练会提醒你善用你的资源,发挥你的优点,协助你制订目标并达成目标。过程中教练在场外呐喊激励,在中场休息的时间对你的心态加以调整。当然,教练不一定需要成为内行,但必须要清楚地知道整个游戏规则,知道如何会赢! 在教练看来,知识和技术是重要的,但往往多数时候人之所以表现不尽人意,不是知识技能的缺少,而是因为没有正确的动机和积极的态度。就像2000年悉尼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亚军决赛,孔令辉对阵瑞典老将瓦尔德内尔时,最后一局打到最后一个球,场上成绩为平局的时候群情激昂,大家都感到紧张而兴奋!此刻,比的更多的不是球技,而是心理素质。这种心理素质不是现场才有的,而是靠平时体验式学习磨练出来的!如果排除世界大赛这种偶然性,我们平时工作的心态和心理素质同样也决定了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俗话说“事在人为”,其实事没变,只是人变了!人的态度变了!结果自然不同!仔细想来,每个人也都有过不同心态下处理事情结果不同的体验。因此,心态和知识都重要,没有谁高谁低!只是要提升不同的部分可以区别选择教练或老师。 当一个人把面对事物的动机和态度调整到最佳状态时,你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练不是保姆 “教练不是保姆”这句话在做教练的过程是经常说的。因为学员很容易就把你当成是给方法的保姆,问你“我该怎么办?”或者说“教练你能不能帮我跟对方谈谈?”“你能不能帮我感召他呢?”“我老公他怎么怎么样我该如何呢?”……或者跟教练撒娇,我没做到是有什么原因。这些理由教练都不会被收买的! 教练不是保姆有两层含义:第一教练不会帮你做;第二教练更不会对你没要求,给你提供舒适和学业的安全空间!保姆会给你提供周到的服务,甚至照顾你安慰你,惟恐照顾不周。但教练往往是“不讲情面”的,教练始终保持中立,当被教练对象心态出现偏差,或者偏离目标时,教练会不客气地甚至是“无情的”回应被教练者,有时让当事人很不舒服。教练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激励对方,什么时候需要像镜子一样让对方面对真相,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对方达到目标,不会在心态上误入歧途。 有个故事说:甲乙两人放牛,他们各自让牛吃草,结果两人的牛都走失了。问甲为何走失了牛,甲说因为看书识字。问乙为放丢了牛,乙说玩牌赌钱。他们两个人做的事,按世俗的观点,甲情有可原,乙应该受到批评。可是作为心态教练就要区分:无论好心歹心,其结果都是一样失去了牛。由此看出,做教练有时会超越世俗的界限去要求被教练者,看似有些残酷、不近人情!教练会要求你在心智上走出安全空间,跳出常理下的局限,去超越、去突破和成长!过程有可能会很痛苦!会不舒服!而不是像保姆一样为你服务,让你活在相对安全和舒适的空间里面!这正是教练和保姆二者相悖的地方! 教练不是哥们儿 教练与被教练者心态上是平等的,教练的过程是属于学习的范畴。教练不能有“高人一等”或“我要搞掂你”的念头。教练需要认真聆听被教练者的需求,用心支持被教练者走出信念的误区,检视对方的行动,真诚分享对方成功的喜悦,庆祝他取得的成果。教练支持被教练者追求卓越、并不断突破。 同时,教练与被教练者又要保持适度的距离。一个人可以将工作和生活中的烦恼向哥们儿倾诉,但他并不一定是想从哥们儿那里得到答案,只是找个倾诉的对象。哥们儿也可能会同情对方的感受,安慰你、同情你,甚至跟你一起发泄。而教练不是被教练者的垃圾桶,不会像普通人一样,接受你无休止的情绪和抱怨,教练会在适当的时候叫停!——“stop!”使对方的故事、情绪中断,让对方从消极情绪中跳出来,从而清晰自己要去的方向。 “哥们儿”这个词很容易和义气联系起来,而心态教练则是基于中立的角度讲话。哥们儿经常是脾气相投、爱好相近,彼此喜欢对方;而教练对人是一种大爱,是人与人之间善良、真诚的爱,因为我爱你,所以我能支持到你,爱不需要理由!做教练的过程中永远需要的是大我,反而要放下小我,喜不喜欢、投不投缘并不重要!这一点对职业教练非常重要! 无论是教练还是学员之间,掉进哥们儿义气当中,很难挑战和支持别人去成长。 教练不是法官 教练是不会给被教练者分辨对错的,分辨对错只能增强人的固执,是没有意义的。许多人做事情的出发点都是要证明“我是对的”,然而在教练看来,如果对目标无益,有道理也是枉然。 对于教练来说,效果才是硬道理。 世界500强的企业管理者都接受过一项训练——超越对错!关于对错的争辩,好像盲人摸象的故事里,有的盲人说大象像扇子,有的说大象是一堵墙,有的说它像一个梭镖……生活中我们虽然睁着眼睛,如果你的信念上有盲区的话,你就像一个睁着眼睛的盲人一样!同样看不到真相!我们在训练中做过这样一个练习,拿出一个一圆钱的硬币,让四个学员分别站在四个方向,面对硬币字的一面就喊“字”,背面的就喊“背儿”,两边的就喊“一条线”,大家乱哄哄的一起喊,喊完之后问大家谁对?谁错呢?回答是“都对!”那么,你们生活中为什么总是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呢?……每个人都面带愧色,没人出声。 有记者采访过一个世界500强的ceo,问他“抛开对错看问题对你们有什么价值呢?”他回答说“坚持对错是创新的大敌,也会因此扼杀了员工的工作热情!”教练也同样要激发被教练者的激情,所以教练也不会执著于对与错,在教练眼里世界上除了科学和自然规律之外,只有法律和道德是有对错,其他的都可以基于目标去超越! 教练虽然不是法官,但是教练绝不会放过在错误中的学习机会。教练的信念是——“错误的惟一价值就是可以用来学习”,他们不会因为错误去指责,也不会因为错误去埋怨,他会让被教练者面对错误中的差距去学习和发现,因此错误并不可怕,错误可以帮助我们成长。 法官和教练他们相同的地方都是公正、公平、公开的。不同的是法官关注你过去的行为和结果,而教练关注你现在的心态和未来的目标。 教练不是神仙 优秀的教练对心态的区分常常使人有茅塞顿开之感,让人会觉得教练很“神”。但教练一样是人,一样吃喝拉撒睡,一样吃五谷杂粮,一样会有“混球”(教练术语,指人的负面情绪),一样会和老婆(或老公)吵架,并不会未卜先知,没有办法告诉你将来会是怎样,也不会指点迷津,为人趋吉避凶。有人说教练为什么还有“混球”冒出来?答案很简单,因为他是人!人都有积极的一面也会有消极的一面,有善良的特质也会有自私的本质,这是不容质疑的。关键是教练在支持你的时候,表现出的是积极的一面就足够了!当然,作为一名出色的教练会不断修炼自己的境界,逐渐让自己内在的品质朝“正心修身,内圣外王”的方向去进步,可能永远都成不了圣人,而且绝对成不了神!但并不影响他们会一直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教练之所以能到位地支持到被教练者,是透过一系列的程序完成的,同时还要取得被教练者信任,使他愿意配合教练,愿意敞开心扉,让教练有机会洞察到他的心态,了解对方的现状和处境,同时令被教练者洞悉自己的盲点所在,看到自己的潜能,拨开遮盖眼睛的迷雾,然后直奔目标而去。教练的工作是互动的,如果被教练者不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只讲一些表面的、概念上的话,教练也不会像孙悟空那样施展变化,钻进对方的肚子里,或者像神仙般知道你前世今生的因果。 如果你期望教练是神,可以教练到任何人,那么你就走进了一个误区。假设你不把自己内心开放给任何人,神来了也教练不到你。教练不是把他的价值观和想法强加给你,而是在你对自己有要求的前提下,支持你去调整你的态度,实现你想要的目标,取得你想得到的成果。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你最终要去的目的地,教练支持你调整完心态之后作出选择的,以及最终要去行动的还是你自己。心态教练的价值 真正的教育旨在挖掘你的最佳潜能。 ——默罕达斯·甘地 面对加剧的变化 有一条河流从遥远的高山上流下来,经过了很多个村庄与森林,最后它来到了一个沙漠。它想:“我已经越过了重重的障碍,这次应该也可以越过这个沙漠吧!”当它决定穿越这个沙漠的时候,它发现它的河水渐渐消失在泥沙当中,它试了一次又一次,总是徒劳无功,于是它灰心了。“也许这就是我的命运了,我永远也到不了传说中那个浩瀚的大海?”它沮丧地自言自语。 这时候,四周响起了一阵低沉的声音:“如果微风可以跨越沙漠,那么河流为什么不可以?”原来这是沙漠发出的声音。小河流很不服气地回答说:“那是因为微风可以飞过沙漠,可是我却不行!” “因为你执著于你原来的样子,所以你永远无法跨越这个沙漠。如果你很想,你可以向微风学习些什么?同时你又要放弃些什么呢?”沙漠用它很有教练立场的声音问到。 “放弃我现在的样子,然后消失在微风中?不!不!……放弃自己现在的样子,那么不等于是自我毁灭了吗?我怎么知道这是真的?这可能吗?”小河流很恐惧的说。 “天上下的雨水也会形成河流呀,雨水飘落的时候也曾借助过微风的力量啊?”沙漠在引导小河。 “那我还是原来的河流吗?”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沙漠回答。 …… 我们生命的历程往往也像小河流一样,要跨越生命中的障碍,是必须要学会改变的。同样,改变是需要勇气的,需要有“放下自我”的勇气,迈向自己不安全的未知领域。 反省人类自己,有一个最愚蠢的想法就是希望不变:最好长生不老,永远年轻;最好自己的事业永远发达;最好自己习惯的环境永远舒服;最好自己的感情永远这么甜蜜;最好合作永远这么紧密;最好自己习惯的知识永远不用更新……而事实上可想而知。变化是永恒的,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人必须在变化中求生存。古人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很精辟! 然而,人在面对改变的时候,心态都是不同的,通常会有如下几种反应:“是吗?真的吗?不知道什么时候变的啊?”第一种反应是面对改变很盲然;第二种反应则是否定,“不行!不行!……还是我这一套管用”;再有就是抗拒改变,“谁改我就跟谁干?凭什么改?为什么改变?”也有第四种无奈的反应,“哎!变吧!不变不行啊!”更高的层次就是迎接改变,主动面对改变,不过这也不是最好的!最好的就是我是改变的潮流,我是第一个改变的人!比尔·盖茨、李嘉诚等很多成就卓越的人都是这样的。然而,这样做是需要冒险,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同时,最后一个改变的人更要冒险!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事物的发展都会历经起落沉浮。兴起、成长、衰落,然后再兴起、再成长、再衰落,其间难免会出现混乱、恐慌、焦虑和不安。这些不好的感受都有助于改变。这是世间万物发展的规律,也是作为教练不可以缺少的常识。没有改变就没有心态教练,没有改变也就不需要心态教练了!换句话说“心态教练因改变而产生!”教练就是让人们在改变中看清楚自己,做出最佳选择的。所以,命运不是机遇,而是一种选择……消极或积极,主动或被动,学习或批判,启发或抗拒,创造或破坏,面对或逃避,做或不做……命运从来都不是一种可以等到的东西,而是一件需要去完成的事情。 教练身上拥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洞察力。洞察力是做出选择的前提条件,没有洞察力就没有选择权。首先,教练需要有能力洞察人的情绪。教练需要随时洞察到自己的负面情绪,然后做一个选择,就可以从中跳出来。教练也能洞察到别人的情绪,洞察之后需要运用心态教练技术,让对方接收到,才能帮助别人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这是教练的价值所在。没有了对于改变的死火指陷入消极负面的心态。,以及对于改变的调适,同样也就不需要教练了。能够换位思考,从不同立场、不同侧面、不同的人等多种角度去看清自己,是教练的基本功。 其次,教练还要有能力洞察别人的心智模式,洞察到了才有机会支持到对方看到,从而使对方有所调整。如果教练洞察不到这些等于连支持对方的机会都没有了。 “思维休克” 在知识型的经济时代,我们所经历的变化常常会超出我们的逻辑。一个虫子在一棵树木上找到了一个很舒适的窝,于是就躺在里面美美地睡着了……但它完全不知道,外面正在发生着什么巨大的变化:伐木工人用电锯把树木锯倒了;工匠把树木加工成餐桌。当这个小蛀虫一觉醒来,好不容易探出头来时,它怎么也无法理解餐桌上发生的一切…… 我们会觉得这个蛀虫很可怜。而在变化加剧的社会中生存的人类,也未尝不会出现像餐桌上露出头的蛀虫一样,出现“思维休克”。“思维休克”其实也是思维的盲点,事实上今天的人们一直都津津有味地用过去的经验在解决未来的问题!并且依然那么的自以为是。 美籍日本裔物理学家michiokaku曾经提出过一个很有趣的思考命题——鱼缸内的鱼会不会知道自己是生活在一个鱼缸内?kaku认为鱼是不会知道容器内装满的液体叫做水,更不会感觉到水的存在,它们在水中甚至不敢相信、不会理解为什么有的生物可以脱离水而生存。我们人生存在某一个状况下,也像鱼一样,视一切为理所当然。 人和鱼以及被煮的青蛙往往处在一样的境遇中而不自知。绝大多数的人在周围环境改变时仍然惘然不知,直到情况变得不可再坏为止,而这时觉醒往往已经太迟了,浪费了太多宝贵的时间。 鱼儿如果能够超越现时的鱼缸,拥有从高处,或另一个空间俯视自己处境的智慧,有能力知道鱼缸以外是怎样的世界,会有什么样的选择和机会呢? 这一点鱼儿没做到,心态教练帮你做到了! 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新世纪,世界需要新技能,需要那些新的思考,需要解决新的问题,需要找寻新的答案。做企业需要有想象力、勇于创新、敢于作出决策和有个性的员工,然而传统的工业社会模式训练出来的管理人显然无法满足这些需要。 于是,心态教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角色应运而生。 总之,在工业型社会,由于事业相对稳定,计划可以预见,所做的事情相对固定,一旦形成之后变化不大。而知识型经济的特点是变幻莫测,已有的游戏规则在更新,人们在这种规则变更交替的环境下,往往不知所措。就像蛀虫、鱼、青蛙这些人类的“镜子”一样,过着自以为是的幸福快乐生活,改变则是场无法掌控的意外。现代人要避免“思维休克”,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要把握变化,懂得变化,擅于改变,因为变化的速度会直接影响成败。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心态教练的作用日益重要,成为一个助人成功而成功的新兴职业。 人人需要出色的表现 心态教练行业源自欧美,只有不足15年历史。据估计,现在全球的专业心态教练(professionalattitudecoach)大约有二十多万人,而企业内部教练(internalcoach)更不计其数。据2002年统计,美国波音公司有专职教练15名,兼职教练30名;2002年美国国际教练联合会年会上,前美国总统吉米·卡特专程出席并致开幕词;ge前ceo杰克·韦尔奇退休后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企业教练;同样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竞选总统时,也聘有自己的私人教练。由此可见,专业心态教练未来数年内将在全球,包括香港地区及中国内地,发展成为最热门及最具潜力的行业。 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引进教练文化,学习心态教练技术。运用心态教练来提升业绩已经不再是理论,而是一种成功的实践。通过心态教练技术来提高下属的能力及表现,已经积累了许许多多的成功案例。据美国创意领袖中心调查显示,在所有运用“教练”的公司,其中有77%的主管认为,采取有系统的“教练”能够减低员工流失率及改善整体表现。 美国《公众人事管理》发表一项报告关于只用培训及采取培训连同“教练”之比较:培训能增加22·4%的生产力;培训连同“教练”能增加88%的生产力。可以预见,心态教练预计在未来5至10年将大幅取代现在的职业顾问服务;现在企业内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也将大幅度被企业内部教练(internalcoach)所取代;心态教练将应用到各行各业中,甚至于生活和情感的方方面面。 心态教练是一个大的范畴,有人的领域就有心态的学习,就需要心态的教练。基本上,专业的心态教练可分为四大类: (1)企业教练:是协助企业成功,对象是整个组织和团队以及个人; (2)行政教练:是协助各种组织的中高层的行政人员改善表现,从而促进整个团队的成效; (3)内部教练:已有不少企业设有内部教练的职位,以配合企业界发展协助员工提升,培育积极的工作态度; (4)个人教练:是协助个人达成特定的目标,包括学业、事业规划和发展、改善人际关系、婚姻生活、健康生活、亲子关系、人才培养、时间管理和促进个人成长等;也有的是协助实现特定的短期目标,例如促成短期事业目标、培养人才、改善健康状况、升职升学、孩子健康成长、理顺人际关系、工作规划等等。 一般而言,除了内部教练之外,专业心态教练多是独立的个体户,是按服务的时间收取报酬的。在美国,收费一般是每小时70至500美金不等,视服务性质以及教练的知名度而定。通常是以面对面的形式进行,但很多时候也会以电话、电邮等方式进行教练工作,效果也是相同的。 心态教练服务这么值钱,能达到什么效果呢? 当前,每个人对培训都有高度的重视,很多团队和个人都有自己的培训计划。作为企业管理者,在引进各种培训的同时,配合心态教练技术的应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企业培训后引入心态教练和没有引入心态教练的效果对比图: 为什么心态教练会让成果如此显著?这就是心态教练催化作用的结果!我曾经有一个学员,是做电话机销售代理的,他的公司很小,只有10多个员工,每月的销售额也只有50多万,当他学了心态教练之后,把心态教练的能力运用在管理当中,第一个月的业绩就突破了80万,之后两月分别做到100万、120万!年底的时候,全年销售额超过1200万!而且,他第一没增加人员,第二没增加工资,只是把教练文化移植到企业里,结果业绩比去年翻了一番!后来,他讲了一段话很耐人寻味,他说“我学心态教练时,学到教练像镜子、指南针、催化剂,前两个我能懂,把教练比作催化剂很难理解,而当我把心态教练这个镜子和指南针的作用发挥到公司的团队里一段时间后,我很快感受到了公司的业绩被心态教练催化了,现在我明白心态教练的催化剂作用——不是能理解的概念,而是在行动中的体验和结果!”心态教练的核心原理 所有的人,无论男女,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不是学习更多,而是扔掉更多。 ——格洛里亚·施坦内姆 是什么障碍人们的表现更好呢?企业教练先驱添·高威提出来的理论更好地解释了其中的原因,他有一个经典公式:表现=潜能-干扰。在添·高威看来,一个人的表现不佳,并不是他没有这个潜能,而是因为有更多的干扰存在,从而降低了他的表现。这个公式相当于心态教练领域的“牛顿定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图所示: (图例)生物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在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些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些跳蚤放进一个加了玻璃罩的杯子里,会听到“砰……砰……”轻微的撞击声,跳蚤们个个“蹦、蹦、蹦……”地撞在玻璃罩上。跳蚤虽然跳不出来,但并没有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地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们开始根据玻璃罩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经过一段时间,玻璃罩又降下一个高度,这些跳蚤又一次次地被撞,它们再根据玻璃罩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随着玻璃罩一调再调,接近瓶底……最后实验者开始把玻璃罩轻轻拿掉,跳蚤不知道玻璃罩已经去掉了,它们已经从一个跳蚤变成了一个可悲的爬蚤! 后来,生物学家在玻璃杯下放了个酒精灯,并且点上了火。不到五分钟,玻璃杯烧热了,所有的跳蚤自然发挥出求生的本能,不管是否被撞痛,全部跳出了玻璃杯。 这个试验生动地说明了,干扰和潜能的消长关系。对于跳蚤而言,它是有潜力跳出玻璃杯的,但是“干扰”的存在却让擅跳的跳蚤变成了爬蚤!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实啊!玻璃罩不仅罩在杯子上,而且罩在了跳蚤的潜意识里,罩在了它们的“信念”上,行动的欲望和潜能就这样被扼杀了。其实,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所以,精彩的人生是需要挑战和激励的! 人有些时候也是这样。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心里面有着太多的干扰。 比如,每个人都会说话,除非是哑巴或者有特殊疾病。但据科学家调查,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却成了90%以上的人一生除了死亡之外的第二大恐惧,尽管平时滔滔不绝,但是一旦众目睽睽,立即汗如雨下、面红耳赤而不知所云。细细想来,其中并无本质差异。对着一个人是讲话,对着1000个人同样是讲话,为什么原本口才极佳的人换了一个场景就表现如此低分?这同样涉及到前面提到的心态与方法的问题。非不能讲话,而是不敢讲话,技术性上具备条件,只是心态上出现了“短路”。干扰时刻存在,因为人类有思想,时刻在思考。资料表明,每个人从生到死,每天会有5万—8万个念头,连绵不绝!而这些念头有多少是对你有价值的呢?其实很少!所以从表面看,干扰是来自外界,实际上所有的干扰都来自内心,来自人们对于外界的看法和态度,来自于心里的恐惧、担心、嫉妒、紧张、压力……等各种负面的想法,同时甚至也来自想做好、不负众望、超越自己……等等正面积极的念头,因为有时候任何想法都会成为干扰。 类似不敢上台演讲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例如“不敢找人沟通……怕被客户拒绝……怕开会发挥不好……”等等,不是不懂方法,而是内在的干扰太多,这些干扰最终成为人们做不好的“元凶”。 同时,心态教练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核心原理是“信念——行为——成果”,意思是信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成果!人的信念很难改变,但拓宽之后会有所不同!如何衡量信念是否需要拓宽?为什么要改变态度?其最终的立足点是人的目标。当目标确定了,与之不相符的态度和行为都需要改变,而根源中的各种干扰目标实现的信念也就需要拓宽了。 其实,从宏观来说做教练很简单,一个是支持到被教练者降低、拿掉干扰;另外一步即是支持到被教练者拓宽信念看到新的可能性!一个人看到了可能性才愿意做事,他才会从内心产生行动的张力,才愿意去付诸行动。人一旦开始了新的步伐,而且从中得到了好处时,便会渐渐脱离旧有的习惯,坚定迈向新的道路。 以上两点是心态教练的核心原理,也是心态教练的两件法宝,千锤百炼的心态教练秘籍往往就只有简单的几个字——表现=潜能-干扰;信念—行为—成果。 第二章 心态教练五项基本功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孙中山(中山大学校训) 心态教练的基本功包括立体式聆听、360度区分、启发性发问、建设性回应、全方位互动五种能力组成,如同中山先生题写的校训一样,句句闪光、环环相扣,而且其中没有哪种能力更好、更绝!也没有哪种能力更差!每个能力各具特点,相辅相成,只有互相配合运用才能发挥出心态教练的威力! 立体式聆听 宁静以致远。 ——诸葛亮 立体式聆听是心态教练的第一种能力,也是所有能力的基础。 为什么聆听? 上帝给人一张嘴巴和两只耳朵,所以聆听比说话重要。资料显示,欧美企业里的员工,每天60%以上的时间用来听别人讲话,所以,易于全面、准确的接收信息,从而使沟通顺畅。 聆听是教练工作中最重要的工具,可惜大部分人都喜欢“讲”而不习惯“听”。当你“讲”的时候是没法专心地“听”的,习惯了“讲”的人便会慢慢地减低“听”的能力。因此,学习心态教练的方法很容易,如果要掌握并运用自如,就要从平时的沟通习惯中开始锻炼。 上帝给了我们两只眼睛和两个耳朵也是有原因的。有些东西当我们听过、看过、回忆起的时候,也许我们才会知道,其实耳朵和眼睛无非是一台录音机和一架照像机,真正的感应是来自我们的心灵,通过这些得到的录音、照片和感受,一起合成了心灵的底片记载着人生每一刹那的信息。人的心灵越是宁静底片才看得越清晰。它们保存在内心深处的像册里,是每个人一生宝贵的精神财富。除此之外,立体式聆听还有它的实用价值。做教练需要捕捉大量的信息,通过立体式聆听传输进来的信息越多,教练工作进展的越快。 任何的教练过程都离不开教练的五个基本能力,它们也是沟通中必须的基本元素。教练过程也是沟通,是有方向的沟通,有目的的沟通!在教练过程中,我们需要将这些能力综合发挥运用,融会贯通,才能做好教练。其中任何一项能力欠缺都会严重影响做好教练。“立体式聆听”是教练能力的第一步,也是其他能力的基础和辅助工具。 学会立体式聆听是教练的基本功。聆听和听有什么分别?听是物理的听,物理学上物体震动发出的声音就是我们听到的声音,而聆听则是有方向的听!专门对人的!专门听人的心声!再上一层去到立体式聆听,就是通过所有的感官收集信息,从被教练者的言行举止上立体的洞察对方的心态,然后再教练对方就可以更加透彻、明了! 立体式聆听的意义在于: 通过聆听,我们可以确定教练的方向在哪里!找到支持对方的切入点!从而使其他四种能力发挥出来,完成整个教练过程。 通过聆听,我们开始与被教练者建立信任关系。认真地用好聆听很容易建立起教练关系,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通过聆听,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最多的资料,从而协助被教练者找到更多选择。所有的客户信息、资料,教练都是通过聆听搜集来的。 “立体式聆听”是相对于单一的聆听而言。其含义一:不仅仅听被教练者所讲的表面意思,还要听到对方心里未讲出来的部分——说话者的心声;含义二是聆听不只局限于用耳朵来听,还需要用眼睛来观察,用心去感受,甚至调动人的所有感官去感受、去洞察,如此才能发现说话者背后隐藏的玄机,才能站高一线去支持对方。 聆听的真谛 所谓教练的立体式聆听包括:耳听、辨声、视色、察情几个部分,同时也指聆听的宽度、深度和精度。 人的器官中耳朵和眼睛是接受外界信息最重要的器官,所谓“耳聪目明”。做教练眼睛和耳朵是协同工作的,即“察言观色”。泰山的天街上有一块石碑,上面斑斑驳驳地留下几个字——“聪明正直”,我把它记录在手机上,一直用它来鞭策自己。我理解这四个字对于教练的价值是“耳聪目明,正心直言”。自己多年的教练生涯,创造很多佳绩,也是受益于此。 耳听是听话语背后的意思,除了听语意,还要听语气,听难言之隐;除了听有意的话,还要特别注意听无意间说的话。如何可以听得更多、听得更全,听到客户真实的状态?我跟教练们时常开玩笑说“把耳朵变成电话机的听筒”,的确如此,做个好教练不光是听,同时还需要放下内心的标准、价值观、自我的很多东西,一直达到忘我的境界,聆听才能更敏锐。这方面的能力需要长期的锻炼。 立体式聆听——还要听声音的本质。所谓声音,闻其声音如见其人。曾国藩的《冰鉴》中有:“人之声音,犹天地之气,轻清上浮,重浊下坠。始于丹田,发于喉,转于舌,辨于齿,出于唇,实与五音相配。”发声的本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发之于丹田(人身脐下三寸处),其声音听起来自然觉得雅致尊贵;另一种是始于喉,止于舌齿间,所虚韵空,不能长久。声音从不同的部位发出来,可以听出对方开放的程度和真实的程度。在曾国藩看来,除去一个人说话的内容,他说的声音也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只要听到声音就要想到这个人,这样就会闻其声如见其人,所以不一定见到其人的庐山真面目才能对他有所判断。心地不诚者,讲话声音吞吞吐吐;心地诚恳者,讲话声音顺畅而有节奏;卑鄙乖张者,说话声音怪异难听;心地宽柔者,说话声音温和中听。声音中都带着情绪色彩,或怨或惧,或忧或喜,或怒或痴……这些都是要详加区分的。 立体式聆听的规律 就像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一样,在大多数情况下,聆听是教练区分、发问、回应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显得格外重要。然而要提高聆听能力需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入手。 从主观角度出发,聆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表面聆听——听的很表面,听不到实质,或表面上是在听对方说话,但实际上却分心想别的事情。 专注聆听——将焦点专注在对方说话的内容和推敲讲话背后隐藏的意思上面。 立体式聆听——是留心对方说话时的声音、情绪、假设、出发点、身体语言、环境和其他细微的变化,以全面了解沟通的意思。立体式聆听是为了把信息尽可能地还原。数据显示,人在交流时,讲话的内容只占7%的信息含量;而讲话的声音占有38%的信息含量;占最大比例的是肢体语言——55%。 而从客观角度出发,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有这样三个规律: 其一是——信息递减定律。 有一个牧羊娃,天天快乐地放羊为生,羊成了他生活中朝夕相处的好朋友。一天晚上,他在睡梦中听到外面有声音,一轱辘爬起来,赶紧来到羊圈。他发现一只豹子钻进来已经把羊全部咬死了。于是,牧羊娃操起一把镰刀走进羊圈,咬着牙对豹子说了一句:“好——啊——你——!”搏斗中,牧羊娃把豹子打死了。 如果我们身临其境,会体验到牧羊娃说这句时,那种咬牙切齿、愤怒忘我的全部能量和全部含义。 如果我们看了录相,也会有相当的体验,但程度毕竟差了些。 如果我们听了录音,程度又差了一些,你可能心里稍微有些感觉。 但最后我们看到文字时,可能都会把它当成一种问候的话了。 把听到的信息还原成事实真相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教练必须训练自己敏感的洞察能力,见微知著。能在听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感知全面介入到当事人所描述的那个时空当中。 其二是——信息传递过程中一定被加工。 据说,1910年美军部队中在传递一个命令。 团长对营长说:“明晚大约8点左右,哈雷彗星将可能在这一地区看到。这种彗星每隔七十六年才能看见一次。命令所有士兵穿好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在礼堂里集合,我将为他们放映一部有关彗星的影片。” 营长对连长说:“根据团长命令,明晚8点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空出现。如果下雨的话,就让士兵穿着野战服前往礼堂,这个罕见的现象将在那里出现。这种事情每隔七十六年才能看见一次。” 连长对排长说:“根据团长的命令,明晚8点,非凡的哈雷彗星将穿着野战服在礼堂中出现。如果操场上下雨的话,营长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种命令每隔七十六年才出现一次。” 排长对班长说:“明晚8点,团长将带着哈雷彗星在礼堂中出现,这是每隔七十六年才会有的事。如果下雨的话,团长将命令哈雷彗星穿上野战服到操场上去。” 班长对士兵说:“在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七十六岁的哈雷将军,将在营长的陪同下身穿野战服开着‘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 信息经过当事人表述,往往按照自己的经验进行加工——演绎。所以,心态教练必须要了解到人一定会有演绎的,每个人都不例外,同时我们又不会被演绎干扰我们的聆听能力,放下干扰去寻找真相。 其三是——相同的文字,往往承载着不同的信息传递。 我们同样用一个故事说明这个道理。有两个儿子,爸爸冷酷无情,嗜酒如命,且毒瘾很深,在酒吧里因看不顺眼一位服务生而犯下杀人罪,目前被判终身监禁。妈妈是个赌徒,根本不关心家庭。 两个儿子其中一个跟他老爸一样有严重的毒瘾,靠偷窃和勒索为生,目前也因犯了杀人罪而坐牢。另外一个儿子却担任一家大企业的分公司经理,有美满的婚姻,有三个可爱的孩子,既不喝酒更不吸毒。 为什么同出于一个父亲,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下长大,两个人却又不同的命运?记者分头采访了兄弟俩。没想到,得到的竟是同样的答案: “谁让我有这样的父亲,谁让我有这样的家庭?” 同样的话背后表达的意思有时是完全相反的。我们容易被文字和讲话的内容给蒙蔽了。做为心态教练要时刻保持觉醒,放下判断,及时求证。 最后,还有两个规律都有助于聆听,一个是开心,一个是倾听。 开心——顾名思意就是把心中的门打开!人的心门打开了,做一个开放的人,很容易开心快乐起来!同样,人在开心的时候,也容易把心门打开!释放自己!讲出心里话来。 另外,聆听前有一个微妙的过程叫——倾听。倾听与其说是听,不如说是通过听表现出来的一种接受、理解和共鸣。很容易让人感受到被信任和被重视!如果有人很愿意听你讲话,你会如何呢?更愿意讲了!等于说,你的倾听在鼓励对方更积极地讲、开放地讲、尽情地讲。之后,再去聆听的话,会有更多的机会。 因此,聆听之前让双方有一个开心的氛围和运用倾听都可以建立一种开放和信任的关系。 立体式聆听的态度 聆听时,通常声音来自于两个方向,一个是外面的世界,一个是内心的声音。要有效聆听到外面的声音,先要关闭自己心里面的声音! 一个农夫在谷仓里劳动,不知何时把心爱的怀表弄丢了。农夫心急如焚,因为这是他的妻子送给他的结婚礼物,一定不能丢,找了半天没找到,不知如何是好。正好看到一群孩子在外面玩,他就说“帮我个忙找怀表,谁先找到了我给他一块钱!”孩子一窝蜂地冲进谷仓,结果找了大半天他们出来了,他们翻遍谷仓谁也没找到怀表。天色已晚了,他们一个个都回家去了,但是有一个孩子留了下来。 他说“我不要钱,但是我能找到你的怀表,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好吧!那就麻烦你快一点!”农夫说。 这个孩子再次走进谷仓,找了一个位置,静静地坐了下来。一切都安静了,悄然无声,但是有个小小的声音从谷仓的角落里传来,滴答、滴答、滴答…… 这个孩子轻轻的像猫一样,寻声走到右后方的角落,在一堆稻草下面找到了那块怀表。 农夫为什么没找到怀表?因为他只听到自己心里的声音“不能丢,一定不能丢,它太重要了……” 一群孩子为什么也没找到?他们心里说“一块钱!一块钱!……” 最后那个孩子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他让自己里面的声音全部关闭了,让自己安静下来,而且他是无所求的,没有任何干扰的,所以,他能听到这细小的天籁之音。 要提升聆听能力,需要减低内心的干扰,把焦点放在讲话的人身上,才能听到的更多。往往我们跟别人谈话的时候,心里还有一堆的东西没放下,“孩子放学了谁去接啊?……晚上出席聚会穿哪件衣服啊?……我承诺同事的事情还没做到……很多很多。对方讲什么你只是听得似是而非,根本无法全情投入进去,所以,我们跟人的沟通经常流于表面和形式,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效。教练要洞察客户的心态,需要拥有正确的聆听态度,才可以听到言语背后隐藏的信息,才能真正聆听到客户的心声。 每个人固执己见的时候,往往只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听不到更多别的声音。就像这个谷仓里的农夫和孩子们,如果你想听到那块怀表的声音,就学最后那个孩子让自己静下来。学做心态教练,也要放下自己的杂念,保持平和的心态。 很多时候,我们听不到不是因为我们的耳朵不好用,而是我们平常听的习惯构成了我们的干扰: 一边听一边批判、否定; 一边听一边演绎,实际上是听自己的; 选择性地听自己喜欢听的; 只是表面装作在听。 在这样的状态当中,我们的焦点都在自己身上,没有放到对方身上,听不到关键所在。当我们真正把焦点放在外面,我们才有可能达到最佳的聆听态度: 忘我(放下自身的想法、情绪、身体状况等任何干扰); 专心(专注于客户身上,非常认真); 求知(对传递的信息一种好奇心,强烈的想了解); 开放(坦诚、直接)。 黄龙南禅师的禅学造诣极深,他形容猫聆听时是这样说的:“灵猫捕鼠,目睛不瞬,四足据地,诸根顺向,首尾一直。”好猫捉老鼠的时候,眼睛瞪着老鼠洞,四脚踏在地板上,动都不动,目不转睛,身体笔直,尾巴上翘,老鼠一出来一把就将它抓住。那个时候,一点声响它都敏感极了,所以身手敏捷。教练的聆听要学猫,对方心智模式的盲点就像老鼠。盲点一露头,即刻就能被发现,这就是聆听的警觉性。 聆听的方向 首先,聆听的方向是关于人说话的出发点。出发点是什么?有时候讲话的内容有可能一样,但由于出发点不同,性质也就不一样。所以,聆听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听对方说话的出发点在哪里?每个人说的每句话都是有原因的,不会无目的的,就算没有目的的乱说也是有目的的。 什么是出发点?就是说这番话的目的。比如:想被认可、需要被爱、需要被理解、证明我说的对、给自己找个借口……等等,不胜枚举。听到了出发点就掌握了对方的第一手资料,下面的过程就会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可以说明出发点的重要性。甲乙二人是好朋友,合伙做生意因钱财而产生矛盾,最后不欢而散。突然有一天,乙将甲告上法庭,说甲污蔑他是贼,偷了甲的钱;而且还四处散播,不光偷了甲的钱,还偷了别人的钱;不光偷钱还偷东西……甲被传唤到法庭后,他否认所有的指控,他反复为自己辩护,说自己只说过这句话——“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法官又传证人出庭,六个证人都证明甲只说了一句话——“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 此时法官发现,每个证人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同,从意思上能说明甲真的污蔑了乙,但在文字上却抓不到任何证据,因此法官当庭释放了甲。下面,我们把甲分别对六个证人说“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的出发点剖析如下: 1·“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出发点——证明自己清白的同时,有人说他偷了我的钱)。 2·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出发点——证明自己守口如瓶,同时暗示别人乙偷了我的钱)。 3·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出发点——我的钱被人偷了,让大家怀疑乙)。 4·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出发点——他对我的钱做了手脚)。 5·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出发点——他偷了其他人的钱)。 6·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出发点——他偷了我的东西)。 甲在不同场合,跟不同的人说这句话时,所采用的语气、神态、声调和强调字的重音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含义也就各不相同了。 其次,聆听另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听——情绪。情绪中携带着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信息,而且人每时每刻都会有情绪,即便是平静也是一种情绪。聆听被教练者的情绪可以迅速洞察对方真实的状态在什么位置?让教练过程事半功倍! 最后,教练过程中还要聆听对方的假设。人为什么会有假设?《第五项修炼》中写得很明白:“假设是信念的组成部分,来自于人的经验。”我们都知道人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信念中的假设对人的影响非常巨大!当人的假设输入了潜意识系统,如果有事情发生时,它就会自动跳出来做判断并帮助人来做决定,就像开车和吃饭一样自然而然!可是我们的假设有些是有效的,有些却是前进的障碍!所以,能区分出有效和无效的假设,就会有效地影响人的行为,影响事情的结果!在教练过程中如果能聆听到对方的假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如果再能够有效区分并且令对方收到,就会使被教练者的心态有所改变。 出发点、情绪和假设是心态教练在聆听中最大的方向,出色的教练对这些都很敏感。当方向清晰之后,就可以知己知彼、从容进退。 聆听的技巧 要做到有效聆听,除了需要正确的态度之外,也有一些技巧。这些技巧包括: 100%的接收——普通人容易听喜欢听的、愿意听的、好听的!这些是有选择的接收。这样做容易错过很多重要的信息;训练有素的教练能先把自己的标准放下,像电话的听筒一样,把所有的信息全部接收进来,再加以整理、区分和取舍。这样做能及时准确地把握时机,达到有效沟通; 刻意沉默——心灵的成长不是自己有话急着要说,而是听得懂、看得清!只有令自己闭上嘴巴,静下心来并保持沉默,对方才有机会开口,有目的的沉默是为对方讲话提供一个空间; 虚实结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用耳朵听、用眼睛观察,并核对两种信息是否一致?互为补充!互相配合!就可以虚实结合,洞穿对方的内心世界; 适当接触——在必要的时候,轻触对方的手臂和肩膀,轻拍对方的手背,这都表示了支持、鼓励和自己在用心聆听; 身体语言——把身体前倾、点头、配合面部表情、微笑和眼睛视线的接触,都向对方表示了你正在专注的聆听; 问题引发——在适当的时候就有关的内容提出问题,取得更深入的资料,向下挖掘,让对方继续说下去; 正面回应——不要在对方刚说完话就作出评论式、批判式的回应,这样只会引起对方的防卫,正面的回应并不表示你完全认同对方的观点,但却表示你的理解和尊重; 频道确认——为了避免双方产生误解,在谈到易于混淆的地方时,复述一下你听到的东西,跟对方确认一下你收到的信息是否和他保持一致?确保双方在同一频道上沟通; 表达感受——就对方的说话内容,作出相应的感受和情绪反应,真正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回应,是加强彼此沟通的重要方法; 眼神接触——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胜过千言万语,有利于沟通的眼神有以下几种: 好奇的目光:你对他讲的内容有兴趣,他会更愿意说的; 等待的目光:停下来等待的时候,让对方感到你在渴望回应; 支持的目光:用目光坚定而有力地支持对方持续的沟通; 疑惑的目光:疑惑的眼神有时可以代替发问; 理解欣赏的目光:理解和欣赏的目光会碰撞出更多共鸣的火花。 聆听的境界 作为心态教练,我们的聆听关注的不是表面的答案、信息,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客户的弦外之音,是客户那些没有讲出来的埋藏在心底的声音。就像从人的笔迹看人的性格一样,一切声音都是由心而发的,也都会留下痕迹的,所以循着声音的路径都可以捕捉到一些教练所需要的蛛丝马迹。 《史记》中记载了一则有名的《季札出使》的故事,它让我们对聆听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吴太伯世家》里面记载,季札出使列国,为了欢迎这位使节,每个国家都奏乐迎宾。在听到不同国家的音乐时,季札总能听出该国的民生动态!演奏周乐时他听出来的是人民“勤劳而没有怨言”,一副百业待兴的景象;奏郑乐时,他听到的是“其细已甚,民不甚也,是其先亡”,认为郑国民不聊生,乃亡国之音;听到齐乐时,他认为齐国有泱泱大风,断定姜太公治理的国家前途无量;而听到陈乐时,则断言“国无主,其能久乎?”认为是他们国家没有领导人,不能长久了。 季札的聆听可谓是“出神入画”。达到如此高的聆听境界,不仅能从音乐中听到背后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包括声音以外的信息都逃不过他的洞察。人能听到这种程度难怪会发现更多的可能。 所以,立体式聆听绝不是只听说话。而是从音乐、文章、爱好、行为举止、生活经历和语言内容、情绪、弦外之音等各个方向去洞察人信念的核心——心智模式。让人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360度区分 与我们的内心相比,我们周围的事物则显得微不足道。 ——奥利弗·温得尔·霍姆斯 功夫在诗外 可以说,区分是心态教练中最核心的部分,评价一个教练型领导的水平高低,关键要看他的区分能力如何。如果用电脑来比喻教练的五种能力,聆听就好像是电脑的输入系统,发问和回应就好像是输出系统,互动就是操作过程,那么区分像什么呢?就好像是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电脑的资料都要经过它的处理,输出时才有价值。教练也一样,聆听了很多东西,还要帮助被教练者区分到一些信念上的盲点和混淆的部分,再发问或回应给对方才能让他有所不同。 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很专业或是很权威,是因为这个人在这个领域的区分能力强。音乐家对什么区分能力强?旋律、音符、乐器、五线谱……等很多与音乐相关的知识;化学家对什么区分能力强?分子式、元素、化学反应……等;一个厨师对什么区分能力强?菜的色、香、味,原料,调料,菜式……等等;幼儿园老师对什么区分能力强呢?孩子的表情,喜怒哀乐,心理……等,比其他人要强;又比如几个人走路听到昆虫的叫声,如果是生物学家,很可能从声音中分辨出是蟋蟀、蝉或是别的什么,甚至知道它的性别、种类等。显然生物学家在这一领域的区分能力要比一般人强。而作为一个心态教练就是透过区分人的语言、身体、行为、情绪、信念、价值观……等,区分人的心态。 一个人对某个行业区分能力的高低,就表示这个人对这个行业专业程度的高低。所谓“内行”就是区分能力强,而不是表面文章,能区分到常人所看不到的东西,就会让人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所以区分能力具有“功夫在诗外”的强烈穿透力。 一个人的焦点在哪里,他在哪里的区分能力就会很强,他的命运也就在哪里。比如一个人喜欢喝酒,他对酒的区分能力就强,能分出年代、地域、口感……等;一个人喜欢美食,他对美食的区分能力就强,他比别人知道美食的地方、特色、风味都要多;一个人喜欢古董,他对古董的年代、花纹、背景、价值、真伪……等区分能力就比别人要强。区分能力有的是天生的,更多是后天锻炼的!人的兴趣会决定人的焦点,一个人的焦点在哪里,他的区分能力就在哪里。所以,人的兴趣大小会影响他在这个领域的精通程度。 从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可以看到,其竞赛水平提升的过程即是区分水平提升的过程。在开展乒乓球运动初期,同样的动作就有了球“转”与“不转”的区分,首先掌握了这个区分的中国队就处在了世界的领先地位上。到后来,转又有上旋、下旋、侧旋的区分;从线路上又有近台与远台的区分;技术上的区分越来越细,而球拍的变化也开始复杂起来……所以,一个乒乓球国手对球技的区分能力肯定是强于一般的运动员。任何行业的进步,都是伴随着对业内专业知识区分能力的提升而提升的。 近几年,更多的人认识到心态的重要性,对于心态的区分能力、洞察能力开始学习和发展,所以心态教练的水平提升也很快。再加上很多各行各业的杰出人士都热衷和推动教练行业的发展,像美国前总统卡特、克林顿、ge前ceo杰克·韦尔奇等人,也因为有更多的律师、企业家、心理学家、政府官员的参与,让心态教练百花齐放,并细分为企业教练、情感教练、个人成长教练、青少年教练……等。对心态区分水平的日益提高,心态教练的重要作用和价值自然就彰显出来了。 人的心态变化万千,作为心态教练要能从360度的方向多侧面、多角度灵活地区分,从而支持到被教练者。区分的不到位,即是混淆。教练如果区分不到,拓宽被教练者的信念就无从谈起。 区分心态有什么价值? 为什么要对心态进行区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心态上的执著而迷失自己的方向。心理学中称之为“斯格托玛”,希腊文指黑暗,失去了部分视野,或称为盲点。这里用来说明一个人,超出自己习惯的范围就看不到、听不进。只能看到有限的可能性,排斥了对更多信息的感知。如果我们受到先入为主的思想影响,我们就会固执于自己已有的信念,对其他认识问题的角度产生“斯格托玛”。这时候人是不知道自己的盲点,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潜力在哪里的。 心态教练的区分就如拨云见日,透过层层迷雾,直到如实地让被教练者看到真相。教练的区分事实上“挽救”了很多人,这种“挽救”不是像医生抢救垂危的病患,但是意义决不逊色。一个人明明可以把生命燃烧起来,然而他很多年都一直生活在一个黑屋子里,他不知道自己还有火种,或者不知道放在房间的哪个角落,直到遇到了教练,帮你区分再区分,问了又问,啊!在这里!找到了!整个人的世界一片光明!教练和医生的职业不同,但都是用一颗爱心点亮别人的生命。 按心理学理论的说法,每个人潜意识里都会有自我防御系统,保护自己免受外来侵害。然而,防御系统过强或过度滥用,就会使人好像披上一些厚厚的“盔甲”,把潜能掩盖住不能彰显出来!这些“盔甲”就是在我们做事情做不到时,或者破坏了自己的承诺时给自己找的理由、找的借口、找的证据,让这一切合理化,让自己心里可以平衡,或者抱怨周围的环境,为自己开脱——而且我们往往还不自知。防御系统本身是对人有益的,过多就变成了逃避现实,变成了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的障碍。你经常会听到:“哎呀,现在市场环境太差了!我们的员工素质跟不上!我们的资源不足!我们的资金不够!……”我们把这些当成自己做不好的原因。而事实上:我们往往忘记了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忘记了其实自己就是一个改变现状的重要因素! 一位在大学里工作的女学员找到教练寻求支持。原来校长想提拔她做教务处长,但是她认为做教务处长会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自己最想做的是照顾好家人,经营好自己的家庭,所以没有答应出任教务处长一职。过了一段时间,她发现校长对自己的态度渐渐冷淡了。于是她感到很苦恼。 教练:校长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你冷淡了? 学员:从我拒绝他做教务处长这个职位开始。 教练: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学员:一是他忙,二是对我很失望吧! 教练:失望什么? 学员:觉得我不上进,认为我有能力又不为他分担。 教练:哦!如果你是校长的话会有怎样的感受? 学员:也会很不开心啦! 教练:你拒绝了校长提拔你做教务处长,是不是你自己的选择? 学员:是我自己的选择! 教练:你达到自己的目的感受怎么样? 学员:做我自己选择的,当然开心了! 教练:第一你实现了你的目标,做了你想要的选择,所以你开心;第二校长没实现他的目标,他不开心!所以他对你疏远了,你觉得他做的怎么样? 学员:要说也是,毕竟这让他很为难。但我为此很烦恼,感到很委屈,因为我这样做也没什么错啊? 教练:你没有错,你的领导也没有错。只是你没有区分到人与事。在你拒绝领导的任命时,你知道他会为这件事不满意的,但并不代表他对你人不满意,否则他也不会提拔你;从另一个角度说,你只为你的家庭这个目标负责任了,没有为第二个目标——和他有个很好的关系负责任!所以,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为改善你们之间的关系再做些什么? 学员:噢!我明白了! 这位学员其实就是忘记了自己是改变现状的重要因素。而且始终生活在自己的逻辑当中,“认为自己没错!校长不该这样对我!”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恰恰是这些信念的混淆,障碍了我们做的更卓越。其实,在这个学员身上还有更多的地方需要区分,比如做了处长就不能很好地照顾家庭了吗?或者你这么计较付出就一定能照顾好家人吗?……等等,都可能帮助对方打开信念的盲区。 在公司中、团队里做好心态上的区分也很有意义。比如经常迟到的员工说:“对不起!我这个人时间观念不强,下一次保证准时。” 员工把自己经常迟到的表现演绎为自己“时间观念不强”,这是一个负面的信念,对做好事情没有帮助。而且,他说“下一次保证准时”的时候,只是在行为层面改变一下,心态还没有变——因为“我这个人时间观念不强”!所以,作为他的上司,你想支持他进步就要在心态和信念上帮他区分。 时间观念不强的人,为什么不见你早到而总是迟到呢?事实上他说这番话的目的只是希望“不被指责”而已,于是,又可以区分“你是真的想做好呢?还是怕被批评、指责呢?”,还可以更直接的“我认为你为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你只是敷衍一下,同时它对你的进步没有帮助!” 教练区分出事实和真相,事实和演绎,目标和成果等方面,能让被教练者清晰地面对真相,拓宽信念,看到盲点,有助于对方行为的改变。然而,区分表面上看是一个技巧,使区分更有力量的却是教练内在的素质。一个出色的教练需要修炼的就是区分的境界,自古“术”和“道”都不在一个层面,大道无形。 区分的力量 人的技巧和方法需要内在素质支持才更有力量。区分需要的素质是什么呢?可以叫做“内功”,就像武林高手一样。或者也可以叫做“境界”,总之是教练内在需要修炼的部分。 古时候,庖丁替文慧君宰牛,他操作过程发出的声音和节奏,就像音乐一样美妙。 文慧君惊叹道:“啊!真是妙极了!你的技术怎么会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的是道,对道的追求远远超过了技术。我刚开始学宰牛时,看到的是一头整个的牛;三年后,我所能看到的就是牛的各个器官了;现在,我根据心神去用刀,不需要用眼睛看着,行动跟随精神合二为一。我宰牛按照牛身上的纹理脉络用刀,刀在骨头的缝隙间行走,宽宽绰绰,游刃有余。好厨师一年换一把刀,他们用刀割肉;普通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他们用刀砍骨头;而我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依然锋利无比。” 庖丁解牛是对牛的区分达到如此境界,而心态教练是对人的心态加以区分,同样需要磨练内功、正心修身,才能在做教练时形神俱在、游刃有余。 对于教练来说,下面的四点就是区分心态的“道”之所在: 1·区分事实、演绎和真相。 作为教练很多时候要区分出事实、演绎和真相。这是教练的经常性工作,也是具有很大难度的工作,要做好这一点教练要中立、中立、再中立!客观、客观、再客观!事实上,即便人努力地去做到中立、客观,但永远也不要指望100%的中立、客观,因为人的感受永远带有感**彩,除非死掉;所说的话也永远是主观的,除非死掉。这一点是教练的辩证法。 孔子的一位学生煮粥时,发现有脏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吃,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饭的同学。后来经过调查,大家最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孔子很感慨地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一定真实啊!何况是道听途说呢?” 上面的故事里学生吃粥是——事实;孔子的“偷吃”是——演绎;真相是——“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珍惜粮食;而即便是孔子也难免被演绎所干扰,不能马上看到真相。圣人的可贵之处是他们懂得迁善心态(注:迁善,来源于君子见善则迁——《易经》,表示人把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善于放下自我的标准。因为他们心中长期以来养成的客观、中立的品德如明镜高悬、清澈无比,容易使他们的区分发挥出巨大威力。 通常我们讲——弄清事实和真相,不要去演绎。而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所有的判断都是在演绎。连同教练的区分在内,也都是演绎。而且我们是人就都会犯错误,连圣人都难以避免。所以,时刻要提醒自己保持客观、中立,因为这是教练在纷繁的演绎中区分到事实、求证到真相的惟一出路。 2·帮你区分得水落石出。 先来看一个教练对a女士进行教练的案例: a女士:我失恋了……我好烦…… 教练:我很理解你,除了烦之外,你的感受怎么样? a女士:很难过,很痛苦…… 教练:为什么把自己搞成这个样子呢? a女士:因为我失去了爱啊…… 教练:看你如此伤心,可见你心中还有爱! a女士:你说的对!我很爱他!他不爱我了,所以我很伤心! 教练:既然你心中有爱,对方对你心中无爱,爱在你这一边,你并没有失去爱,只不过失去了一个不爱你的人! a女士:(沉思了一会儿,长舒了一口气,眼睛又重新放出了光芒。)嗯!是啊!我虽然还会感觉很痛,但是我的心情已经好多了!我会珍惜这段经历,我知道我会再找到爱我的人。 在这个案例中,a女士掉进了失恋痛苦的深渊当中,很多东西自己看不到,更区分不到,所以,掉进痛苦的情绪当中很难自拔。 教练用区分帮她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就像把一个深潭中的污水一点点的抽干,最后,让她看到她的干扰和盲点——像块压在心口的石头!然后教练又让她看到这块石头真正的意义和影响,于是,她选择把这块石头当成对过去的纪念从心头移开,选择创造新的生活。教练在这个区分中做的干净利落,第一说明教练是个懂爱的人,有爱心的人!同时又有坚定的立场,不会因为你伤心就不敢碰你或去哄你,同样敢于揭开伤疤,看到事情的本质是什么!最后,教练的包容和接受也是能让a女士敞开心扉的重要素质! 3·区分的挑战——“利益”和“立场”。 我做教练的案例中,大量的区分是关于“利益”和“立场”的。什么意思呢?有一段教练和b总裁的对话是这样的: b总裁:教练,我很不喜欢我的副总裁,总是跟他处理不好个人关系,我很苦恼。怎么办? 教练:不喜欢他什么? b总裁:他是南方人,个子很小,外表长的很难看,说话声音又是娘娘腔,尤其他做事总是很小气,我们单位好多人都讨厌他! 教练:他的工作怎么样? b总裁:工作倒是搞的井井有条,业绩也很不错,但这些都是他分内应该做的! 教练:你认为你刚才讲这番话是站在个人的角度讲的,还是站在一个总裁的角度讲的? b总裁:我自己个人啊!噢!对我是老板! 教练:个人可以有七情六欲,是代表小我的利益;而总裁是一个职位,代表一个团队的领袖,是大我,你以这个身份做事的时候是代表团队和企业的立场!而现在,像你这样做,你有可能会为此付出什么代价? b总裁:有时很生气,我真想炒了他!但是,又没人能顶上!所以,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教练:你现在想要个人的小利益呢?还是坚持企业的大立场? b总裁:是啊!我现在清晰了,当然是企业的大立场了!过去我有很多时候区分不清这些,炒了很多人,损失了很多人才!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在现实中,这样的人和事非常之多,有的是跟上面这个总裁一样;也有的是为了得到某种利益,放弃自己的立场讨好对方;还有人是区分清楚自己该得的利益,同时也坚持自己的立场等等很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做教练有时要冒险挑战对方,帮对方做出有效区分,让对方在“利益”和“立场”中做出选择,才能走出误区、拿到力量、站高一线地去做事情。 能区分到每个人的“利益”和“立场”,就抓到了人的本质和根源,做教练就会很明朗、很快捷。 4·心态的区分中不会有两难。 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中唱道……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更重要?……在歌中“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好像是一个两难问题,其实是歌者自己的假设混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人为地把它们对立起来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面对生活的压力也同样活得很有尊严。 我的一个朋友做教练时,一遇到困惑就喜欢打电话给我,我发现他跟我说的很多例子都是所谓的“两难”问题,比如他说:“一个女孩子很想嫁给一个男人,姐姐不同意,两难怎么办?”或者“一个女学员学了教练的课程,回家认为老公没学过这个课程水平太低,结果吵起来了!怎么区分?”我的区分每次都让他豁然开朗,原因就是我不认为这些是“两难问题”,反而认为教练每天要区分的正是这些心态上的偏差。第一个女孩是把问题扔给了教练,要教练给她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她的心态是她自己没有面对困难而是在逃避!第二个女学员也是在心态上走偏了方向,她把上课作为证明自己比老公强的武器了,并没有用心于改变自己,两人关系不平等当然会吵架! 做为教练必须在纷繁复杂的事情面前,保持中立、客观,有爱心、有立场,愿意包容和接受所有情况,并且敢于去挑战被教练者,才可以像庖丁解牛一样作出精彩的区分。 360度区分训练 区分能力是靠在实践中不断磨炼来提升的。一定要说明的是,同样的主题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针对不同的人时,可能会有不同的区分。区分没有标准答案可以参考。这里面我们撷取一些典型的、常见的案例进行区分,目的是帮助初学心态教练技术者对区分能力有初步的掌握,之后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我们先列举一些题目,你可以自己先进行区分,然后参照后面的答案,检视自己区分的结果。 区分题目: a)自责和负责和指责 b)负责任和承担过错 c)大我和小我 d)意向强烈和急于求成 e)智商和情商 f)沟通和争辩 g)负责任的冒险和孤注一掷 h)主观和客观 i)严肃和严谨 j)我希望和我来做 k)知道和做到 l)能力和权力 m)焦点在外和焦点在内 n)体验和概念 o)技术性和调适性 p)自我和角色 q)舒适区和学习空间 r)我赢和共赢 s)顽固和坚持 t)目标和成果 u)创造性张力和情绪张力 v)知识技能和心态素质 w)不喜欢和不愿意 x)利益和立场 y)情绪和情绪化 z)理性和合理化 如下这些区分只是区分了其中的一个方向,并不是唯一的答案,谨供参考: a)自责和负责和指责 自责是向内的;指责是向外的;负责是中立的,积极的!所以,前两者是偏激的,不中立的。 关于“负责任”也有不同区分——在你的信念里,你和他人(也可以指团队)愿意为一件事情(团队)所负责任各占的百分比是怎样的?因而有四种区分: 你500%00%他人(团队)50%000%互相拖累孤独自大不关我事激励共赢 (我负责任并感召对方也100%地负责任) b)负责任≠承担过错 负责任与对错无关——对错发生在过去!负责任发生在现在!因为对错是评估、比较后的结论,负责任仅仅是心态。 例如:朋友去你家,把杯子打碎了,你要不要收拾?要!但是不是你的错?不是,可是你愿不愿意为其他人负责任?愿意!为什么你这时愿意负责任?所以,这里讲的负责任只是一种心态。 关于负责任的另一种区分是: 心态上的负责任,不同于法律上的负责任;两者范畴不同,前者是心态范畴的,后者是法律范畴;心态上的负责任无对错之分,而法律上的负责任是有对错的!前者是无形的,后者是可以有形也可以无形! c)大我和小我 大我是追求理想、有创造力的我。 小我是基于本能和习惯的我。 d)意向强烈和急于求成 意向强烈是承诺于目标,有计划有激情地去创造。 急于求成是活在将来,想侥幸的拿到成果,心态浮躁,不脚踏实地。 e)智商和情商 智商是人认识和驾驭外部世界的能力。 情商是人认识和驾驭自身的能力。 f)沟通和争辩 沟通是平等的,有明确目标,通过交谈解决问题或达成共识。 争辩是压倒对方,为了分出胜负,证明自己或观点是对的。 g)负责任的冒险和孤注一掷 负责任的冒险是愿意为实现目标突破自己能力的安全区域去做事情,是积极的愿意承担后果的。 孤注一掷是盲目的冒险,用赌博心态去拼一次,不会为结果负责任。 h)主观和客观 主观是人的思维所反映出来的一切。 客观是人脑以外的物质世界。 i)严肃和严谨 严肃是人有原则又不苟言笑的表情。 严谨是有原则又认真细致的态度。 j)我希望和我来做 我希望是想不用自己来做,想别人使事情发生! 我来做是我使事情发生! k)知道和做到 知道停留在“我明白了”、“知道了”思维的层面。但世界不会因为我们知道多少而改变。许多人明白了就不去做了。 做到是通过行为拿到成果。世界因做到而改变。所做所为决定人生的价值。 l)能力和权力 能力是自身拥有的改变世界的技能和力量。 权力是机构或者别人赋予的行使命令的资格。 m)焦点在外和焦点在内 焦点在外是忘我,专注于外面的人和事。 焦点在内是焦点关注于自身的想法、情绪、行为等。 n)体验和概念 通过行动得出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是体验。 通过书本或别人身上学来的知识和经验是概念。 o)技术性和调适性 靠用知识、技巧和方法来解决的问题是技术性的。 靠调适心态、打开信念、提升素质来解决的问题是调适性的 p)自我和角色 教练指的自我是小我,活在生理本能层面的我。 角色是大我,或是担当的职位,或追求理想时的定位。 q)舒适区和学习空间 舒适区是我们现有的能力范围,也是安全区域。 学习空间是指人向内学习时,超出人的舒适区和能力范围以外的空间,需要突破和冒险的。 r)我赢和共赢 我赢是一种结果,一种是我赢了自己,是真正赢了;另一种是赢别人,有可能是赢了,有可能是输了,也有可能大家都输了。 共赢是一种心态,在我赢的同时让别人也赢,前提是我要赢。 s)顽固和坚持 顽固是顽强的固执于过去的东西。 坚持是基于未来的目标。 t)目标和成果 目标是一个大方向,是无形的,或是基于大方向分解成若干小段的任务。 成果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是目标的检视点。 u)创造性张力和情绪张力 创造性张力是大我基于愿景去追求和创造的力量。 情绪张力是小我执著于固有的习惯,信念和舒适区域的力量。 v)知识技能和心态素质 知识技能是关于智商的,需要用加法来学习。 心态和素质是关于情商的,需要用减法来学习。 w)不喜欢和不愿意 不喜欢是活在自己的标准当中,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就不喜欢,实质是没能力喜欢对方。 不愿意是任性、执著于小我的舒适区。 以上两点都是心态教练学习中的大敌,不放下这些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不会有突破。 x)利益和立场 教练指的利益,是所有能给小我带来的方便与好处。 立场是大我表现出来的正直、中立、客观、坚持、爱心、挑战……等教练要具备的正面积极的态度。 在教练过程中以上两点往往是成反比的,很多人过度追求利益就会为失去立场而苦恼,过于执著立场也会影响利益,最佳的平衡是坚持立场做人,得到合理的利益。 y)情绪和情绪化 情绪是人身上与生俱来的纯粹的、自发的能力。 情绪化是一种人为的计谋和技巧,用来操纵别人。 z)理性和合理化 理性是人运用思维,客观、中立、逻辑分析时的表现。 合理化是运用理性来保护自己,逃避压力的方法。 每个区分都是一条路,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选择最好的路,但首先要区分出路来。真正的教练过程不会像上面的区分这么简单,将更有挑战。然而将混淆的信念区分开,视野才会更开阔,行动范围才会更宽广,也会更容易达到目标。因此,心态教练能让人的表现发生改变的关键所在——就是帮被教练者把混淆的信念从360度的各个角度区分清楚。 启发性发问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礼记·学记》 教练的答案——启发性发问 启发性发问是教练与被教练者互动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心态教练的第三种能力。启发性发问在教练过程中很常用,通常我们会看到一个优秀的教练在与客户互动的过程中,只问不答。前面我们讲过,教练不同于顾问。事实上,教练的启发性发问是为了帮助被教练者自己找到答案,是支持对方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和提升。 有人问一位禅师:如何才能做到不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在自由的天地中活着? 禅师问:三月的江南是多么可爱,有鸟语、有花香,不到处都是动人的景象吗? 禅师是在用问题回答问题,却更让人回味。如果禅师这样回答如何:“这么好的景色你好好看看,不要去想那些高深的道理。你眼前这种自然景色,就是在自由的天地里活着。”意思是一样的,给人启发的深刻程度显然是不一样的。 我们经常会看到教练用问题去回答,尽管教练不是不知道答案,但让当事人自己找到答案,对他的启发会更深刻。对于教练而言,需要掌握的一个技巧是——说话中立。相信别人的智慧,给对方留下思考的空间。教练不是老师,永远不需要教别人怎么样,只需要启发别人做到怎么样就可以了。 教练发问的信念是——真正的答案就在当事人那里。人的大脑是一个智慧的宝库。在平常的生活中,并非每个人的智慧有多少差别,而是运用的能力有差别。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人生来就已经知道所有需要知道的知识,只不过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渐渐遗忘罢了,所谓的真理其实就是“回忆”起早已存在心中的事情而已。 他曾经找来一个没受过教育的小男孩,问他一个很高深的数学问题:“如何在不用任何工具的情况下而能将一个四方形刚好拉长一倍?” 怎么办?苏格拉底没有直接给予答案,而是一步一步地问问题,一连串的问题之后,小男孩终于找到正确的答案。找到答案的那个小男孩非常开心,他大喊“我成功了!”的确,别人给的答案永远都不会像自己找到的那样喜悦,千万别剥夺了能让别人成长的机会。 所以,真正的智慧和答案永远都在自己手中。 “启发性发问”对于教练而言,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去聆听。启发性发问可以帮助被教练者披露自身不为人知的隐私部分,释放出潜能。通过启发性发问也可以进行有效区分,区分出被教练者身上的盲点,同样能释放出隐藏的潜能。为什么披露隐私和区分盲点能释放潜能?这些原理在反映全方位互动的乔·哈里窗户(johariwindow)里面有详细的阐述。 教练与客户的互动过程中立体式聆听是一个基础,可以广泛地接收信息,而启发性发问则能更深的挖掘信息,冲击客户固有的信念,从而使客户受到启发,愿意看得更多、更宽、更广。 如何进行启发性发问? 许多人初做教练不知道如何发问,以为问问题就是做教练。所以,怕尴尬就一味地问,恨不得用问题把对方“淹死”;用“连珠炮发问”和“搜肠刮肚的问题”没有方向地乱棍把客户打蒙;或用问题做遮羞布来遮掩聆听的休克、拖延时间。这些发问方式,都没有达到启发性发问的效果。 一次我在公交车上,听见一段售票员与乘客的对话。 售票员:请问您到哪站下车? 乘客:我买三块钱的票。 售票员:您到哪里下车呢? 乘客:你问那么多干吗,买三块钱的票就好了。(公交车启动了,乘客逐渐进入睡眠状态) 结果,乘客一觉醒来,车已到终点……(乘客坐过了站) 看了这个故事,不知道大家会怎么看?是觉得乘客自作自受,活该倒霉?还是觉得售票员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其实这是沟通中常见的问题——产生歧义。中国的语言含义十分丰富,区分不清楚,就会沟而不通。售票员问“您到哪里下车?”这句话里面包含了几层含义,其一是钱的问题,你要付足够的车资才能乘车,超程要补票;其二,方便提醒,对那些不熟悉路的或者在车上睡着了的乘客进行提醒。可能乘客接受到了第一个含义,产生了抗拒的情绪。而售票员受了气,也不再对顾客进行解释和说明,双方的沟通被情绪干扰最后终止。因此,无效的问题常常是沟通不能继续、不能有效互动的最初原因之一。 那么,怎么样让启发性发问更有效呢? 启发性问题是围绕6个方向来问的:5w和1h,即谁?(who);何地?(where);做什么?(what);为什么做?(why);何时做?(when);如何做?(how)。给出这六个方向,目的是让我们问问题直奔主题,问对了方向等于节省了教练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教练发问的心法是“从黑暗问到黎明”,什么意思?教练开始的时候,对方的资料和情况对你来说是一片漆黑,如果你能一直问到真相大白,不光你明白了,被教练者自己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了,一切豁然开朗,发问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作为教练知道了发问的方向,同时要对自己问的每一个问题的出发点有清晰的了解: 资料性问题——搜集资料,获取信息,多用于教练的前半部分。充分的资料是教练成功的前提。要得到足够的资料,既要有好奇心,也要有耐心。 如下启发性发问属资料性问题: 现在情况怎样? 有什么事情发生? 有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成绩? 有什么在困扰你? 选择性问题——正确的答案是由正确的问题开始的,把选择权还给客户,会给客户带来更大的力量。它是以人为本、还事于民教练思想的体现。 如下启发性发问属选择性问题: 你计划在今年还是明年做到这个项目? 你的目标是想尽快赚更多的钱还是想将企业规模做大? 遇到压力时你习惯是找人倾诉还是自己逃开? 你会让自己回避还是面对这个逆境呢? 引导性问题——心态教练是一个方向性、策略性的过程,所以会用很多问题引发客户在看某些特定的方向。例:如果客户希望增加企业的销售额,你可以问“你看到你同行排在前两位的企业做的好的地方是什么·”“有没有问过你的业务人员该怎么调整·”“你在产品上有什么优势?” 如下启发性发问属引导性问题: 你有否留意你在这件事情的反应是怎样的? 你这样做反映了自己些什么? 你需要调整些什么而令你更有效做到目标? 你留意到对方的优点是什么? 测试性问题——检测客户的真实状态,有效调整教练方向。 如下启发性发问属测试性问题: 对这件事情、这个人,你有什么看法? 如果对方不支持你,你会怎么办? 别的小组成果超过你,你有什么想法? 面对做不到成果,你有什么体验? 可能性问题——启发客户看不同的角度、突破局限。 如下启发性发问属可能性问题: 你认为在人与事方面的调整会带来什么效益? 如不改善此情况,会导致什么影响? 你可以做些什么去改善目前的情况? 你还需要什么其他资源? 宣言性问题——确认客户的下一步的行动与成果,多用于制订行动方案中。 如下启发性发问属宣言性问题: 你会采取什么行动? 你下一步要达到什么成果? 最快是什么时候做到? 具体成果是什么? 挑战性问题——冲击客户的信念,支持其调整心态,多用于创造心态张力。 如下启发性发问属挑战性问题: 还可以做些什么? 要更快做到,可以是什么时间? 是否已经做到最好? 哪方面有保留? 排除问题的干扰 教练的过程是迁善心态的过程。目的是让被教练者从消极到积极,从批判到启发,从所有负面的状态去到正面的状态,对于教练而言,问题的性质会决定问题的作用,所以,发问时要避免陷入以下的误区: (1)引发辩论。辩论的过程是期望通过语言战胜对方的过程,是一个捍卫自己立场和观点的过程。辩论者已经先肯定了自己的答案,没有聆听对方的空间,此时双方都不在教练状态。所以,教练要留意,不会问一些问题引发辩论和互相攻击。比如:“你凭什么说自己是对的?”或“你以为你是谁?” (2)预设答案。问问题切忌事先预设答案,误导了被教练者的方向。教练事先预设答案再问问题,不是为了发掘问题的真相,而是引导被教练者去到一个事先设好的“圈套”,然后再一网打尽。这样的教练过程无济于事。 反之,如果教练在没有预设答案的前提下专注对方,做到忘我,就算在过程中只问句最简单的问题:“还有呢?”都会发掘的更深。教练不要先入为主,陷入经验的叉路口。教练可以有答案、有判断,但过程中还要放下自己的答案和判断,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对方身上,不被任何答案和判断所干扰。 (3)包装后的问题。如果你只是想告诉对方你的想法,就不要包装成问题甩给对方。直接沟通你想表达的就是了,不必去问。如:员工迟到了,你问“你迟到多少次了?”不如说“我对你经常迟到很不满意!” (4)质问和批判。不论对方的答案如何,教练的发问都不可以去到质问和批判,因为这会直接影响教练过程中的互动关系。特别要警醒的是在教练发问的时候,教练自己的价值取向、社会标准可能会影响对事件和个人的看法。不自我洞察,就会使教练的态度无法保持中立,容易将问题流于批判和指责的方向,而这对教练过程来说是致命的! 所以,在发问的时候,我们要让自己问启发性的问题而非批判性的问题。否定对方的立场极容易引发被教练者的对立。教练过程是基于互相信任和互相尊重这个基础的,对方开放的信息才是教练成功的源泉。所以,被教练者的答案才是教练发问的最大价值! 下面,我们把启发性问题和批判性问题进行对比: 批判性问题启发性问题容易引发对抗创造共赢的关系容易影响对方的情绪保持中立的态度产生指责支持对方进步只是我的观点是对的启发更多不同的观点产生负面看法愿意共同探索新事物 (5)慎用“为什么?” 教练要慎用“为什么……”开始的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形式,容易令客户产生教练在生气、沮丧、指责或不满等误解,也容易干扰客户产生负面情绪,索性说“不知道”,或者“不晓得”,教练过程就会卡壳,不能问下去,也发掘不到事情的真相。如果将“为什么……”改为“什么原因……”或者“对这件事情,你有什么看法?”或“你这样做是因为什么?”同样是问原因,却避免了用“为什么”这些字眼产生的歧义,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让教练过程更简捷有效。 (6)少问封闭性问题。 什么是开放性问题?什么又是封闭性问题呢? 开放性问题:没有给定答案范围,客户可以回答任何可能性的问题,这种形式是开放性问题。例如: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封闭性问题:客户只能在给定的范围内回答的问题是封闭性问题。例如:你对这件事是否满意? 作为教练去发问,其中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知道在恰当的时候选择恰当的形式来发问,从而让自己的问题对客户来说更有效。我们说,在获取信息、搜集资料的时候,选择问开放性的问题,能够获取更多、更详尽的资料;而在挑战、冲击客户的信念,支持其心态产生张力的时候,封闭性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平时生活中,很多人习惯问封闭性问题。所以,初学心态教练者会问很多封闭性问题,让自己绕来绕去绕的很远,拿不到对方的资料,也无法有效地教练到对方。其实,不用封闭性问题我们照样可以做教练,如果不用开放性问题就无法做教练。因为,教练的过程需要听对方讲大量的资料,教练才能深入进去,这些是需要开放性发问的,而封闭性发问只是最后挑战和宣言才用,没有前面大量的铺垫,一定没有最后的结果。因此,少用封闭性问题是教练成长的捷径。 启发性发问的技巧 如何使自己的问题更有效?在技术上,以下技巧可以帮助教练有效发问。 围绕成果、体验、学习去发问: 教练的目标是支持对方拿到成果,成果是教练最重要的方向之一。所以,检视成果会发现对方做的如何;然后从成果中去学习,看到差距和提升的方向;最后,也要问对方的体验,体验能反映人真实的心态,及时调整心态,便于更好的拿成果。这是一个发问的金三角。 (图例)问题简单明白: 一般问题不会超过20个字,超过20个字说明你没有想明白,问了对方也不会明白,所以问题要简单明了。 每个问题相关联: 问题要与主题紧密相关联,才能环环相扣、迅速收集资料、单刀直入、深入挖掘、触及到信念心态系统。反过来,一旦偏离主题,就会走很多弯路。比如:你的员工今天没来开会,你问他“什么原因没来开会?”他说“我客户请我吃鲍鱼了!”你问“什么鲍鱼?好吃吗?”……等于掉进了员工的事件里面,没有直接去反映出他的心态。 每次问一个问题: 问题专注于一件事上,而且每次问一条问题,连续的问题会让对方无暇深入思考,不知所措,答案也不会有方向性。所以,每次问完一个问题就让自己闭上嘴巴去聆听。 沉默的张力: 当问完问题双方保持沉默的时候,“此时无声胜有声”,不问会比再问的效果还好。对方不出声有可能在思考,也有可能做一个斗争有些话该不该说,还有可能真的没想到……每个人都不喜欢尴尬、冷场的气氛,教练可以故意利用这个气氛制造出张力,让对方说的更多、说的更深,或者急中生智说的更到位,甚至可能从来没想过的会突然说出来。利用这一点有时可以出奇制胜。 鲁迅曾说:“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而中源教练说:“不是在沉默中死火,就是在沉默中开工”。 留意对方的反应: 问完问题后停止说话而去留意对方的反应。对方的所有反应都说明他的心态,比如说“他是认真还是应付”,“是坦诚还是保留”,“迷茫还是清晰”……留意他的表现观察对问题的反应,为下一步教练方向提供参考。 问题生活化: 避免用太多的专业名词。专业用语太多会障碍沟通,注意用词自然简单、生活化。比如:“那一刻你在想什么?……我给你一个回应……做感召了吗?……yes!……你留意到你一拿成果就不死火了!……”说太多的教练术语让人很反感。 立体式发问: 平常人沟通是线性发问,你说到a,他会问a的问题,说到b会问b的问题,说到c再问c……而教练的发问是立体的,无论你说什么我都会问和人有关的问题。你说到a,他会问人的问题,说到b也会问人的问题,说到c再问人……人是圆心,事是圆的周长,组成一个平面。怎么立体呢?如果把圆当成底的话,立起来就像一个“圆锥”,“圆锥”的顶尖就是人的心态和信念!问到最后,就会凸显本质,被教练者从盲人摸象到看到一头完整的大象。 发问能力情景测试 1)一名客户参加完培训,第二天想去见本地的一个朋友,但同时又想与同学们一起去游玩。如果是你,如何用一个强有力的问题解决他的矛盾?你有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支持到这位客户? 教练a:究竟哪一个选择对你更重要? 教练b:这是谁的问题,要由谁来决定? 教练c:你想度过一个什么样的一天? 教练d:到底是什么阻碍了你,让你这么犹豫不决? 2)一位客户第二天要参加课程培训,但是正赶上岳母过六十大寿。如果是你,如何用一个强有力的问题支持到他? 教练a:究竟是参加完培训对你更重要呢,还是为岳母过生日更重要呢? 教练b:这一次你能不能挑战自己两件事情都做好?即让老岳母收到你的爱心,又准时参加培训? 3)你的下属最近一个月经常迟到,你今天约他到你办公室与他见面,从教练的角度你会问什么问题· 教练a:你为什么常常迟到· 教练b:我留意到你近一个月经常迟到,可否告诉我原因· 教练c:你是一个没有承诺的人,下一步有什么行动· 教练d:迟到是一种违反纪律的表现,你准备接受什么处罚? 4)一位新提拔的经理在第一次的业务推广活动中失误,他心情很低落地对你说﹕“我想辞职,这次的推广活动很失败!”你是他公司另外一个部门的经理,而且你和他是旧同事。从教练的角度你会如何发问· 教练a:新人就是这样的,不失败哪会有成功的可能· 教练b:你那么快便放弃了,你到底是怕面对挫折·还是有其他原因· 教练c:你来跟我说辞职是什么意思·我又不是你的老板。 教练d:你想我如何支持你·你是想找人诉苦·还是想自己做得更好· 5)公司里一位脾气很暴躁的员工常常和其他同事以及客户发生争执,你接到很多关于他的投诉,你刚刚调任成为他的上司。从教练的角度你会如何问他· 教练a:你是否知道你做人有点问题?你这样下去,我会要求你离开公司,以免影响公司的士气和公司的形象。 教练b:我收到很多关于你的投诉,你是否留意到你的脾气已经严重影响你的工作· 教练c:我希望我部门的同事以和为贵,你的脾气如果不收敛一下,我恐怕不能和你合作,你打算怎么办· 教练d:我收到很多关于你的投诉,你经常和同事以及客户发生争执,你认为这样对你会有什么影响· 6)每次教练你的员工,他都会很快和你说出他已做到些什么,而且很自动地告诉你他下一步会如何行动,并且将他实质的行动和计划已经做好了,他的表现也达到满意的水平,你还可以怎样问他? 教练a:你玩的游戏太小了,为什么你不挑战自己再超越自己的舒适区域· 教练b:我知道你一直以来都做得非常好,你的表现也达到满意的水平,但我留意到你在管理团队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你认为如何· 教练c:你好像在交功课,你认为你是否已经做到最好了呢· 教练d:我很高兴你能自发地做到你的目标,你认为你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呢· 参考答案:1)a、客户摇头;b、客户仍然表示没有得到支持;c、客户为这个问题打了10分;d、客户也觉得支持到了自己。 2)a、客户还是很犹豫;b、客户感受到鼓舞。 3)a、容易引发员工不满;b、关心了解真相的态度;c、指责;d、行为上的改变。 4)a、是道理不是问题;b、不接受对方和问题基于个人判断;c、嫌弃;d、出发点想在心态上支持对方,很有耐心。 5)a、批判性问题;b、封闭式问题;c、威胁;d、启发性发问。 6)a、藐视对方;b、不平等、有压迫感;c、批判;d、正面启发。 建设性回应 每个人都像是一轮明月,呈现光辉的一面,但是他黑暗的另一面从来不给别人看到。 ——马克·吐温 教练犹如一面镜子。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教练,就好像每个人都需要一面镜子一样。镜子不会教你怎样穿衣服,但镜子会告诉你,你穿得怎样。然后你可以有一个选择! 建设性回应如当头“棒喝” 很多禅宗大师都是有名的教育家。在禅宗的教育法里面有一种方式叫作“棒喝”。对于弟子的疑问,禅师往往不作正面回答,而是以棒打或大喝一声,以检验其根基,并暗示或启悟对方,使对方达到顿悟的境界。相传棒的施用,始于唐代德山宣鉴;而喝,始于临济义玄。故有“德山棒,临济喝”之称。 教练的回应能起到“棒喝”的作用。同时,建设性回应也能达到让人如梦初醒,认清自己的效果。“教练如镜子”或者称教练给回应为“照镜子”就是这个意思。像《西游记》里的“照妖镜”一样,把你身上好的不好的统统照出来。事实上,人们在生活中习惯了听好听的话,也需要有机会照一照自己身上不足的地方,才能了解到真实、完整的自己。 教练过程中,“建设性回应”能让被教练者看清自己真实的心态、真正的位置、现状和目标的差距等很多平时自己难以看到的盲点,同时能勇敢面对才能及时调整心态、修正行为。所以,善于运用“建设性回应”,能让教练充满神奇的力量,让被教练者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 心理学中有个归因原则。这个原则会帮人们在受到打击和挫折的时候,在外部环境因素中找到原因,让自己减轻压力、卸下责任。换句话说就是“逃避”,不用面对。然而,习惯性地归因于外会让人看不到自身的盲点,错失了许多学习的机会,找不到自己提升的方向,甚至流失了很多的力量。教练训练中强调两点,事情发生了一是归因于内,二是着眼于解决之道,也就是教练常问的“你自己要为此负什么责任”。建设性回应就是针对归因原则,让被教练者面对事实、找出真相、从中学习,不但为失败负责任,同时也把成功因素归为自己。无论怎么样我都接受我自己、认可我自己。建设性回应不仅能让我们看到自身的盲点,也让我们拿回属于自己的力量。 教练的建设性回应威力无比,但也不能随便滥用。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剂良方、一句忠言实在难得,但是想发挥作用,就要在送给别人的时候,考虑对方的状态,也需要掌握时机,需要有爱人之心。就如有人形容教练“时而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时而当头棒喝,激励和挑战。” 建设性回应虽然是建设性的,但是力量也很大,同时教练要实话实说,直言不讳,有可能让被教练者感觉到不舒服,所以不建议在平常生活中这样用,仅限用在教练的过程中。因为教练和被教练者之间,是有承诺、有目的的,被教练者对于改变的痛苦或不适早有思想准备。而平时生活,人们没有这方面的思想准备,也不一定想听一些不舒服的话或者回馈,这样说话就有机会得罪别人,或者伤害到别人,影响到人际关系。正因为这一点,初学心态教练的人即便在教练过程中,也很难用好建设性回应。其实,建设性回应也没有谈虎色变那么可怕,如果生活中真想运用的话也有方法,就是先得到对方允许,建立好教练关系一样可以使用。 建设性回应要注意什么? 建设性回应是建立在立体式聆听、360度区分、启发式发问的基础上的,所以,在它们后面出场。经验丰富的教练运用这些能力时,也不一定会按前后顺序,但是建设性回应一定是有根据的,是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做出的。 那么,“建设性回应”的方向是什么呢? 第一、引发对方自省,并看到自身盲点; 第二、认清自身需要学习及改善的地方; 第三、反映现状,令对方清晰目前的位置; 第四、引发对方发现更多可能性。 要做到这些,就要搞清有可能走偏的方向,或去到的误区。与“建设性回应”相对的就是“破坏性回应”。破坏性的回应形式有: 1)争辩;例如“你是错的!”“你这样做不对!” 2)打击;例如“瞧你那熊样儿!” 3)讨好;例如“你太了不起了!每天起那么早!” 4)发泄;例如“这么笨!去死吧!” 5)讽刺。例如“穷的就剩钱了!” 以上破坏性回应的出发点是: 1)想证明我是对的,对方是错的; 2)与对方的社会标准、文化差异、价值观产生冲突,产生了对抗情绪; 3)心里想在对方身上得到好处,因此出卖了自己的立场; 4)不满、不耐烦、有情绪; 5)瞧不起对方。 在心态教练的范畴内,破坏性回应不是回应,是一种破坏性的批判。建设性回应对人有很大的帮助,那么破坏性回应会怎么样呢?也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就像拿一个“哈哈镜”或“折射镜”照人一样,照出的是歪曲的事实和偏见。所以,用建设性回应要坚持正确的方向,达到满意的效果,就要留意到教练自己的出发点是不是中立的?平等的?贡献的? 除此之外,还要留意被教练者接收回应的状态。对方有可能是积极的接受、面对和自我检视,这是很好的状态;也有可能对方是抗拒、解释、自我保护、辩解或选择性的接受,这时教练就要及时调整状态,既要调整对方的状态,也要留意自己的状态。教练千万不要陷入解释和争辩之中,更不能不让对方说话,这会使教练的效果大打折扣的。 总之,教练的出发点要摆正,与被教练者的态度要有一个很好的衔接,才能使回应真正有建设性。 建设性回应的技巧 人很难得到诚实客观的批评,尤其是从亲戚、朋友、熟人或陌生人那里。 ——富兰克林·琼斯 用建设性回应,有机会一针见血直指人性的弱点,它是教练中立诚实的感受,它区别于批判。因为诚实中立的感受,出发点是基于真诚和贡献的态度。做好这些不仅需要冒险,更关键是需要内功。建设性回应的内功就是心脑合一,不但要有爱心、有感受,还需要有立场、有力量。所以,建设性回应的技巧可以说是凭真功夫,这个功夫就是真诚加上贡献,全心全意的付出。 第一个技巧:真诚和贡献的态度。 回应的建设性是从真诚和贡献中体现出来的。真诚和贡献都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容易让被教练者打开心门,接受更多的东西。反之,人的内心就容易自我保护起来、排斥起来。教练要成功就要先摆正态度,然后与对方调到同一频道上,双方的频道对上了回应的机会也就来了。 有一次在北京,我和一个刚上完素质训练一阶段的学员对话,坐下之前我们并不认识,开始他坐的很随意,不太愿意正视我,我对他很真诚也很想贡献给他一些东西,于是我先友好的介绍了自己,他稍稍坐正了一些,之后我说“我很想支持到你!你愿意吗?”“愿意!”他又坐正了一些,我说“有些话可能会让你不舒服,你愿意听吗?”他几乎做直了“愿意!你说吧!”我说“我感受你很懈怠、萎靡不振!”他的态度马上不同了!身体向前倾,很认真地听我说话,那天结束时他收获很大!他出门时小声地跟身边人说了一句话让我听到了——“我今天遇到一个很厉害的教练!他真棒!”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教练成功的喜悦,真诚和贡献的态度是教练成功的保证。 第二个技巧:心到了回应就到了。 “建设性回应”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的,这个感受器就是我们的心。只有心明眼亮,回应才能迅速而准确。当然,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教练平时“正心修身”的磨炼自己,关键的时刻那句话才能从心中迸发出来。淋漓尽致的回应完全可以体现出教练的力量和价值。 在上海做教练时,有一个学员目光闪烁,不会正眼看别人,我问他你想什么呢?他口吃了半天搪塞我,我突然心中有一个感受马上回应给他!我对他说“我感受到你心术不正!”他听完了前额冒出了虚汗!旁边的人也都愣住了,之后他讲出了很多压在心里的东西,我帮他在信念上做了区分,很快他的表情就坦然多了。第三阶段课程结束的时候,他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他给我发了一个手机短信让我深受感动,短信的内容是:“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前进一步是黎明,后退一步是黄昏!” 可能你觉得教练有时讲的话很难听,尽管如此还是非常的珍贵,因为他可能不讲给你,但是他心中也有这样的感受,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平常我们做人就是这样的。在教练过程中,能有机会听到既准确又真实的回应,对人的成长支持非常之大,如果能经常参考周围人对你真实的评价去改变的话,进步一定是惊人的!同时,你也得付出那份暂时不舒服的代价。 第三个技巧:中立——建设性回应的法宝。 有一位教练和自己的客户进行了长时间的教练过程,对方还是不收他的回应。他一直在为这件事苦恼,以至于在吃汉堡的时候,一下子咬到了自己的手指。这时候他恍然大悟:有了! 于是他又找到那个客户,这次那个客户收到了他的回应。 之后他总结,咬自己的手指很疼,回应对方也会痛的。不只回应对方的缺点,如果能同时回应他的优点,中立地看他,对方不就容易接受了吗! 后来,这位教练进步很快,他看人也更中立了。当把一个人积极正面的和消极负面的都能看到的时候,给的回应才会更全面!你认可了对方好的地方,同时再回应他不足的地方,他就更愿意接受了! 其实,建设性回应本来就是关于一个全面、完整的人,不是仅仅回应对方负面的,回应正面的也能起到让对方看到盲点的作用。有一个女学员很不自信,经常说自己没能力,有一次教练她的过程中,恰好她拿到了一个事业上的成果,我就回应她“你做的真棒啊!我感受到你很有激情!”她说“真的吗?”“是啊!”之后我发现她的眼睛开始有光泽了! 无论正面的或负面的东西,都有可能成为客户的盲点!教练一定要明确无误地把自己当下的感受传达给客户,才能让客户看清真实的自己。所以,建设性的回应不是为了给负面的再搭配一些正面的,也不是专门给正面的,而是对方的优点、缺点教练都有能力看到,都会及时的回应给对方,并且以建设性的方式令对方收到,从而让对方的心态可以向积极的方向转变。 假如你有一个重要的回应要支持身边的人,但是很刺耳,怕他不愿意听。你也可以采取“打预防针”的策略,比如你可以先跟对方说:“我对你有一个感受,可能听起来会让你不舒服,你愿意听吗?”对方说“愿意”才说!如果不愿意,就可以不讲。 第四个技巧:以事透理。 明朝洪应明写的《菜根谭》一书中有句话“以理透事,理透事未必透,以事透理,事成理在其中。”意思是说拿道理去解释事情,道理是明白了,但事情未必能做明白;拿事情来解释道理,事做成了道理就在当中。自己多年的教练生涯就是“以事透理”的写照,只知用心用爱去付出,没想过用什么道理和技巧去做建设性回应,现在回想起来发现自己不经意间用出了许多技巧,也说明了很多道理。比如根据自己的经验,建设性回应可以分为发问式回应、比喻式回应、沉默式回应、运用故事回应、身体语言动作回应、解嘲式回应、善用别人回应、善用团队回应、用表情回应、用游戏回应等等。 怎么样运用上面的技巧呢?我们把每项回应一一举例说明: 发问式回应——“你已经做的很好了,你很满足了吗?” 比喻式回应——“你现在是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啊!” 沉默式回应——“……”(对方慷慨激昂地说完他的理论之后,不出声看着他的眼睛) 运用故事回应——我感觉你总是“狼来了!”(讲完这个故事,给个回应!) 身体语言动作回应——攥紧拳头做一个“yes!”的动作。(意思你很棒!为你加油!) 解嘲式回应——“被领导打*股了,不舒服了吧!” 善用别人给回应——“你在他身上看到什么?” 善用团队给回应——“你们听到他在说什么?” 用表情给回应——看到他心态有调整后会心的一笑! 用游戏回应——如下面的“老子和老翁”。 技巧再多,也都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一个宝库,生活中回应的例子随处可见。懂生活的教练,就容易把教练做得“润物细无声!” 相传老子在写《道德经》时,一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招招摇摇地到府衙找他。老子在府衙前接见了老翁。 老翁说:“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你讨教个明白。” 老子:“请讲!” 老翁得意地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说实在话,我从小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离去,他们开垦的百亩良田却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修了万里长城而未享受到那种安全和保护,建了很多房子却只能安身于荒郊野外的孤坟。而我呢,虽一生不种庄稼,却还吃着五谷杂粮;虽没买过砖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屋子里。先生,我现在是不是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给自己换来一个早逝呢?” 老子听了微然一笑,吩咐手下说:“请找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来。” 老子将砖头和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选择其一,您老是要砖头还是愿意要石头?” 老翁得意地将砖头拿过来放在自己的面前说:“我当然选择砖头!” 老子笑着问老翁:“为什么呢?” 老翁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楞没角,要它有什么用?而砖头却用得着呢!” 老子又招呼围观的众人问:“大家要石头还是要砖头?”众人都纷纷说要砖而不要石头。 老子又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呢?还是砖头寿命长?”老翁说:“当然是石头了!” 老子释然而笑说:“石头寿命长你却不选择它,砖头寿命短你却需要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天地万物莫不如此啊!有人虽然寿命短,他对人们对社会有贡献,大家都能记住他怀念他!是短还是长呢?有的人啊寿命虽然长啊!对人们对社会没有贡献啊!大家都讨厌他啊!虽然活着都已经忘了他啊!是短还是长啊?” 老翁突然感到很惭愧。老子的“以事透理”使老翁的心态从得意去到了自省。这也是一个经典的以游戏形式的建设性回应。 另外一个故事是关于泰戈尔的。有人问泰戈尔:“英国统治印度,布政施仁,兴利革弊,是有利于印度民族的发展,为什么印度人还不满意而极力提倡民族独立运动呢?”对于这样一个大问题,要完整地回答出来是很费劲的,而且效果不一定好。泰戈尔就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来回应:“印度人就好像古代的人一向不穿鞋子,而英国人却给印度人穿上了一双皮鞋。印度人穿上固然好看,也可以跻身于文明人之列,但鞋底里有一根铁钉插出,走一步刺一下,痛彻心脾,更为难受啊!”这是一个以故事为载体的回应,一针见血。 建设性回应没有固定的套路,用心回应就是最好的方法,心到了回应自然不同凡响! 全方位互动 人生最美好的回报之一,就是人们在真诚地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拉尔夫·沃尔朵·爱迪生 心态教练工作是教练(coach)与被教练者(coachee)之间互动的过程,像跳华尔兹一样,需要默契配合才可以跳进美妙的境界。 互动——教练的血脉 互动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全方位互动就是包括语言、身体、心灵都一起配合支持人与人建立亲密的沟通关系。这种关系相当于人的血脉一样,没有了互动等于血脉不通。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生命最初的体验是安全和信任,而不是焦虑和恐惧。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体验到了什么是拒绝?什么是不安?什么是痛苦?于是,我们开始学习用一些面具,或者叫“盔甲”、“盾牌”来保护自己,免受外界的威胁。建立互动关系,就意味着通过教练与被教练者的互动,双方放下自己的面具、“盔甲”或“盾牌”,打开心扉,用“真实”和“真实”交流。 初次建立教练关系的时候,这种互动关系的结果表现的十分明显,而且初次见面使用的语言、语气、态度都决定这种关系的进程,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教练成功的基础。 很多年以前,我在深圳刚开始做教练的时候,有一个客户开始不接受我,我们的教练关系处于停滞状态。虽然也做一些教练的流程,但是他的心门不向我敞开,我就了解不到他真实的东西,每次都是讲一些表面的东西,而且讲完了他也没变化。我就问我妻子,她也是一名专业教练,我说“怎么办?教练不到他很着急!”我妻子是一面很清晰的镜子,她说“你都不爱他!”一句话把我点醒了!当时是过年期间,我打电话给对方,约他下午在茶馆见面,不谈教练的内容,而是谈一些过年中的开心事,谈我们的关系以及他的生活,那一天分手的时候,他很开心的跟我告别“你太付出了,教练!谢谢你!你的支持让我很感动!”后面的时间里,我很容易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拓宽他的信念,他的行动力和事业都有突飞猛进的表现。3个月的教练关系结束的时候,他投资的酒店开业了,而且生意很红火!分别的时候我们都哭了,哭的很开心!我们都感动于彼此的真情!能一起痛苦!一起快乐!一起突破!一起成长! 正如那首老歌所唱“经过了一年啊!一生只为这一天,让血脉再相连,擦干心中的血和泪痕,留住我们的根……” 全方位的互动 教练的全方位互动能力,首先体现在调动被教练者全情投入的能力上。双方的开放程度决定互动程度。人际关系其实等于互动关系!人生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际互动的如何!因为人的知识和能力是否能发挥出来,发挥的怎么样,更多是人际关系的状况决定的,由人组成的社会毕竟不是真空,通常没有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再好的知识技能都很难脱颖而出。 学过心态教练的人都知道,几天的课程甚至几小时的教练过程好像让你换一个人似的,从内到外的打开了,改变非常明显。那么,教练是如何帮助人通过教练过程就有那么大的突破呢?就是全方位互动决定的。其实,全方位互动是前面四种能力的基础,没有全方位互动其他的能力都是劳而无功;而前面四种能力又是全方位互动的工具,没有前面四种能力,全方位互动也无从开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理论基础就是乔·哈里窗户: (图a) (图b) 乔·哈里窗户(johariwindow)——是1955年由加州大学西部研究中心乔·勒夫特(josluft)和哈里·英厄姆(harryingham)两人开发的著名人际互动模式,是一个研究人际互动关系的理想模式。 上面这个图形(图a)中公开的部分就是人表现出的能力,比如你知道我会说英语我自己也知道;盲点就是自己看不到的但是别人能看到的,比如我知道你的模仿能力很强而你不知道;隐私是自己知道的但别人不知道的,我向别人隐瞒的秘密;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隐藏的潜能,没有把它展示出来的部分。 人要进步要提升表现,就要在盲点和隐私两个部分去下功夫。揭示隐私就要用立体式聆听和启发性发问两种能力来完成,而反馈盲点则要用360度区分和建设性回应来完成。揭示(图b的线条a)和反馈(图b的线条b)要同时进行才能有效达到挖掘潜能的效果。所以,教练和被教练者的互动关系就可以在这个图里很清晰的表现出来,互动的好就会让公开的部分更多,人的能力就会更强! 因此,全方位互动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另一个就是每个人自身公开、盲点、隐私和隐藏潜能四个区域的互动。后者的互动决定前者的互动,前者的互动是后者互动的价值体现。两种互动相辅相成,一个是看得见的,另一个是摸不着的。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其实是立体的全方位的,从外到内、由浅入深、虚实结合、知行合一的。而且真正的全方位互动,是人的情绪、思维和行为所有能力都要参与的,越是投入、专注和开放,越能体验心态教练的巨大威力,让你的表现非凡。 掌握互动拥有未来 教练过程是心与心的交流,如果不是真正的互动,教练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平时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一样,不是真正的互动很多事情都不能达成,越重要的事情、越紧密的合作越需要全方位的互动。 春秋时期,梁国只是一个小国,但梁惠王雄心勃勃,想有一番大的作为。有人多次向梁惠王推荐淳于髡。可是梁惠王连续召见了淳于髡两次,淳于髡都沉默不语,弄得梁惠王很难堪。推荐人问淳于髡,淳于髡笑笑说:“我本想与梁惠王倾心交谈。但第一次见面,看见梁王脸上有一种要去运动的激情,他肯定想着和运动有关的事情,所以我就没说话。第二次,梁王脸上有要去享乐的表情,他肯定想着要娱乐一下或享受之类的事情,所以我也没有说话。” 推荐人把这番话告诉了梁惠王,梁惠王大吃一惊!叹服淳于髡有圣人之明。梁惠王说:“第一次与淳于髡相见,恰好有人送来一匹骏马,我跃跃欲试想要骑!第二次,恰好有人献上一组新曲和舞女,我急着想去听。” 后来在梁惠王诚挚的邀请下,他们安排了第三次见面,连谈了三个晚上国家大事,为梁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淳于髡其实是知道要和梁惠王说什么的,但为何两次都没发一言呢?淳于髡显然知道在交流之前,与对方建立互动关系的重要性。 对于教练而言,在开始教练之前与对方建立起全方位互动关系,是一个前提,是一个基础,拥有这个前提和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便指日可待。全方位互动不光在教练过程中起作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主动与别人建立这种关系,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三个阿拉伯的男人都是石匠,他们同时追求一个美丽智慧的女人!于是这个女人给他们出了两个简单的问题考考他们:第一个问题是“石匠能为自己做什么?”第二个问题是“石匠能为别人做什么?”第一个石匠说:“石匠能为自己赚钱,能为别人凿石头!”第二个石匠说:“我能提升凿石头的水平,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石匠,让别人都认识我!”第三个石匠说:“我能用石头砌成一座教堂,让村里的人们活的更幸福快乐!”三个人表白的方式不一样所以结果也不一样!你猜猜,美女会嫁给谁?答案是第三个。为什么?第一个能赚钱呀!第二个会出名啊!其实,第三个石匠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知道石匠只是一个技能,他要用这个技能为自己和周围的人创造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前两个石匠,不管怎么努力永远都只是个石匠!只有第三个石匠才是真正懂得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所以,互动决定命运!互动决定你有什么样的未来! 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就会发现,许多成功人士、领袖人物、企业家都是人际互动的大师。他们用很短的时间就能与他人建立起一种亲切的互动关系。而与周围人建立的互动关系里面,隐藏着无数的机遇和成功的元素。二十一世纪是人性化的时代,掌握全方位互动会让人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拥有最成功的人际关系。 如何调动别人一起互动? 给人留下第一印象需要多长时间?“6秒钟”!可不可以与人全方位互动,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海飞丝曾有一个广告用语——“you·llneverhavea2ndchanceforthe1stimpression!”意思是说“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你没有第二次机会重塑!” 好的第一印象形成既包括人的动态形象,也包括人的静态形象。关于人的形象有一个公式:魅力=动态形象x静态形象。动态形象包括声线、音量、语气、气味、表情、态度、礼仪等;而静态形象包括身体、服饰、衣着的颜色等。动态和静态的形象就是我们的“身心语”,想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需要长期的修炼自己。 如何修炼自己的“身心语”呢? 其实,别人愿不愿意跟你沟通,你可以去测试。举个例子,比如你在电梯里把肩膀抱起来!对面的人,很快就有反应!反过来,你每次很友好的伸出手来跟别人握手的时候,也会得到对方的呼应。人不光懂得用语言沟通,身体也会沟通!只是我们平时没有留意过。这些信息是被潜意识控制着,你的表现让周围的人下意识的会受到影响。 所以,在教练过程中如何调动客户全情投入有效互动呢?教练需要做的是:欣赏、寻找共同点、培养亲和力、引发兴趣、展现活力等等。 教练如何让对方信任?愿意接近?重要的是欣赏对方!以下是心态教练初学者锻炼和检视自己建立互动关系能力的表格: 在教练开始前,如何培养自己的亲和力? 增加亲和力的要素可与对方达到的互动效果我经常这样做吗?面带微笑可信任,有吸引力,有智慧,友善的注意穿着、个人形象严谨,自信,可以信赖的表现得很合群给人和谐的、放松的感觉,给人以安全感,宽厚对周围氛围主动负责,引发积极情绪负责任,可以托付,容易相处 在教练进行过程中,如何增强互动效果? 增强互动效果的要素可与对方达到的互动效果我经常这样做吗?注意进行目光交流对别人感兴趣,增加与对方深入分享的动力认真倾听对方谈话,身体前倾显得对别人感兴趣,认真,使对方受到吸引,被尊重,愿意积极分享询问对方的情况显得对别人感兴趣,负责任,增加对方信任感在交谈中用对方的名字称呼对方显出关注对方,尊重别人,平等,对方愿意交流适时地嘉许对方,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欣赏尊重对方,平等,对方愿意更多地交流以周围环境相关的话题作开场白,然后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正题上来增加对方的安全感,解除对方可能的戒备心理 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拥有跟人互动的能力,就像我们刚一出生时,饿了就哭!开心就笑!需要找人就叫一样跟人互动!全方位互动需要的技巧和能力每个人身上应有尽有,而后天真正用的怎么样,是与人的内在素质息息相关的! 全方位互动的技巧 全方位互动准确的说,就是做穿针引线的工作,哪里需要就在哪里互动。从始至终,不断互动,教练过程没开始之前它先开始,教练过程结束它最后结束。前面四种能力也要配合它使用才有力量。通常,教练运用包括四种能力在内的身、心、语加强与被教练者之间的互动,能更深入地了解客户的内心感受!设身处地的理解客户的情绪,同时与客户建立更有效的信任关系!换个角度说——教练也能通过客户的身、心、语——他的表情、他的身体、他的声音等等,全面地来了解客户内心的感受和他的体验,目的是运用前面四种能力,准确而快速地支持到对方。 技巧之一:直接表达內心感受。 全方位互动,是人与人内心相呼应。 对于教练而言,沟通时直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是增强互动效果的有效手段。要透过语调、动作来表达对他人的情感,进而改善双方关系。即使你支持不到对方,也可以直接说:“我很想支持到你,可是你不开放自己,这使我很难受……” 对被教练者而言,他也会被教练坦诚的态度所感染。 做好教练,直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应该成为本能。 技巧之二:慎重叫停。 就像运动场上的教练常常要叫“停”一样,心态教练也常常在对方偏离轨道时“叫停”。在教练叫停的一刹那,对方的言语道路暂时中断,是调整双方互动状况的转折点。然而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教练抢话,或者打断别人说话,效果就不同了,可能互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也会让别人感觉你很霸道。 实验表明,打断别人说话叫停的时机不同,给别人带来的感受也不同。时机选择的恰到好处,会使人感到教练对自己是真正关注的,明白对方的意思,是对自己善意的提醒。而时机选择不好,则会使被教练者误认为是不尊重自己,教练想显得高人一等,因而产生厌烦的情绪。 技巧之三:留意客户的反应。 教练的目的是帮助客户洞察自身的盲点,披露自身的隐私,从而在心态上产生创造性的张力。作为负责任的教练,要时时留意客户的反应。客户的身体语言非常丰富,像生气时除脸部表情外,也会出现其他的语言,如整个脸都皱起来、眉毛上扬、眼睛圆瞪等等的反应。如果要正确解读,通常要综合观察才能下判断。 一般而言,留意客户的反应无外乎以下两类。一类:开放的、渴望接受的、信任的、尊重的;另一类:抗拒的、辩驳的、解释的、不以为然的。 这些反应当中,前一类属于“学习启发”的模式;后一类则尚未从教练的过程中开始学习,因此教练必须要处理对方的态度,不然教练过程不会有效。 面对客户可能出现的负面反应,教练要注意自己应对的态度,特别要避免:不加理会、陷入解释争辩、指责、打压……更不要个人化——他是冲着我来的!也不要自定假设——他是不是看不起了我?此刻教练能保持“不上身”(上身:教练术语,指引发自身负面情绪)是一种职业水准。 教练此刻要做的是了解真实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 有可能是我们收集资料还不够充分; 也有可能是对方有意无意隐藏了关键的区分点; 还有可能是对方在考验你的反应——故意否定你! 还有可能是他等待你的支持——你的一句话对他很重要!一个激励!一个挑战!一份关怀! 通常出色的教练对客户的反应非常敏感,互动能力变成一种本能,互动起来也象呼吸一样的自然,整个教练过程就会水到渠成。 总结: 以上五个工具,是教练拥有的五种基本能力。有时不一定全用到,有时可能没有按固定的顺序用到。水无定势,兵无定法。能融会贯通地把它们变成个人的本能,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如果把五种能力比作五种武功或五种兵器的话,以下教练过程的五个步骤,则相当于战略战术。 第三章 心态教练五步策略 神动而天随。 ——《庄子》 挖空心思琢磨出来的“套路”不一定灵验,相反,灵验的恰恰是不经意间袭来的灵感。走进“套路”开始模仿,走出“套路”开始创新。搭建教练平台 教育就是能倾听任何评论却不会失去耐心和自信的一种能力。 ——罗伯特·弗洛斯特 从“教练空间”说起 “教练空间”是指一个人是否发自内心愿意教练(coach)来教练(coaching)自己。如果被教练者心态开放,愿意让教练来支持自己,我们就说他开放了一个空间给教练;如果在教练过程中,被教练者排斥、拒绝、反感,不打开自己的心门,封闭自己,我们就说对方不愿意提供一个“空间”给教练,此时也是一个信号,提醒教练暂停教练过程或者另想办法来支持被教练者。 “教练空间”需要一个平台来支撑。这就是教练(coach)与被教练者(coachee)之间搭建的沟通平台!没有这个平台就不会有教练空间!所以,做好教练的第一步最重要的是——搭建教练平台! 搭建教练平台——是很形象的比喻。教练平台就是指教练双方的心态在平等、同步、开放、严谨、高要求的基础上,能够全方位的互动。 搭建教练平台 搭建教练平台和全方位互动很相似,又不一样!搭建教练平台是一个步骤一个环节,而全方位互动是一种能力一种力量。搭建教练平台是全方位互动的目标和结果,全方位互动是搭建教练平台的手段和工具。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都是为了成功的教练过程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搭建教练平台,教练要在心态上做好三方面准备: 首先,你要真正地忘我,而且你要焦点放在被教练者身上,任何干扰和执著都会影响到教练过程。 其次,我是一面镜子。作为教练你身上的每个感官都全情投入,而且反应是很灵敏的、迅速的,目的是把你身上反应的信息及时有效的反馈给对方。 第三,心灵调频。就好比我们要听收音机,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调频,你发射的信号与对方的在同一频道上,才能相互“收到”信息。 同时,我们应用了神经语言程式学的方法,来搭建教练平台,我们叫做——八步调频法: 第一步:情绪及面部表情同步。 假如你看见对方情绪和表情都很低沉,而你很开心,甚至说笑,属于不同步;你可以表情中立,了解更多的情况就可以感同身受,你也能体验到他的感受和他的情绪了。 第二步:语气语调语速同步。 有一个女学员讲话语调、语速都很急,每次她坐在你身边都会让你有浮躁的感觉,你想跟这样的人搭建教练平台是不是把你变得很急呢?恰恰相反,你要帮她平和下来,然后你再跟对方达到同步。而假设又有一个讲话很慢的人,你也先接受他,然后帮他调出激情或者兴趣,然后达到同步的效果。 第三步:肢体动作同步。 为什么人们见面打招呼要从握手开始?其实就是一种在肢体上传达友好信息的表示。比如:你说“我很高兴认识你”,你的上身却两臂交叉,目光看着别处!对方明显感受到“你认识他不太高兴!”所以,想要达到什么目的,肢体动作一定要配合想法,才能言行一致。 第四步:语言文字同步。 教练不一定要说什么华丽的语言,但一定是让对方听得懂的,用词生活化的。很多初学心态教练的人,经常套用术语“你看到什么”、“我帮你做个区分”、“你很抗拒啊”、“放下放下”……等等。让人很反感,不能起到搭建平台的作用,反而让人很反感。 第五步:呼吸方式频率同步。 这种同步不容易留意到,教练也不必刻意勉强,当两个人站在一个平台上渐入佳境的时候,自然就是这样的状态。 第六步:知识经验同步。 心态教练注重的是心态,有人的地方就有心态。只要在心态教练领域系统学习过的人,都有一定的教练能力,而不要求学历的高低,也不在意是否懂得对方的专业。然而,好的教练也需要有足够的社会阅历、管理知识、工作经验等常识性的东西,不然也很难全面系统地支持到被教练者。 第七步:价值观及规则同步。 教练个人的自我是有价值观的,做教练要求忘我就是暂时放下自己的这些东西,让自己成为大我,也就是服从于社会高标准的价值观和规则,并和法律、道德要保持一致。教练容许被教练者的价值观和规则在社会大我的价值观和规则的范围之内,并包容他同时也会指出他的价值观和规则偏离的部分。同步不是讨好或放任,而是协调统一。 第八步:自我身份及信念同步。 做教练时,自我的角色会服从教练的角色,自我的信念也会服从教练的信念。不会因为自我的身份和信念障碍自己去教练别人,而是教练的角色反过来会支持自我的成长。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有的教练有时候自我和信念上也不是完美的,在做教练的过程中,放下自我的身份和信念教练到了别人,镜子也照到了自己,会发现自己身上的盲点或不足,同时也能够让自己进步。 搭建教练平台还有一些注意事项: 1)选好教练的环境氛围。不会选择人多或吵闹的环境进行教练;不会在对方有干扰的地方进行教练;不会有对方的同行、朋友、家人在场;不会泄露你们之间的话题的秘密等等。 2)对方没有进步的要求。比如:有的人真的对自己的生活很满足,不想有任何改变,觉得自己现在很开心很好了,自己没有进步的要求,这样的人就不需要去教练他。这种情况区分于那种想改变找不到目标的人。 3)注意对方的时间安排和个人状态。有的人时间很紧急,或者有重要的事要办,或者遇到很大的挫折、打击需要休息平复情绪等,就另约时间或者自动顺延。 4)开始前定向。教练过程开始之前,在场的教练和被教练者,先要统一思想,目的就是支持被教练者进步和提升,态度要坦诚、开放、严谨,放下可能出现的不舒服、不喜欢……等干扰,确定时间、明确分工、明确任务才可以开始。 搭建教练平台看起来很繁琐,做起来其实很简单。你看到平时什么人最容易让人接近,就去模仿和学习他就可以了。放下这么多的理论,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就是“成为一个别人愿意接受的教练!” 沟通从“心”开始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一根铁棍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把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棍儿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打开人心灵的大门需要找到人际沟通的金钥匙!《九型人格心理学》就是一把人际沟通的金钥匙,在当今国际教练领域受到广泛欢迎。据说,美国中情局(cia)就利用这个工具识别各国领导人的性格特点,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政治策略。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的主持人曾现场采访了多位全国知名企业家,请他们回答“当今,对管人最有价值的工具”,企业家们推崇的就有《九型人格心理学》。这是一个帮助人们减轻心理压力、改善人际关系的工具,它已被众多世界知名企业列为人力资源培训教程。因为它能使你通过对九型人格理论的学习,逐步提高自我成才的能力,悟道“知己知彼”的人生真谛。 所以,“知己知彼,沟通彻底;爱人爱己,从我做起!”就是《九型人格心理学》的价值所在。 《九型人格心理学》是心态教练最常用的辅助工具之一。首先,教练要利用《九型人格心理学》这个工具达到有效沟通和搭建教练平台的目的,就要有能力识别不同人内心的源动力——欲望与恐惧。《九型人格心理学》——顾名思义把人的性格分成九种类型,每种类型的人基于欲望和恐惧的出发点,都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和外在表现。具体如下: 第一型:完美型。这类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完美主义者。 基本欲望:追求完美,我是对的。 深层恐惧:受谴责,变质、变坏。 基本诉求:我若不完美,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原则性、不易妥协、常说“应该”及“不应该”、黑白分明、对自己和别人要求甚高、追求完美、不断改进。 第二型:全爱、助人型。这类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给予者。 基本欲望:追求被爱。 深层恐惧:没有人爱、不被认同、不被需要。 基本诉求:我若不帮助人,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渴望别人的爱或良好关系、甘愿迁就他人、以人为本、要别人觉得需要自己、常忽略自己。 第三型:成就型。这类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实践者。 基本欲望:追求成就。 深层恐惧:被拒绝、不被接纳。 基本诉求:我若没有成就,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渴望被认同、赞赏,强烈的好胜心,喜欢与别人比较,以成就衡量自己的价值高低,注重形象,工作狂,喜欢走捷径。 第四型:艺术型、自我型。这类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浪漫主义者。 基本欲望:追求独特。 深层恐惧:怕平凡、怕平淡。 基本诉求:我若不是独特的,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渴望独特,与众不同,情绪化,追求浪漫,惧怕被人抛弃,觉得别人不明白自己,强烈的占有欲,我行我素的生活风格,享受痛苦,易忧郁、妒忌,生活追寻内心感觉。 第五型:智慧、思想型。这类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观察者。 基本欲望:追求知识。 深层恐惧:缺乏知识,无助、无能。 基本诉求:我若没有知识,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渴望知道、理解,冷眼看世界,抽离情感,喜欢思考分析,缺乏行动力,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喜欢精神生活,不善表达内心感受。 第六型:忠诚型。这类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质问者。 基本欲望:追求忠诚。 深层恐惧:缺乏安全感,得不到援助。 基本诉求:我若不顺从,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渴望安稳、有保障,做事小心谨慎,不轻易相信别人,多疑虑,喜欢群体生活,有团队精神,为别人做事尽心尽力,不喜欢受人注视,安于现状,不喜欢转换新环境。 第七型:活跃、开朗型。这类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享乐主义者。 基本欲望:追求快乐。 深层恐惧:被剥削、束缚。 基本诉求:我若不带来欢乐,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渴望好玩、开心,乐观,阳光,要新鲜感,追上潮流,不喜欢承受压力,容易逃避痛苦,怕负面情绪。 第八型:领袖、能力型。这类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支配者。 基本欲望:追求权力。 深层恐惧:屈服于人,没有自由。 基本诉求:我若没有权力,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渴望控制掌握一切,追求权力,讲求实力,不依靠他人,有正义感,喜欢做大事,爱命令,说话大声,有威严,报复心理,爱辩论,靠意志来掌管生活。 第九型:和平、和谐型。这类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媒介者。 基本欲望:追求和平。 深层恐惧:怕纷争、冲突、改变。 基本诉求:我若不和善,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渴望和谐相处,很难作决定,难于拒绝他人,不懂渲泄愤怒,随遇而安,对人没有要求,内心平和,很容易满足。 心态教练体系中专门设有《九型人格心理学》的课程,深层讲解九型人格的实际应用。在这里我们专门探讨如何利用《九型人格心理学》的方法搭建教练平台。九型人格认为,人是由基本欲望所控制,按人的基本欲望可以划分成九种类型的性格,反过来基本欲望的背面就是基本恐惧;同时还认为,人是群体的一员,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爱。由于不同的欲望,人格也被塑造成不同的样子,产生不同的生活态度、个人形象和沟通方式。心态教练要做到出手不凡,就要擅长在与人的接触中识别对方的特征,对于不同类型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全方位互动,从而搭建好教练的平台,激发出对方的潜能。 与不同类型的人搭建教练平台,具体要点如下: 1型的人常常告诉自己「还不够完美」,经常不满足自己的表现,容易造成负担。他们很难尽情享乐,然而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必须放松心情。所以对于1型的人应该让其了解到“成长”只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完美只是一个理想,只要完善就好了。 跟1型(完美型)的人搭建教练平台的要点是: 【1】理性、合乎逻辑、重视数据,并且用正式的态度和他们沟通,获得他们的认同。 【2】可以适时表现一些幽默感,缓和他们的严肃僵硬,藉以牵引他们放松心情。 【3】当他们陷入争辩当中,显得很义愤时,先不必追究,他们的情绪也是分的很清的。 【4】说话要真诚、直接了当。 【5】当他们不理你了就是对你有看法了,要及时调整。 2型的人对人亲切是赢得他人好感的手段。一旦得不到别人善意的回报,就会气愤地说:我对你这么好,你竟然不领情……并感到不满与不舒服。 与2型(全爱型)的人搭建教练平台的要点是: 【1】对于他们的付出,及时嘉许和肯定;对于不足给他台阶和面子。 【2】他们总是将关注点放在别人身上,所以不妨鼓励他们多谈谈自己,并告诉他们你很关心他们的事,想多了解他们一些。 【3】当你想为他做某件事时,告诉他们这么做会让你觉得快乐,他们便会接受你的付出。 【4】当他们只顾着为别人忙碌,或是显得情绪化、心神不宁时,可以问问他们正在想什么?心情如何?以及此刻有什么需要? 【5】一对一地和2型人沟通,容易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和被重视。 3型的人往往太过于讲求效率,为达目的就会不择手段、不顾自己与别人的立场。这种人不重视自己的感情世界,对于空虚、无奈、温柔等会妨碍效率的种种感情,都会像机器人一般的视若无睹。 与3型(成就型)的人搭建教练平台的要点在于: 【1】告诉他们这样做可能会有助于他们获得更好的结果。 【2】欣赏他们,分享他们的成就。 【3】直接告诉他们你的感受,因为他们有时真的会忽略别人的感受。 【4】去爱他们,设法让他们去探索自己真正的感觉。 【5】不要轻易让他们占了上风,那样他会趾高气扬,维护平等的交流。 4型的人追求独特、讨厌平凡、个性偏执,不甘于脚踏实地的生活,容易逃避现实。其拒绝平庸的“固执”行为,往往会使之受到周遭的孤立。 因此,与4型(艺术型)的人搭建教练平台的要点在于: 【1】一定要重视他们的感受。 【2】也要让他们知道你的感觉、想法。 【3】密切地配合他们,令到他们感觉到你是关心他们的,愿意支持他们的。 【4】如果他们沉浸在某种情绪中难以自拔时,问问他们当下的感受。让他们有机会抒发情绪,帮助他们走出情绪。 【5】不要以理性来要求他们,听听他们的直觉,开启你不同的视野。 【6】称赞他们,特别是当他们能发挥自己的特质而有所贡献时,因为他们是极容易有负面情绪,容易否定自我的人。 5型的人认为,要获得知识,就必须跟别人隔离开来。5型的人不善于跟别人交往,也不善于分享感情。这类人还有看不起别人、讨厌与别人分享自己时间的倾向。固执于追求知识而疏远他人,甚至无法察觉自己的内心世界。 跟5型(智能型)的人搭建教练平台的要点在于: 【1】表现出亲切的善意,以减轻他们的紧张、焦虑。 【2】要亲切,但又保持一定的距离,要尊重他们的界线。 【3】要求他们做决定时,请尽量留给他们独处的时间和空间。 【4】当你请求他们某件事时,请记住你表达的态度应该是一种请求而非要求。 【5】不要在知识上跟对方争辩,包容对方的观点。 【6】当对方讲不出自己的感受时,及时补充和提醒,不必勉强。 6型的人会强烈地顾忌自己的“安全”。他们经常觉得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常常过于小心谨慎、容易猜疑。容易把别人的忠告看成是一种攻击行为。 跟6型(忠诚型)的人搭建教练平台的要点在于: 【1】倾听,并愿意支持他们,和他们站在一起,取得他们的信任。 【2】说话真诚、清楚明白,因为他们很会猜测你的“言外之意”,而做不必要的联想。 【3】不要批评他们的多疑,这会使他们更缺乏自信。 【4】言行一致,让他对你产生信任。 【5】不要期望太快地和他们建立互相信任、开放的关系,他们要有一个观察你过程。 7型的人喜欢没有痛苦,只有快乐的人生才是最理想的。这种想法使得他们的意识,停留在过去美好的回忆以及为未来的快乐计划着。对于不如意的事就会觉得不满与焦虑。 我们要告诉7型的人,只是追求快乐并不能得到人生的喜悦。接纳和面对悲伤与痛苦的事实和按部就班去完成事情对他们很有价值。要完成一件事,光是提出各种点子是不够的,还必须面对痛苦与悲伤,以及忍耐无聊的过程。如此一来,才能落实7型的理想,并随着成长而得到各种成果。 与7型(快乐型)的人搭建教练平台的要点在于: 【1】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和他们交谈。 【2】倾听他们伟大的梦想和计划,不必马上点出其中不切实际的地方,把它当成是一种分享想法、分享喜悦的方式。 【3】如果你要点出他们计划中的一些问题,改用一种建议、提供参考的口吻,他们会比较容易接受。 【4】当你提出不同的见解、方案时,他们当下可能会有点反弹,但他们是善于思考的,给他们重新思考的时间,他们自然会判断是否接纳你的想法,或是找时间跟你进一步讨论。 【5】看到他们逃避问题时,不妨提醒他们,找时间静下来面对问题,把问题搞清楚。 8型的人“固执”于追求正义。他们对自己判断正义标准深具信心,并认为纠正不义的行为是自己的使命。这种人喜欢批评别人,对于不同的意见则充耳不闻。喜欢压制别人,造成不必要的纷争,使周遭的人感到害怕。 跟8型(能力型)的人搭建教练平台的要点是: 【1】说重点,他们才不会不耐烦,并愿意听你继续陈述。 【2】他们认为争执、冲突是很过瘾、很有效的沟通模式。冲突对他们而言是进一步沟通的开始,而非结束。 【3】他们喜欢说出事情真相的人,可以接受直接的批评。 【4】跟8型的人相处的秘诀便是慈悲心。8型认为向别人示弱,就会受到别人的攻击。因此,要让他们了解承认自己弱点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只要他们领悟到靠强势威胁别人,使别人害怕,会造成心灵的空虚,相信他们能成为富有包容心的强者。 【5】尊重和公正会得到8型人的好感。 9型的人往往自卑。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多大的价值,也不是重要的人物。不爱自己,对自己的决定没有信心,想从别人身上得到力量。 他们还有逃避各种冲突的倾向。事实上,冲突在改善社会或自己的人际关系上,是不可或缺的元素。需要引导他们习惯作决定,并且面对所造成的冲突。如此一来,他们必定能察觉到自己的价值,避免掉进自卑的陷阱里。 跟9型(和平型)的人搭建教练平台的要点在于: 【1】尽量倾听他们,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告诉9型人“真实的你是多么可爱,多么的了不起”。 【2】要适时地赞美他们、认同他们,因为他们常常不知道自己的优点、自己的重要性。 【3】当他们赞成、或是执行某件事时,事实上有可能只是为了迎合别人,所以你不妨问问他们的真实想法,听听他们会怎样说。 【4】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他们的想法,不用过于急切、压迫,否则他们会给你一个“你想听到的”答案,给他们一点空间和时间。 【5】对他们要有耐心,让他们说出自己的需求,有了需求才有动力做事。 做好心态教练要因人而宜,如果能有效掌握这项工具,无疑是掌握了打开对方心灵的钥匙。一次,我教练一个1型的学员,我给他一些建设性回应,他听不进去跟我辩论,我没有掉进他的辩论当中,反过来我给他讲了一个很有逻辑性、数据清晰、论据充分的故事,讲完之后也没有让他去评判,而是很幽默的跟他开了个玩笑,约定等他状态调整好之后再教练他。两天以后,我再见到他,他说“我现在看清了自己,故事里的人物就是在说我啊!” 打球要通球性,游泳要懂水性,做心态教练要清楚人性。上述方法是读懂人性的有效工具。 搭建教练平台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过程。以人为本需要尊重人的个性,满足人的需求,用心去沟通,全方位互动,最后通过整个教练过程把人的潜能和力量释放出来。然而,许多现代企业和团队的管理中尽管高举“以人为本”的大旗,但这种差距仍然很大,因此,心态教练的普及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的使命。据美国沟通管理协会公布的资料表明,现代企业64%的员工通常不相信高层主管所讲的话;英国管理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55%的企业员工认为,他们越来越经常收到来自上司无关紧要的信息。 所以,人的需求就是硬道理,没有什么比人的需要更重要的事情。心态教练的每个环节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支持人的成长而设计的,能做到这些才体现了人本思想,体现出21世纪的人文精神。清晰人生目标 人能活下去是因为看到了希望。 ——《圣经》 清晰人生目标是心态教练的第二步,也可以简单的叫做“清晰目标”。大的人生方向就像是一幅生命蓝图,而每一个小事件的解决和小目标的实现都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无论是“建立生命蓝图”还是“清晰人生目标”都是指心态教练的第二步骤。 生命蓝图 希望获得某物和准备好接受它之间是有差别的。 ——拿破仑·希尔 人生中一段段的光阴就像一块块的拼图,最后到人生结束的时候,你会拼成一幅怎样的人生画卷呢?一幅精彩、和谐、无怨无悔的生命图画!还是一幅暗淡无光、留下遗憾并未完成的草稿呢?或者是……我们每一项工作都要制订一套完整的方案,何况只能活一回的人生!所以,为人生订立一个方向!建立一个生命蓝图将有多么重要!? 美国《时代周刊》曾以人一生的时间分配为题,对一些具有普遍代表性的,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固定收入的工薪阶层进行调查,人的平均寿命按72年计算,得出的结果分配如下: 体育、运动、看戏、看电视等娱乐活动8年; 吃饭6年; 饶舌3年(女人加一年); 打电话1年; 化妆5年(女人加倍); 等人3年; 睡觉20年; 旅游4年; 看书4年; 乘车4年; 工作14年。 如此看来,人生中真正能用于创造价值的时间如杯水车薪,少的可怜!就算是合理有效的利用,也是捉襟见肘,而又有多少人能把有限的时间利用好呢?据哈佛大学调查,90%以上的人不能清晰的说出自己人生的目标;《国际市场及意见研究》也表明,超过50%的企业员工不知道他们企业经营的目标是什么?这样的人或是员工的时间利用率可想而知,方向都不明确很难说是否有效。 我们知道,要做事就先要清晰你的目标,才能确保你或你的团队是在做正确的事,否则你的行为将不会是最有效的,甚至有可能你正在做的事却是南辕北辙的。所以,目标清晰才能焦点集中,避免能量的无谓损耗。目标的作用和激光一样,它能凝聚人的资源、精力和时间。 有目标的人生是在做乘法! 有一位记者朋友,用一年的时间,不仅写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报道,而且到年底结集出版了一本轰动一时的书。 一次我向他请教,为什么一样的时间,你比别人更有效率?他说,其实他每天也要睡8个小时,而且他并不比别人有更多的精力。但是有一点不同的是,同样的做事情,有的人是在做乘法,有的人是在做加法甚至是减法。 为什么会差距这么大呢? 如果所做的事情都是指向一个目标,那么我们得到的是乘法的结果:1×2×3×4×5×……如果所做的事情没有指向一个目标,甚至是相互矛盾和冲突的,那么我们得到的就是加法甚至减法结果:12-345…… 他说,其实他在年初做选题时,就确定采访50位著名的企业领导人,探索其管理理念,年底结集出版。有了这样一个目标,他就放弃了许多其他采访的邀请。在别的同事奔波于各个新闻发布会,参加不同类型的专访时,他只是盯住他圈定的50位企业领导的采访。一年下来成果不斐。 这个普通人的普通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呢? 而且,再问问你自己,你人生的方向在哪里?你的确切目标是什么?你真正想要的东西已经具体化了吗? 从现在起,你必须问这些问题,因为它们的答案决定了你一生的命运。可是,似乎奇怪的是能马上回答出这些问题的人都不到百分之一。大多数人对成功的人生都有追求的愿望,但他们对成功的目标是不清楚的,源于他们心中没有一个完整的生命蓝图,无头苍蝇又怎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呢? 一幅和谐美丽的蓝图是需要预先设计的。在人生这短短的三万天里面,我们要看到一个怎样的生命蓝图呢?我们要怎样为自己设计一个生命蓝图呢? 对于生命的思考是如此的沉重,难怪很多人一生都逃避这些话题!难并不可怕,因为我们并不喜欢做太容易的事情,可怕的是看不到未来!因此,只有建立生命蓝图,清晰了人生的目标才能唤醒心中沉睡的巨人,拿回属于自己的激情和力量,从而点燃滚滚向前的生命动力! 梦想点燃激情 相信看不见的东西不仅是一种胜利,也是一种祝福。 ——亚伯拉罕·林肯 我问过很多人,“你的梦想是什么?”他们都跟我很兴奋地描绘,无论他的梦想是什么,我们都被他们身上那种可以燃烧的激情所感染! 那么,梦想和理想有什么区别呢?梦想确认后就是理想,就是你想成为什么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有了理想并不一定能保证实现,还要为你想要的生活绘制一幅心理图画,清晰、明确的目标才能产生力量。要想实现最大的成功,你必须形象的描述出最远大的理想,并把它存入潜意识。其实,对于成功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你也许要的是财富,或是名望,或是地位,或是知识……但是不管你认为的成功是什么?你都要清晰自己选择的理想,用理想来点燃你生活的激情! 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拉东西,驴在屋里拉磨。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坊会见驴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无边的沙漠,高耸的山岭,凌峰的冰雪,壮阔的江河……充满激情,无比自豪! 驴子听了大为惊异,你走了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 老马说:“其实,我们跨过的距离大体是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有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 这匹马和这头驴很像生活中的各位。有时,你的目标清晰充满激情、策马扬鞭!有时,你前途迷茫原地踏步、无能为力!但不管怎样你心中的理想都还在!都是不甘心现在的我,想自己的人生活的精彩,无怨无悔!所以,无论现在你在哪里,都应该停下来问一问自己,这一生我最强烈渴求的是什么?我最想要的是什么?我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到这些,也许有的人头脑中会浮现出一幅清晰的画面,就是自己理想中的一切!同时,在你的心中,你也能找到一幅心灵的地图,地图上的每个小小的标记就是你人生的一个个小目标,它们像一座座的加油站,给你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你可以由此通往理想的生活。如果你的理想并没有具体化、清晰化,它就不会给你带来前进的动力和激情,那么,理想只不过是一种浮光掠影的幻想。 理想和目标有什么不同? 目标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推动你前进的必要动力。理想不是目标,它比目标更广泛、更有力。理想是对生活的完整、全面的构想,既包括个人的生活方面,也包括工作方面。你的理想中有很多具体目标,它们是你实现理想的跳板;理想决定了你的具体目标,而具体目标的实现则在你通往理想的道路上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在具体目标一一实现后,理想仍将继续吸引你不断前行。 人因实现理想而伟大。实现自己的理想是每个人一生的追求,而只有当你对自己的理想充满激情时才能成功,必须突出强调的是情感的力量对于实现理想的重要性,实现自己理想的惟一方法就是——热爱它!!!美国ge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在他的管理理念中,有四个e一个p:精力(energy)、激励(energize)、决断力(edge)、执行力(execute)和激情(passion),他特意强调的就是激情,他说“对工作的激情将使创造力产生,将有利于变革”,他形容ge最棒的a类员工是这样说的“他们激情满怀、勇于挑战、思想开阔、富有远见”。爱因斯坦也曾讲过类似的话——“在科学领域要取得成就,需要有为科学献身的巨大热忱!”因为情感是我们最大的精神动力,向我们提出要求,期望我们前进。每一粒结合了情感的理想种子都会种在潜意识当中,用重复和相信去培育就会发芽生长。因此,理想点燃激情那一刻就是成功的开始,激情燃烧理想的时候就将梦想成真。 愿景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找到了路,就不怕路远! ——马克思 愿景是什么?前面我们提到的“生命蓝图“和“清晰具体的人生理想”就是“愿景”。愿景像一个指南针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同样愿景的大小也决定了人生的格局。 从管理的角度解读《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加上白龙马是一个团队。唐僧作为团队的领袖,论本事是最差的,但他却是整个团队中目标感最强的,对愿景最清晰、最执著的那个人。《西游记》中这个团队实现愿景的过程可谓困难重重,举步维艰!我们多次看到,在团队遇到困难时,有的受不了委屈出走了,如孙悟空多次回花果山;有的禁不住诱惑开小差了,如猪八戒招亲;也有的时候团队还会出现要解散的危机,如四人意见不统一,产生矛盾和冲突。最后每次都是团队的领袖唐僧立场坚定,感召大家不断清晰目标、自律坚持,才让团队屡次化解危机,在曲折中不断前进。这个团队开始出发前,树立的共同愿景是足够远大的,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美好愿望相对每次的磨难来说,力量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每次当团队所有成员的心一回到“西天取经”的愿景上时,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历尽磨难!终成正果! 《西游记》之所以有价值,正是因为作者用神话的寓言,向人们揭示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人生真谛!意思就是说“人生要实现理想所有的磨难和自我超越的痛苦在所难免,必须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坚持远大的理想决不动摇,才能如愿以偿”。理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水浒传》的例子恰好与《西游记》相反。梁山好汉们也提出“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团队口号,但是包括宋江在内的好汉们的愿景并不清晰,“替天行道”究竟指什么?是“建设一个新世界”还是“推翻封建统治”或是其他什么?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共同愿景,所以他们的行动都只是一些被动的反抗行动,旨在打击贪官污吏,打击恶霸地主,反抗压迫,为民报仇。当他们的驱动力来自反抗压迫时,他们就在打击祝家庄、曾头市的地方武装时,显得干脆彻底。可是一旦到了真正同旧的秩序对抗时,他们却开始有所保留了,开始动摇了。虽然好汉们有着“生死相托,吉凶相救,患难相扶”、“论秤分金银,大碗吃酒肉”的共同价值观,但这些只能是“团伙”的价值观,不能成为“团队”的价值观。最终还是在“忠义”观念的渗透下瓦解,选择了妥协和投降之路。梁山众人的努力一度动摇了宋朝政府的统治,然而并不像刘邦、朱元璋等农民起义一样取得成功!方向不清、愿景不明,最终酿成了这次起义失败的结局。 成功的道路是殊途同归,失败的故事也可以用来学习!在教练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发现,有的客户表现得很积极,也很认真地制订了目标,做了一段时间,实现了一些小目标就不再有动力向前走了,可是自己却总感觉找不到原因出在那里?换句话就是——“迷茫”。生活中这样的人,大有人在。其实,“迷茫”不过是一种选择,一种借口。危险的地方,就在于“迷茫”久了,就成了真的“迷茫”了,连自己都救不了自己了。 人一旦对于目标没有动力,或者“迷茫”的时候,关键原因就要看目标来自于那里?目标背后的理想到底是什么?说到这里,我们不妨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人的理想!最基本的五层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前面的两个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物质需求,后面的三项属于精神需求。有的人会注重物质需求,有的人会注重精神需求,也有的人两样都会达到一个平衡,让自己活的更充实!追求需求满足的过程很像爬山,我们根据不同的表现归纳出三种类型的人:一种是刚开始向山上爬遇到困难就自动放弃的,我们叫做“放弃者”;另一种是爬到半山腰就满足了,原地休息,不再爬了!我们叫做“半途而废者”;还有一种就是终生都在为人生的顶峰——最高理想而努力攀登的人,他们有句话叫“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们称他们为“攀登者”。“放弃者”大多只注重底层的物质需求,并且对自己并没什么要求,意向也不强烈!侥幸能成功就成功,遇到困难就自动放弃;“半途而废者”有人生理想,但不完整也不远大,努力拼搏一段时间,“差不多就行了!”这是他们常说的;而“攀登者”都是愿意负担起人生使命的人,他们的理想和愿景清晰而远大,他们的生命蓝图是由具体的目标和完整的计划组成的,他们坚持理想!自我超越!勇于挑战!有持久的动力和激情!他们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并最终迈入成功者的行列。“攀登者”通常就是我们说的社会中的那20%的成功者,而前两者也就自然成了80%平庸的人。 从宏观看,影响你树立人生理想和目标的,有内在和外在两种不同的驱动力,基于不同的驱动力原因,结果也不一样: 第一种是外在驱动力——基于别人的反映,第二种和第三种是内在驱动力——基于需求和价值。 基于别人的反映,会做一下子,被人认可了就失去动力了; 基于自己的需求,会做一阵子,需求满足了就失去动力了; 基于生命的价值,会做一辈子,只要生命不止就会奋斗不息,心中永远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周总理在南开中学上学的时候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价值观,所以他一生为中华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人生的每个目标有没有意义,要取决于是否与自己的理想和谐统一? 而整个人生有没有意义就要取决于你是否在为自己的最高价值而活? 你的愿景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 清晰目标六步法 成功就是逐渐实现有价值的理想。 ——厄尔·南丁格尔 教练给客户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嗖地从洞中窜出一只兔子,兔子一看到猎狗魂飞胆丧,情急之下兔子奔跑中爬上一棵大树,然而在树上,兔子却没站稳,掉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最后兔子跑掉了。 然而教练问:听了这个故事你发现了什么?马上有客户说:兔子根本不会爬树!有的说:一只兔子怎么可能一下子砸晕三只猎狗?教练问:还有呢?一时没有人再回答。停了一阵,教练才说: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们还没有提出来——土拨鼠在哪里? 在教练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要提到“清晰目标”,那是因为光有目标是不够的,还要清晰化、具体化才有效。因为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被途中的新情况分散了注意力,或是走上了岔道,或者停了下来,或者竟然放弃了原来的目标。所以教练经常会问一个问题——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目标是一个起点,没有目标一切就无从谈起,所以,我想邀请你与自己用心的做一次沟通,并认真走完下面的旅程…… 第一步:在以下的价值观清单中,找出十种目前最重要的。成就感金钱、财富能力 忠诚冒险创新 诚实挑战友谊 安全感有意义学习 爱心家庭宗教 智慧享乐权力 名望自由健康 快乐责任自尊 共赢成长完美 刺激奉献认同 荣耀探索感召 好奇占有美 发现融合胜利 娱乐帮助育人 被爱独特知识 平和卓越洞察 满足幻想感受 优越体验团结 回忆专业服务 改变付出阳光 影响力伟大欣赏 计划激情控制 觉醒精通亲密 完成轻松指挥 纯洁力量强大 证明使命其他 第二步:当选择完十个重要的价值观之后,请再深入地问一问自己。(1)对我来说,会为我带来什么? (2)对我来说,会为我带来什么? (3)对我来说,会为我带来什么? (4)对我来说,会为我带来什么? (5)对我来说,会为我带来什么? (6)对我来说,会为我带来什么? (7)对我来说,会为我带来什么? (8)对我来说,会为我带来什么? (9)对我来说,会为我带来什么? (10)对我来说,会为我带来什么?第三步:价值观重要程度排序。1·最重要的2·第二重要的3·第三重要的4·第四重要的5·第五重要的6·第六重要的7·第七重要的8·第八重要的9·第九重要的10·第十重要的 第四步:挖掘痛苦。(1)如果不能实现,会为我带来的痛苦是什么? (2)如果不能实现,会为我带来的痛苦是什么? (3)如果不能实现,会为我带来的痛苦是什么? (4)如果不能实现,会为我带来的痛苦是什么? (5)如果不能实现,会为我带来的痛苦是什么? (6)如果不能实现,会为我带来的痛苦是什么? (7)如果不能实现,会为我带来的痛苦是什么? (8)如果不能实现,会为我带来的痛苦是什么? (9)如果不能实现,会为我带来的痛苦是什么? (10)如果不能实现,会为我带来的痛苦是什么?最近有一首新歌叫《痛快》,很好听!“痛苦”和“快乐”原本就是孪生兄弟,不能分开!人类天生是遵循“快乐原则”,逃避痛苦的!但如果过分逃避就会过犹不及,更加麻烦!更加痛苦!所以,要催人奋进,一定要深入挖掘痛苦!善用痛苦的能量! 通常,人们懂了许多正确的道理而不下决心,依然故我,是因为对现状的痛苦体验还不够深!不够切!之所以还在做与目标无关的事,做一些自我放纵的事,是因为还没有挖掘和面对真正的痛苦!当你失去动力时,你一定是对痛苦体验的不够。把青蛙扔进沸水里,看似残酷而不失仁慈;把青蛙扔进温水里,看似仁慈而实则残酷。区分不到这些的人,很容易将爱人变成害人! 21世纪是自我成长的时代,如今好像很多道理都和原来背道而驰!其实则不然,这些规律一直都在,只是人们从没像今天一样更在意生命的觉醒和生命的价值! 小痛苦迷惑人的心智,大痛苦却改变人的命运! 当我们真正挖掘到痛苦时,才会使自己的目标更加清晰。而真正面对痛苦时,才会迸发出激情和潜能!就像埋藏在内心的火山,一旦爆发出来,气势如虹,力量不可阻挡,一切都将成为可能!第五步:人生目标宣言书。人生目标陈述:远期目标:远期成果:实现期限:中期目标:中期成果:实现期限:5年目标:5年成果:实现期限:3年目标:3年成果:实现期限: 第六步:调整价值排序。个人价值观的排序不是固定不变的,是有阶段性的,随着目标实现的情况不断变化。比如当一个人的财富目标达到时,可能他会把成就感排在第一位,财富目标就要排到后面几位,原来排在后几位的健康也要提前。而当一个人财富、成就都达到相对满足时,他可能会把爱心排在第一位。价值观的排序将决定我们的目标与行动,比如财富排在第一位,当财富与成就感冲突时,我们就可以有个清晰的选择,因为这时我们已经知道,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 清晰人生目标是一生的工程,随时都要弄清自己前进的方向!同时,有一点是值得提醒的,足够大、足够美好的生命蓝图会让你充分燃起生命的激情,正像一个激励大师讲过的一句话“千万不要让自己的梦在开始的时候做的太小太差,免得一切到来的时候再后悔!” 发掘心智模式 当你的信念发生改变了,你的行为也就改变了! ——《谁动了我的奶酪?》 发掘心智模式是心态教练的第三步,这一步用《第五项修炼》中的理论解释,也可以称作“反映真相”。因为无论是挖掘到对方的什么模式,都要再加上一步就是令对方去面对,不面对是起不到作用的。敢于面对,就有可能站高一线看到自己的模式,就能看到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看到不一致、不统一的地方,才会有动力去改变。 你有没有驴子的模式?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关于心智模式的研究,为心态教练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提出“心智模式”这个概念,简单的理解就是指人的心态和信念,再深入区分就是指一种根植于人们心中,对周围事物及外在世界的假设及信念系统。经过大量的研究,他认为人们常常以自己的信念和假设来看世界,很多时候我们透过自己信念和假设的“有色眼镜”,去诠释和判断外在的世界,实质上我们看到的仅仅是自己“假设的事实”,然而我们却把它当成是“真实的东西”。 心智模式就像一个自动操作的内在系统,在不知不觉中左右一个人的行为和对外界做出反应。由此可见,人所有的结果不是源于我们做了什么,而是源于我们为什么这样做。 固有的信念和假设时时刻刻都在影响我们的生活。 一头驴子拉了一辈子的磨,主人看它老了,决定让它远离磨坊,好好去享受自由自在的日子。于是把驴子牵到草地上,对它说:“你以后再也不用天天围着磨盘转了,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愿意去哪里就去哪里吧!” 驴子在蓝天白云下,绿绿的草地上一时不知所措。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驴子实在觉得无聊,就围着一棵树,一圈一圈地打转…… 驴子身上的模式可笑吗?可悲吗?而事实上,有时人身上的固有模式比驴子的更顽固。很多企业家跟我讲“企业发展到了瓶颈”,什么是“瓶颈”啊?分明是企业家自身的模式不改变导致了企业模式不改变,不能适应市场的大环境了!所以,我们开玩笑说这叫“瓶盖”,一个人自满、固执、不能“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就会受到局限。有不少曾经成功、曾经辉煌的企业,靠一个模式兴起,又被这个模式淘汰,在市场中销声匿迹,这样的故事永远都在上演,一切都是人的内在模式起的作用。 人的“心智模式”好像电脑的软件。电脑的硬件不断在进步,电脑使用者的要求在变化,甚至电脑病毒也越来越厉害,这些大环境的驱使,软件必然要不断升级。所以,人内在的“心智模式”要适应环境发展,也必须不断升级。 外在环境每时每刻都在改变,这个客观因素对于所有竞争者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企业决策者是否有能力觉察到这种变化?是否有能力觉察到自己的模式?从而迅速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如果决策者的洞察力不够敏锐,不能针对环境对自身的信念和心态作相应的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企业规模壮大或竞争加剧的时候,问题就会凸显出来,所以,失败并不意外。彼得·圣吉对类似情况的总结是——今天的问题来自于昨天的解释。 心智模式是一种习惯 卓越是一种习惯。 ——亚里士多德我们常说人是习惯的动物,好的习惯让我们工作效率很高,不良的习惯影响我们达成目标。人的心智模式也是习惯的一部分,心智模式的好坏是看对目标是否有效来决定的。无效就要立即调整。因此,心智模式中信念的宽度,决定我们事业的宽度。意思是说,可供选择的心智模式的方案越多,说明对外在环境变化中的应对能力就越强,实现目标拿到成果的速度也就越快。我们都不可能离开心智模式而生存,不适应环境的模式只能改变。 有一个故事流行很久了,我们不妨从习惯这个角度来演绎一下。 一个小山上住着父子二人,他们每天砍柴之后用牛车运往山下去卖柴。老父亲赶车经验丰富,所以坐在前面驾驶,下山的路崎岖不平,而且弯道特别多,儿子眼神比较好,坐在柴堆上了望路况,他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病了没有下山,儿子一人赶着牛车。走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引诱牛,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突然想起一个办法,他看看左右没有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牛的固有模式我们称之为条件反射,一旦形成很难改变!而人的固有模式就更加难以改变。就像习惯一样,做久了感觉很舒服,要改变则很难受!尽管如此,人与牛不同的是人有理想和愿景,可以面对痛苦自察、自省,调整心智模式,于是可以有机会改变旧习惯,建立新习惯。 科学家实验证明,任何新习惯的建立只一需要一刹那,可能是万分之一秒,而要巩固和养成就需要三到六个月的时间。心智模式同样是一种习惯,它的改变一样需要时间和坚持。 如果说卓越是一种习惯,那么懒惰也是一种习惯。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大部分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我们的一言一行也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生活中,有的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有的人养成了不良的习惯。作为教练,需要把卓越变成一种习惯,只有卓越的心智模式才会导致卓越的行为,才会拥有卓越的成果,对于心态教练来说,卓越就好像我们的第二生命,自己不卓越的教练无法使别人创造卓越。 “being”模式 心态教练的实践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心智模式,有效的、无效的、积极的、消极的……但是心态教练最根本的还是“being——doing——having”这种心智模式,我们简称“being”模式。 “being”就是“人,生命,存在,生存,成为,体验”的意思。美国潜能训练的先驱者们曾在上个世纪就提出一个成功的思想:being(成为或是)——doing(做)——having(拥有),意思是说此时此刻就要成为你想做的那个人,然后再去奋斗,去创造和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切。 然而,普通人的模式是截然相反的。生活中,他们通常习惯用的模式是“having——doing——being”。比如说我们想成为一个成功人士,我们认为应该先拥有成功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再去努力做一些事情,我就成功了,我也就成为成功者了或者说我就是一名成功者了。这看起来是合乎逻辑的,但在心态教练眼里这是一个无效的心智模式。一个人要成功,更有效的顺序应该是:being——doing——having。也就是说,你先让自己心态上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接着你才能像成功者一样去思考问题、去做事情,然后你就会拥有成功者所拥有的条件。这种做法不依赖于环境因素,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我就是环境的主宰,我创造我想要的生活。 这种模式就是心态教练的根本思想——先在心态上成为我想成为的那个人,然后我去做,最后可以拥有这些成果。就算没有条件我也可以主动创造出条件来,是否成功由自己决定。而且,要成为成功的人,不是十年以后,而是现在!这种思想可以通俗地演绎为:“不是拥有以后才快乐,而是快乐地去拥有”。阿根廷有句谚语——“快乐的母牛多产奶”!也形象地表达了这一理念。 如何打破信念的框框? 从人的信念角度出发,你可以看到一个扇形的截面(如下图),核心是信念,中间是行为,最后是成果。意思是信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成果。要想成果不同,首先要信念不同。信念的偏差,正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所以,心态教练要做的就是打破人固有的模式——信念上的框框。 (图例) 心态教练通常从洞察和发掘被教练者的信念入手,发现对方信念与目标的偏差,或找出信念中的障碍和干扰并提出质疑,启发被教练者自己面对这些模式,自我检视、自我剖析这些信念如何影响自己的行为和成果。被教练者一旦看到了自己的盲点,开始从这个角度打开信念的时候,自己固有的模式必然受到冲击,看待事物的心态和做事的行为有可能会做出调整。如果教练过程是成功的,有经验的教练就能看到被教练者的表情会有所不同。信念拓宽导致行为改善,成果自然彰显出来。 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问题是技术性方法就可以解决的。比如:坐车出门不知道路,只要问一下,或打个电话就解决了。同时,也有很多是技术性的方法解决不了的,必须用调适性方法来解决的。比如:你很想尽快把工作业绩提升,你又不想去面对有挑战的客户,你想简单的找个方法就解决,很难如愿。因为这是一个心态上的问题,需要通过调适性方法来解决。现代社会,变化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许多人遇到问题不愿意从自身找原因,只想从外在找到解决方法,结果方向不正确,越努力越适得其反,这些是形成所谓“瓶颈”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如果内在的根源不改变,外在的变化也是徒然。 一只小老鼠总是愁眉苦脸,因为它非常害怕猫。 上帝非常同情它的遭遇,便施法把它变成一只猫。 老鼠变成猫后又非常害怕狗,上帝就把它变成狗;但它又开始怕老虎,上帝就让它做老虎;但它又整天害怕会遇上猎人。 最后,上帝只好又把它变回老鼠,并对它说:“不论我怎么做都帮不了你,因为你老鼠的心态没改变。” 还有一个很精彩的案例,也能说明打开信念对人的改变。一次acp心态教练导修课上,我教练一位男客户,他是一个公司的总经理,他很困惑自己跟下属一个新上任的部门经理的关系,让他很不开心。 教练:什么原因这么不开心? 客户:董事长给我派来一个新的部门经理,工作搞的一塌糊涂。 教练:说说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 客户:第一他不懂业务,第一次给员工开会就让很多人很反感;另外我让他给我搞个方案,他迟迟不交给我。 教练:那你跟他沟通过吗? 客户:说过,他很自以为是的! 教练:我觉得你对他有看法! 客户:我感觉他是跟我对着干! 教练:什么原因让你有这个想法呢? 客户:因为他是董事长派来的,我感觉他是来监督我工作的。 教练:有什么可以证明? 客户:没什么!只是我的猜想! 教练:哦!猜想不等于事实!你凭自己的猜想来看人会对你的工作有什么影响? 客户:……可能会影响我的人际关系! 教练:公正的讲你觉得这个部门经理怎么样? 客户:我觉得他专业上还行,在这个行业干5年了,有经验,个别员工反感他,是觉得他太年轻,不服他! 教练:你前后对他的说法很矛盾,是什么原因? 客户:我是有些不信任他!怕他以后会顶替我的位置! 教练:你这个总经理当的这么不自信!自己不自信还在别人身上找原因。胡乱猜疑别人! 客户:我明白了! 教练:明白什么? 客户:我会信任他! 教练:那你跟他的关系怎么办? 客户:我信任他就能接受他,其实他倒也没什么!我知道该怎么对他了! …… 上面的案例中,教练给客户信念的做了两个区分:第一是个人的猜想不等于事实;第二是自己不自信不等于别人不好。而且,客户也看到自己做事是不公平的,讲话前后自相矛盾。以上这些都是被教练者的信念模式,有这样的信念,他才有上面的行为。因此,教练打开了被教练者的信念,让他看到自身的盲点和干扰,以及行为上给自己工作带来的障碍,于是,当他选择放下这些的时候,他已经能处理好面临的困惑了! 作为教练要让被教练者知道自己目前真实的状态和位置,其实也就是把对方的模式挖掘出来展示给他看。不仅仅是看到,而且挑战他勇于面对。当被教练者面对了现状与目标的偏差和距离时,就有可能重新做一个选择,跳出原有的模式,于是信念的框框随即被打破,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下一步骤——创造心态张力。 “s.p.e.e.d”快速识人法 在教练发掘心智模式这一步中,首先要从被教练者外在发现大量的信息,才能由外到内,由浅入深,最后发掘到对方的模式。 多年的教练经验让我总结出一套快速洞察人的方法——“s.p.e.e.d”快速识人法。这个方法包括五个步骤:扫描scan;分解pare;放大enlarge;评估evaluate;决定decide。下面我们一一说明每一步: 扫描scan。把一个人身上的全部信息扫描一遍,包括他和周围环境的关系都无一遗漏。这一步是很宏观的、全局的。一个人身上至少有几十个信息:外貌、肢体语言、眼神、动作、谈吐、脸部表情、特征、仪容、举止、服饰……等等,让你尽收眼底,收集任何线索。 分解pare。就是把扫描来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分解,关键是针对自己的需求找出其中特别显眼的信息和特质。分解是有针对性的,比如:你很在意对方是否说的是真话?你在分解时就会留意对方,他说话是否含糊?他的手部紧张吗?他在头部有动作掩饰吗?……等等。这一步最重要的是你要找出自己的关键点。 放大enlarge。这步的重点是把分解出来的线索放大,需要调整焦距,透过显微镜来看到细小的环节。如果你想迅速而准确的洞察到关键的地方,就要非常专心,杜绝一切干扰。在这步当中,对方的行为每一分钟都能被你清晰的放大和检视。比如:你很想知道对方现在的心情,你可以放大对方的手,可能手指很小的一个动作,你已经扑捉到了。 评估evaluate。最重要的线索被放大以后,接下来就是对他们进行评估,评估时也必须全神贯注,只要你越专心,你的评估就越准确。评估有三个方向:1)有没有不符常态的异常行为?比如:手足无措,很紧张;2)言行是否一致?这两点,我们平常人都能感受到的;3)对方言行中有没有明显的模式?然后,把三方面的结论放在一起综合起来,得出一个判断,用它来为下一步做参考。作为教练随时要警醒,你的判断永远都不是真相,而且仅仅是一个判断。 决定decide。当你扫描、分解、放大、评估过之后,接下来就要做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就是你下一步如何去教练对方,做了决定就要抓住时机,不然,很快就会失去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快速识人法这五个步骤在实际运用中是一个飞快的过程,是在教练发问、聆听的霎那间作出的,五步一气呵成,并没有明显的过度。用它来配合教练发掘心智模式,是非常有效的工具。 越经常用“s.p.e.e.d”快速识人法,读懂人就越简单。因为你也会变的更有信心、更专心和敏锐,如此一来,分辨、识别和了解对方重要信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而成功经验的累积让你更有自信去做瞬间的决定,让你的教练水平更上一层楼。 刚开始用你一定会不熟练、不习惯,被每个步骤搞的很混乱。但是,只要坚持用久了,就会像开车一样成为你的第二本能,你的识人能力也会让你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加如鱼得水。 我再列举一个运用“s.p.e.e.d”快速识人法成功做教练的案例。 有一位女学员,她已经离婚了,但一提起她过去的婚姻,她就很不开心。我们就这件事情开始教练。 教练:为什么都已经离婚了,你还会不开心? 学员:可能是结婚的时间太久了!(我“扫描”并“分解”到:她一边说话,一边用手指去堵住嘴) 教练:和结婚久有什么关系? 学员:跟他在一起不舒服! 教练:怎么不舒服? 学员:有时候不舒服,其实他对我也很好!(我“放大”和“评估”后:感觉她不愿意开放自己,不想往下说) 教练:我想你不需要保留,你最不舒服的是什么?(做出“决定”:给回应让她开放,可以挖掘下去) 学员突然浑身发抖……(继续用“s.p.e.e.d”去洞察:过去的感觉让她不寒而栗!) 教练:讲一讲你当初离婚的原因? 学员:他不让我晚上十点钟后出门,不让我跟其他的男人交往,许多事不允许……就像监狱式的管理,我实在受不了了,下决心离开了他。(愿意开放,说出真相) 教练:你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什么原因导致你还摆脱不了过去的阴影? 学员:(突然醒悟地大声说)我明白了!我虽然离开了这个人,但是还没有摆脱这个人带给我那么多的约束,所以我不快乐!——比如晚上十点后不出门,不跟其他的男人交往……我今天晚上就要自由的去玩了!我好开心!(发现自己的盲点——非常开心!) …… 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再见到这位学员的时候,发现她整个人变化很大,很快乐!很健谈!神采飞扬!这个个案就是通过“s.p.e.e.d”快速识人法找到关键点,迅速切入打开了对方的心扉,最后发掘到她的模式——障碍她的盲点,取得了成功。 典型的心智模式 在心态教练的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典型的心智模式,这些模式也是大部分人都会有的障碍性的信念,不发掘出来对人的行为影响很大,快速洞察这些需要经验的积累,下面我们列举一些,供大家举一反三地实践时参考。 模式之一:证明我是对的! 人们总是感到自己是对的,如果不对一定是别人和环境不对;所以人们总想改变环境、改变别人,很少想到改变自己。其实,改变世界应该先从改变自己开始。而事实上在大多数时候,对错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把精力浪费在分辨对错上是没有意义的。 前面我们提到世界500强的ceo都学过这样一堂课——不被“对”与“错”干扰自己的思维。因为“对”与“错”的标准一旦干扰他们,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创新能力,它们是创新思维是最大的杀手,而且的“对”与“错”的标准是有局限性的,人虽然不能离开自己的标准而生活,但是可以随时放下自己的“对”与“错”的标准去接受任何新的事物和观点。 有上述模式的人非常多,他们很喜欢说“应该”、“不应该”、“对的”、“错的”……教练过程中也容易发现这些人很执著,接受“错的”对他们来说比去死还难受,所以,一旦洞察到这种模式,就可以有针对性的使用360区分能力和建设性回应,帮对方在信念上有所突破。 模式之二:我是不重要的,所以总是等着别人成就自己。 马斯洛曾问他的学生们“你们当中,有谁希望在自己所选择的领域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沉默了一会后,马斯洛又说“如果不是你们,那是谁呢?”怀有“灾难心理”的人断定或确信自己是不幸的、不重要的、无足轻重的人。 有这个模式的人大部分都不能区分负责任与受害。比如任何一件事情发生,这些人都习惯让别人去为此负责任,常说“这是我**原因”、“这是老板造成的”、“这是政府要负责任的”、“都是同事不好”等等,因此他们常常受害于别人,凡是自己不想承担的压力、义务和责任,全部一股脑的推到别人身上,然后在别人身上找一个原因,让自己开始受害。 拥有上面这种模式的人,其实内心是非常软弱、无力、不自信的,他们常常因为推卸责任、破坏承诺而否定自己,所以,他们表面上是很轻松的,事实上要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永远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不重要,真正有能力的是别人。 能帮助被教练者区分到这一点,也会使他们很快拿回属于自己的力量,从内心开始成长。 模式之三:迷茫型——因没目标、没动力、没要求,而不去行动。 心态教练与其他的培训有些差别,它的学习方法就是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在实践中去突破自己、挑战自己、追求卓越,而不要把精力用在起跑线上,不要用在研究理论和技巧上。 常见的模式中还有一种“三无”的迷茫型。他们因为没目标、没动力、没要求,而不去行动。其实,这种人并不是没目标,最关键的原因是因为没毅力,怕困难!如果成功很简单,荣誉来的很容易,财富来的也很快速,这些人要不要呢?当然要!然而,为什么要做事的时候就说没目标、没动力呢?因为他们先想到的是困难!于是,在潜意识里就已经知难而退了,这种人的逃避已经习惯的进入潜意识,甚至连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在逃避,潜意识就为自己做主了,有难度的目标马上排除掉等于没目标。所以,他们如果不改变,也会为逃避付出的代价就是——永远的迷茫下去! 学心态教练不需要太多的道理!也不需要研究!只需要去体验、去实践和总结! 模式之四:做到=没做到美丽的理由漂亮的借口高贵的原因“事实”。 通常,人们的理由、借口都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它可以使人暂时跳过问题减轻压力,保护自己免受挫折和打击,但习惯找借口、找理由的人会变得逃避现实,不愿意面对问题和困难,对人的进步不但没有帮助,反而会不断腐蚀自身的创造力,使人变得退缩、逃避和抱怨。 以下52条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借口:口做完***之后才打算口当我***之后才做 口我承担不起口其他人不会这样想 口我从未做过口我太高/矮/肥/瘦/老…… 口我不懂得怎样做口我是男人/女人 口不应该由我做口我没有他那么帅/有钱/有学历 口没时间口已经有人做过了 口我忘记了口我就是这样 口我需要休息口万事以***为先 口没有任何用处的口连呆子都不肯做 口迟些吧口太乱啦,无从入手 口他们/谁都不做口电脑坏了 口我父母……口我曾经试过 口我先生/太太……口我今天不方便 口以往不是这样的口人生太短暂了,所以…… 口我不想失败口算啦 口一向都是/不是这样做的口这不是我的范围 口我很累口我已经尽了力 口一想起便头痛口这是天意 口根据公司规则/条文……口不是由我作主 口我太忙口都是***惹的祸 口明天吧口我不知道 口时间迫近口我还可以做什么 口我的孩子……口现在不是很好吗 口想也没有想过口很多人都是这样说/做 口情况太难了口都是其他人不好 口为什么是我做口还有什么办法?人们常用以上的“理由”来支持自已做或者不做某些事情,这些都是为自己开后门的“借口”。 心态教练很多时候也需要支持客户关掉“后门”,所以常问下面这些问题: “你认为这些理由和借口是障碍你成功还是帮助你成功?” “如果不用这些理由,你是否可以成就得更多呢?” “这个‘借口’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你会做些什么来改变找‘借口’的习惯呢?” …… 人生很奇妙,我们信念里的很多东西都是虚构的,而每个人都在根据这些虚构的东西导演着自己的人生。如果你认为人生是悲剧的,你就会为自己导演一个悲剧的人生;如果你认为人生是喜剧的,你也同样会为自己导演一个喜剧的人生。总之,你认为人生是什么样,就会帮自己导演成什么样。如果此刻你能醒悟的话,一定会最快时间重新审阅你的人生剧本,让自己能主宰这部精彩的人生大片。 创造心态张力 君子见善则迁,闻过则改。 ——易经·益卦 创造心态张力是指把一个人的心态从消极负面,调整到积极正面,从而在心态上有行动的意向和迫切感。所谓“张力”就像一张弓,当你把它拉开的时候,它就有一个力量把箭射出去,而发射的方向就是瞄准自己的目标。创造心态张力是心态教练的第四步,也是决定性的一步,在这一步中被教练对象的心态如果产生了本质的转变或信念拓宽后的强大张力,说明教练过程成功了。也就是说通过五种教练能力的运用,经过前面三个步骤的教练过程,教练已经让被教练者内心这张“弓”向目标的方向拉开,他已经开始有了创造的冲动和意愿——心态迁善了。所以,这一步也称作“迁善心态”,就是代表目前的心态问题已经解决,教练双方已经达成共识,被教练者在心态上愿意为自己的目标负责任了。 兵不血刃,不战而胜 这个世界上没有安全,只有机会。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历史上有一场不动用一兵一卒,不战而胜的战争。胜者就是运用心态教练的方式,调整了敌方首领的心态,最后实现目标的。所以,高水平的心态教练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赵陀原是秦始皇时期南海郡的郡尉,就是郡的军事长官。秦始皇平定南方的领土之后,设置了三个郡,即南海郡(现在的广州)、桂林郡(广西桂平)和象郡(广西崇左)。秦朝末年,赵陀趁农民战争混乱之机起兵兼并了其他两个郡,并自立为南粤武王。西汉初期,刘邦没有力量征讨他,就采用缓兵之计,封他为南粤王,让他治理当地粤族各部。后来吕后当政,觉得南粤是边疆的少数民族,应限制对他们的贸易,于是不再向他们输出铁器,卖给他们的马、牛、羊都是公的没有母的,不让他们发展生息。赵陀见此干脆独立,自称南皇帝,并派兵攻打长沙。吕后派兵镇压,却被赵陀打败。 赵陀的老家在北方,他听说祖先的坟墓被毁,家族兄弟被杀,发誓要替祖先和兄弟报仇。文帝即位后,命令修好赵陀祖先的坟墓,又派人抚慰他的家人。最后派使者带着诏书和礼品出使南粤,并告诉赵陀只要他取消帝号,就恢复南粤王的称号和原来的管辖权。后来,赵陀归顺了。 历史上记载,汉文帝解决这个大难题是用一封信。这封信,消弭一场大战于无形。 汉文帝刘恒这封信的第一段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我谨代表中央向你表示问候,你经营南粤用心良苦,你们辛苦了!而我虽然是皇帝也没什么了不起,我的母亲只是先皇的小太太,我素来也被人家看不起,你我又相隔千里,交通不方便,所以,我平常没有写信问候你,向你表示歉意!”这段如果用心态教练的五步策略来解释,就是搭建教练平台,先放下了自己的身份,把自己和对方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然后用心跟对方去互动,很真诚!可能对方看了皇帝的信,一开始就容易打开心门、调整频道、用心沟通。 再看第二段是这样说的“我当了皇帝后,得知你曾经给隆虑侯将军写过一封信,因为你与先父早年一起为革命而离开家乡,如今你不知道在北方家乡的家属和同宗兄弟们的情况,所以写信给他为你联络,并且希望中央政府把镇守湖南的两个长官免职。隆虑侯将军已经向我报告了这一情况,我已经准许了你的要求,免除了湖南两位将军中的一位,你家乡的亲人和同宗兄弟我也派兵保护的很好,而且你祖先的坟墓我也亲自派人修过了!”这段话相当于心态教练的第二步“清晰目标”,从背景介绍中我们就看到赵陀的目标中,对“家属”和“祖坟”安全完好有强烈的愿望,所以,皇帝的这番话也是直指他内心的需求。 第三段说“你发兵到长沙,给那一带的老百姓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就是你管辖地区的老百姓不也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吗?战争对你又有什么好处呢?一个战役下来,你损失了那么多亲自培养起来的优秀将军,士兵的死亡更是不计其数。而且,很多人丈夫死了,太太守寡;父亲死了,孩子成了孤儿;儿子死了,父母无依无靠。最后,可能你的领土也完了。像这样悲惨残酷的事情,我是不忍心去做!”这段话充分做到了“挖掘心智模式”,虽然在信中双方不能对话,不能挖掘得更深,但是皇帝已经把老百姓内心深处那份痛苦的感受,以及可能给赵陀带来的痛苦在信中挖掘出来了,并让对方感受到,这段话完全起到了“反映真相”的目的。 第四段就更精彩了!皇帝说“我本来就要整理内政,把边界上与你犬牙交错的领土重新勘定一下。我问了内政大臣,他们报告说高祖在位时,就分封了湖南以南的土地归你管理。这是老太爷留下的制度,不能随便变更。这个国家本来就是我们刘家的,纵然你把所有的领土都划过来,我们也一点土地都没有增加,所以,你的地区我还想交给你管理。不过你自称皇帝,一个国家有了两个皇帝就是有意造反啊!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也不符合常理!你很懂得斗争,谁又不懂得斗争呢?但是,我们要为民树立榜样,应该以仁义谦让为最高的政治哲学,希望你放弃过去的想法,服从中央的统一指挥,从今天起我们正式恢复以前的政治关系。”这段话立场鲜明,运用了360度区分和建设性回应,有效的做到了“创造心态张力”。这封信的心态教练过程,通过前面几段的“搭建平台”、“清晰目标”和“挖掘模式”,到这里已经让对方的心态产生本质的改变,从过去的敌对状态去到了和解,把对方重建和平世界的心态张力已经完全调整出来了。所以,汉文帝可以称作是一个出色的“教练型皇帝”。 汉文帝善用心态教练,只是通过一封信,就消灭了一场可能要牺牲无数人的战争,化干戈为玉帛,与对手有效的达成共识,让国家实现了共赢共荣,不能不让现在的领导者们对掌握心态教练技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大爱才是智慧 多年的心态教练之路,让我看到很多被教练的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非常欣慰。做心态教练是需要以大爱为基础的,就像上面皇帝写给南粤王的那封信一样,字里行间都透出一种对百姓的爱、对南粤王及家人的爱、对和平的爱、对国家的爱、对生命的爱!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坚持立场,有力度的建设性回应,清晰的360度区分,就能创造出积极的心态张力。所以,心态教练是一种大爱,没有这种心态无法有效实现教练的目标,而做到这一点不是知识和学问所能解决的,需要的是人生的智慧,来源于生活中不断的磨练。 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在他的《山居笔记》中有一段关于成熟和智慧的描写非常绝妙——“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很多年以前我妻子就引用这段话来鞭策我,我当时只是觉得它写的很好,并不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后来在做教练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自己在不经意间正朝这个方向迈进,越来越能体会到里面的境界。的确,在生活中爱别人不能光凭一腔热血,还需要内在的成熟和智慧,心态教练是一种大爱,就更需要做教练的人具有成熟和智慧的素质。 传说中,所罗门王遇到一个非常棘手的官司。两个女人同时争一个婴儿,婴儿不会说话,也不能判别谁是自己的母亲,所以,只能在两个女人身上找出答案。所罗门王是一个爱民的国王,他认为此事责任重大,自己决不能错判而让孩子和亲生母亲骨肉分离,于是,他仔细询问、用心辨别两个女人的回答,一个晚上过去了还是不明真相。最后,无奈中婴儿凄惨的啼哭声惊醒了这个国王,他突然心生智慧,他对两个女人说“我建议把孩子用刀劈成两半,一人分一半”,当他说出这番话后,真正的孩子母亲吓得哭了出来,提出自己愿意放弃这个孩子,她的反应令真相大白。 所罗门王在分辨真母亲的过程中,刚好用到了“挖掘心智模式”这一步骤,从而“反映出了真相”,孩子亲生母亲一瞬间表现出来的“心态张力”正好显示了她和孩子的关系,而假母亲任凭怎样都没有“心态张力”产生。通过这个案例我们证明了两点,第一不“清晰目标”任凭怎样“反映真相”或“挖掘模式”都不会产生“心态张力”,因为“清晰目标”是一个支点;第二“创造心态张力”是需要大爱和立场的,所罗门王如果不能理解亲生母亲对孩子的爱,就不能用出这样的方法,而如果他没有一定要找到答案的立场和决心,也会无功而返。 所以,大道无形,大爱也是无形的,出色的心态教练要开启“四两拨千斤”的大智慧,需要拥有博大的爱心。 心态张力如何创造? 创造心态张力的两个基点在于:明确的目标和真实的现状,而真实的现状还包括固有的心智模式。这个过程好像拉开一张弓,明确的目标如弓的一端,现状的位置如弓的另一端,两端都很牢固,一用力才能把弓拉开。换个角度说,目标在前,现状和目前的心智模式在后,看到二者的差距,人才有动力调整心态,迈步向前。(如图) (图例) 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成果。要得到不一样的成果,首先要有不一样的态度。拥有有效的心态才能有效地做事。过去,我们习惯于在行为上去做调整,但是当影响行为的态度或信念没有彻底改变的时候,行为的调整都是有限的。所以心态的调整的意义就在于,选择更有利于目标的心态,并贯彻到行为上以取得成果。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学员对教练说:有件事我很困惑,我的妻子每天都陷入焦虑中,而且在我耳边唠唠叨叨,很烦人! 教练:这种情况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学员:最近一年。 教练:最近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员:近一年我们的工作压力特别大,我就对她要求很高! 教练:高要求一个人没问题!你是怎么高要求的呢? 学员:当她做错了,我说她她不听时我就没好气,是有些情绪,这是我的不对,我下次一定改! 教练:“下次改”是一个外在的行为,而这次你不从中去学习的话,内在心态和信念就没有改变! 学员:…… 教练:你们之间有没有相处很好的时候? 学员:有啊!在最初我们结婚的时候就相处很好的! 教练:那个时候她是不是也一样焦虑、唠叨呢? 学员:有!很少! 教练:那时侯你怎么办? 学员:我会听她说话、陪着她、和她沟通,但那样我很累,很浪费时间。 教练:如果按你现在的方式会怎么样? 学员:按现在的方式,我会不理她,但她会不高兴,也搞得我很烦。 教练:那你们结婚的目的是什么? 学员:当然是幸福、快乐! 教练:现在做到了吗? 学员:有时能做到,有时做不到! 教练:什么时候能做到?什么时候做不到? 学员:愿意有耐心跟她沟通的时候就能做到,我不愿意理她就做不到! 教练:很明显通过刚才你说的话来看,你做到或做不到都是你的选择,没什么好困惑的!人生的路像是一个菜单,你有选择权,但是无论你点了哪道菜,你都要为此买单。现在你有两个选择——要么你陪她与她沟通,但你会很累,之后也会幸福快乐;要么你不理她,但你会很烦,她会更加焦虑、唠叨。你想选择哪一个呢? 学员(“扑通”地坐在椅子上):我明白了! …… 案例中的这个学员显然是目标不清晰。两人结婚是为了在一起生活的幸福、快乐,而这是需要创造的。教练问他结婚的目的的时候,其实是为了清晰目标。同时,也运用挖掘心智模式使其意识到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自己不愿意努力的结果是两个人在一起很烦,自己还对结果不满意。目标明确了,现状看清了,两个支点就固定住了!教练的一句启迪性的回应“人生是一个菜单,无论你点了哪道菜,你都要买单”意在使对方做出选择。选择是一把创造张力的钥匙,每个人拿回了选择权其实就拿到了力量,这一点不容忽视。案例最后学员的选择令自己心态张力产生了——他坐下了,从他的动作得知,他清楚的知道怎么去做了。整个过程穿插运用了立体式聆听、360度区分、启发性发问和建设性回应,而且还有很到位的全方位互动,最后心态张力被成功的创造出来。 我们再来看一个企业管理中的案例。 一个企业家来找心态教练。 他说自己有一个部下,一个公司的总经理不太听他的,原因是这个总经理最近一年来进步很大,想用自己的方式领导公司,并且认为以前自己总是被老板管着,在老板划的圈子里生活,没有活出“自己”!现在自己想换一种做法,希望老板能理解。 企业家:他一个月就炒了三个人,而且上半年还被客户投诉两次……你说他这个样子,我能不管吗?! 教练:你平常是怎么管呢? 企业家:他那间公司所有的事情都是我说了算,他照着做就行,就这么简单。 教练:那总经理不成了被你操纵的木偶了吗? 企业家:……那他不听我的还是我的公司吗? 教练:你是什么职位? 企业家:董事长啊! 教练:你的董事长当的怎么样? 企业家:我习惯到前面去指挥,不喜欢在他们背后去支持。 教练:那么,你这样管理企业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企业家:每年业绩做到了,看到公司在赚钱,每个人都听我的、仰慕我!我很有成就感!所以,我要亲自做成就感才更大!过去我也试过放手让他们管,我没事干了,倒觉得空虚,没有感觉了! 教练:你要留意,其实你不愿意改变自己管理方式的立场,是因为你放不下自己的利益! 企业家:在这件事情上,我还会有什么利益? 教练:你的利益就是你的“成就感”、每个人都听你的、仰慕你啊!如果你愿意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和员工的立场,看到人才的成长,企业的更大发展,你不是有更大的“成就感”吗? 企业家:其实,我现在也知道,只是他对我这种说话的方式,我心里很不满意的……但是我怎么能放心呢? 教练:你留意到你的模式是很喜欢从个人的小我去看问题,没有站在企业家的大我上看问题。所以,你不信任人才,也不喜欢培养人才!更不懂得授权!你就是企业的“瓶颈”。 企业家:……的确,我的企业虽然一直赚钱,但是总销售额每年没有明显的递增,反而人员和成本在增加。 教练:那怎么办? 企业家:我是要改变! 教练:具体怎么改呢? 企业家:我愿意放下小我,其实我还有很多企业选项、决策的大事情需要做,只是那些太有挑战、太麻烦!我需要经常找那些合作伙伴谈,心里其实一直在逃避,而管现在的业务我很轻车熟路,所以,不愿意放下!我知道怎么做了! …… 几乎每个案例中都会涉及到被教练者的“利益”和“立场”。每个人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立场,都是放不下自己的既得利益;反过来讲,每选择一种立场其实都会获得另一种“利益”。如果能将这个关系区分出来,则很容易教练到对方,令被教练者创造出心态的张力。 我们这里指的“利益”是很广义的,不仅指钱和物质,也包括内心的感受等等所有被教练者想要的东西。正因为心中有得到的欲望,所以人往往就会失去客观、中立和理性,从自我的角度看问题,或者被内心的信念影响走入迷团、不能自拔。作为心态教练,能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清每个人是否把自己的“利益”和“立场”摆正,就很容易发现对方的心态或者心智模式是否有效,因此,把这一切呈现给被教练者本人面对,当他发现并看清这些给他带来的影响时,心中的张力瞬间就产生了! 所以,创造心态张力关键是需要支点,它们就是“目标”和“现状”,“理想”和“现实”,“生命蓝图”和“心智模式”,“清晰的目标”和“面对真相”等等,上面这些不同的概念说的都是一回事,就是两点间的差距。同时,把选择权还给对方则是心态张力启动的钥匙,当教练把这些做到位时,被教练者的心态张力一定会产生,而你也一定可以成功地教练到对方。正如有人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制订行动方案 当你处在确实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心态下,在未达到目标前,决不轻言放弃,荣耀就会来临。 ——贝尔 这是教练过程的最后一步,也是关系到是否能拿到成果的关键一步。如果说前四步都还是关注心态的话,那么这一步已经开始实际的行动了。 心态教练是成果的催化剂 不能取得高绩效的领导者不算是真正的履行了领导的职责。 ——杰克·韦尔奇 催化剂在化学实验中经常用于加速化学反应,因为心态教练会帮助团队和个人加速成果的实现和业绩的增长,所以,我们经常把心态教练形象的比作催化剂。 心态教练如何才能催化成果和业绩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鲶鱼的故事。挪威人很喜欢吃沙丁鱼,而且喜欢吃鲜活的,可是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死,一死掉就买不上价钱了,所以有经验的商人就摸索出一个窍门,在运输沙丁鱼的过程中,鱼槽里面放入一条鲶鱼,因为鲶鱼是沙丁鱼的天敌,它专门吃沙丁鱼,当这些沙丁鱼受到威胁时非常警觉,拼命游来游去躲避袭击。这样一来,沙丁鱼就能活蹦乱跳地被卖到顾客手中。 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的三泽公司,生产出来大量的机器设备卖不出去,企业主通过分析发现,他们公司的员工与同行相比,缺乏激情和活力,面对市场有很多畏难情绪,而且公司中个人销售业绩的最高水平甚至低于业内的平均水平,很多人不相信他们的产品能买出去。为了实现业绩,企业主采取对策,就是在业内高薪聘来一些销售的顶尖高手,同时颁布一个末位淘汰的制度,就是每个月销售额最后两名自动被解雇。此举一出,“鲶鱼效应”顿时发挥作用,三泽公司的业绩迅速大幅提升,很快发展成为知名企业。 心态教练要催化成果,首先就需要支持被教练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并跟进和检视其成果,直至达成。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没有制订计划的习惯,都是在凭感觉做事,因此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和资源,也错过了很多的时机。根据这一点,心态教练要求被教练者制订的行动计划要符合——smart系统。 smart系统是教练常用的行动计划醒目系统,其中的目标、行动、成果均要符合以下几点: s——specific(精确的):包括目标、方向、成果,都要非常精确。 以戒烟为例,说明精确的(specific)目标: 如果对方说的目标是:“我要戒烟!” 教练要问:“怎样才算戒掉了烟?” m——measurable(量度得到的):有数据、有标准、有量化的方案、有可以量度的单位。“我要赚一百万人民币、我想结识三个好朋友、我想减肥十斤……”这都是可以量度的;什么是量度不到的·例如“我要在逆境中成长”。这是不能量度的。因为逆境只是一种状态,人们很容易会将目标与状态混淆在一起,因而不能达到目标。 a——asifnow(如果现在就得到):不以现在的角度仰望目标,往往是不会真实反映出当事人自己真正的渴求。“我希望将来能够有一百万”,这并不是现在式,每一天都可以有一个“将来”,这个“将来”似乎是永无止境的,是不会出现的。 “我希望将来能够有一百万”,这只是一个愿望而不是目标。这句话应该改写为:“在2006年1月18日,我有一百万现金资产”。 r——realistic(实际可行的):计划是有根据的,不是异想天开,也不是天马行空;是面对现实既有挑战,又有可能实现的。比如,如果你现在的年薪是十五万,而你要在明年增至年薪一百万,这个目标是否可行呢·除非你用极端的方法吧!或者是上天特别照顾你中了彩票,否则实现的可行性是很低的。所以在订立目标时要注意可行性,不能太过盲目夸大;如果你现在的年薪为七十万,而想于2006年增至一百万,这是一个较为可行的目标。可能性不等于有信心,只要有可能又实际的目标就值得去努力。 t——timed(时间性的,何时可做到):目标是有时限的梦想,没有时限的目标,就永远都只是梦想甚至是妄想。 明确地指定目标是在何年何日达到,如果你只是订立“我明年要有自己的公司”,这并没有明确时间,年年都会有明年,所以要讲明“我于2006年6月要有一间自己的公司”。 订立smart目标之后,教练的工作才是刚刚开始。教练要一步一步地挑战、激励和检视当事人不断克服困难,修正和完成自己的目标。以下是能引发真正目标的十条发问:(1)你想要什么? (2)你想要的目标如何帮到你? (3)你如何知道自己已达到目标? (4)其他人怎样知道你已经达到目标? (5)你想要的成果出现在那里?什么时候发生? (6)有什么因素障碍你达成目标? (7)如果达到这个目标,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8)有什么现有的能力和资源可以帮你达到目标? (9)需要什么额外的能力和资源可以帮你达到目标? (10)你决定怎样做?被教练者不仅用这个方法制订了行动计划,同时也要用心的承诺于计划,之后心态教练针对你自己的目标行动计划,开始你们的教练过程。教练过程中教练会做的:1)成为你的镜子; 2)激励你、挑战你; 3)承诺于你的承诺; 4)要求你达到卓越的水平; 5)分享你拿到成果的喜悦。教练不会做的是:1)帮你做; 2)帮你决定; 3)像带孩子一样对你; 4)听你讲做不到的故事; 5)哄你开心; 6)听你讲话游花园,逃避主题。创造卓越的过程是一个痛苦并快乐的过程。因为卓越绝不是轻易就可以得到的,而要靠一个艰难的自我超越的过程。所有的改变一定会伴随着痛苦的感觉,而在痛苦中去超越却有机会更加快乐。无论是痛苦和快乐都是一种能量,只要把这种能量对准一个积极的焦点——目标行动计划,爆发出来就会变成强大的创造力。在心态教练的旅程里,教练用镜子看你的信念,看你每时每刻的状态,顺境时挑战你,逆境时激励你,看到你取得成果跟你一样开心,并且永不满足你的表现,封住你后退的所有“后门”,甚至有些残酷地高要求你改变你的旧习惯。经历这样一个旅程,当团队的每个人都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并且拿到自己的那份成果,团队的业绩就自然被催化出来了。 没有详细的计划和行动,目标永远不会变成成果;没有对目标的那份承诺和拼搏,心态教练的催化作用也永远只是个美丽的泡影。在心态教练的卓越之旅中,内因、外因缺一不可,理论和实践必须很好的结合,被教练者需要知行合一、自我超越,心态教练也要不断调适、不舍不弃,最终才能支持被教练者真正做得更好。 不要陷入自我感觉良好的误区 如果你希望出类拔萃,也希望生活方式与众不同,那么,你必须明白一点——是你的习惯决定着你的未来。 ——杰克·坎菲尔德 很多初学教练的人做完了前面四个步骤,尤其是有效的创造出被教练者的心态张力,明显的看到对方眉开眼笑、云开日出的时候,就沉浸于成功的喜悦当中,忘记再挑战对方做到最后一步——制订行动方案。久而久之,被教练者信念被打开的部分,没有帮助自己在行为上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没有设定具体可行的计划,最后也因没有拿到想要的成果而失去意义。 小公鸡提出向老鹰学飞翔,老鹰要求他按照自己的训练计划执行,其中包括瘦身、强健翅膀、锻炼视野、捕捉猎物、空中飞行技巧等很多项详细的步骤。小公鸡刚练了几天瘦身,就开始耐不住寂寞,看到老鹰每天飞来飞去心里很着急,就要求老鹰先练飞翔。虽然小公鸡也有翅膀,但是一开始它总是不敢相信自己也可以飞上高高的天空。于是老鹰把小公鸡领到悬崖边,把小公鸡推下去,自己在后面保护它的安全。经过这样几次的训练,小公鸡的信念打开了,它发现自己的翅膀其实也是可以振翅高飞的,自己原来也可以不用局限于只在地面上生活了!耶!……小公鸡特别开心。 小公鸡获得了以前从未有过的体验,就产生了一个冲动。它找到老鹰说:“我想把我学到的本领教给家里的兄弟姐妹,让它们也学会飞翔。” 老鹰说:“你还没有完成整个训练计划呢!你还没有习惯飞翔!” 小公鸡说:“没关系!我已经能做到了!我也一定要帮他们做到……” 没等老鹰同意,它就告别了老鹰一溜小跑儿下山了…… 心态教练最有意义的地方,是能帮助人们打开信念看到可能性,从而建立一个新的习惯,并通过新的行为,拿到新的成果,从而再巩固刚刚打开的信念。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旧习惯转变成新习惯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会经常反复,需要长期的坚持。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行动计划配合,即便是信念打开了,也很容易前功尽弃。就像小公鸡虽然学会了飞,但它更习惯跑,在新习惯还没完全建立好并进入潜意识以前,就很容易在无意中做回从前的他。因为旧的习惯非常牢固如大腿一样粗,而新的习惯刚刚形成如头发一样细,要想真正改变就要先从习惯开始,而且从现在开始,从制定行动计划开始。所以,制订详细的行动方案,彻底贯彻教练的五步策略,意义非同一般。 付诸行动 行动!行动!再行动! ——罗斯福 空想家和成功者之间惟一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进行了持续而有计划的实际行动。实际行动是实现一切改变的前提。我们往往说的太多,思考的太多,梦想的太多,甚至承诺的太多而不去行动,最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卡维特·罗伯特是美国最杰出的演说家,他说“积极的人生构筑于我们所做的一点一滴之上——而不是那些我们不曾接触过的事情。永远不要忘记,构筑人生惟一的原材料便是积极的行动”。假定一棵树上栖息着五只鸟,现在其中三只打算飞走!还剩几只?还剩五只!因为打算飞走和真的飞走完全是两码事。区别就在于——实际行动! 空想家与成功者外在的差别很容易看到,但是大多数人却容易忽略其中蕴藏的智慧——面对事实做出行动。太多的人在等待机会的降临,他们期待在某一时刻、以某种方式、或某一天一觉醒来自己便梦想成真。而每每的幻想都是付出时间的代价来换取理想和现实之间更大的差距。 1932年,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候,一个年轻人刚刚大学毕业,获得了社会科学的学士学位。对于自己未来的生活,他没有任何的想法,也没有进行任何的努力。他的困难总结起来只有一条——现在是一个失业的时代。他开始等待,希望有一天会好运临头。同时,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在一家游泳池干起了救生员。 一个经常来游泳的老人很喜欢和这个年轻人聊天。久而久之,他们成了忘年交的好朋友,年轻人很喜欢把自己的心里话讲给对方,老人也很喜欢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启发年轻人。有一天,老人的一句话触动了年轻人“你究竟能做什么?你最想做什么?”年轻人开始检讨自己,随后的几天中他发现了自己人生的理想——成为一名电台播音员。 随后,在老人的鼓励下,这个年轻人制订了一个详细的目标行动计划。他按照这份计划走遍了美国的伊利诺斯州和爱荷华州,同时也一步一步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无数的拒绝和痛苦的改变并没动摇他实现这个计划的决心,3年的辛苦努力让他结束了流浪生活。终于,他在爱荷华州的达文特市成为了wkoc公司的一名体育播音员。 “我终于找到工作了!这太美好了!”后来,这个年轻人坦率地说:“这段心路历程,最有意义的是让我懂得了,如何为自己的人生制订行动计划,并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这个年轻人就是前美国总统——里根。 每个人都有好多的想法,好多的梦想,好多的打算,都被你闲置于树枝上面,没有飞得更高,原因仅仅是你没有——付诸行动! 赢在执行力 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付诸了实际行动。 ——安东尼·罗宾 关于如何制定目标的技巧和方法,这方面的书和培训多如牛毛,而制订目标并达成目标最关键在于——做!行动!do!最终把目标做出来! 一英里赛跑,当第一个职业运动员跑过4分钟后,全世界所有运动专家、生理学家都断言:4分钟跑一英里是人类极限,不可能有人突破。于是,之后的50年里面都没有人超越这个极限。但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教练,用并不复杂的方法,最先帮一位业余运动员突破了这个限制。他把一英里分成8等份,根据选手体能,计算出通过每等份应该用的时间。然后在每个等份处都有一个教练掐秒,报告给运动员:“太快了,悠着点儿!”或“慢了,该加油冲了!”有意思的是,这个最早突破“极限”的人竟然是个医学院的学生!此后,所有职业运动员都能突破这个所谓的“生理极限”。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运动员”拿到成果之前先把自己的目标分解成8等份,而每一份做好了,奇迹就出现了。同时,我们发现“全世界所有运动专家、生理学家的断言……”,也像所有行业的权威一样,用过去的经验在解决现在和未来的问题,他们的断言是一个很大的干扰,影响着人们去创造卓越。然而,心态教练的过程也不是什么神奇的秘方,也像故事中的体育教练一样,只要有科学的计划,严谨的执行,有效的排除干扰就能激发人的潜能。 现在的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从员工身上获得持续的出色表现。大量公司认识到,与其招聘人才,不如提升自身开发人力资源的能力,把现有人员的潜力挖掘出来,把他们培养成人才。其实,企业的管理能力并不体现在策略上,而体现在人的执行力上。当今的培训市场,“执行力”空前的热门也说明了这一点。 关键是用什么方法来提升执行力呢? 在企业中提高员工的执行能力,最有效方法是管理者自上而下的言传身教和现场指导。这里面心态教练就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例如:现在许多企业为了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员工素质,都开始重视培训。然而,培训可以请进来,但是培训公司走了,管理者若是没有心态教练的能力,培训内容还是扎不下根。因为人的能力本来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知识技能;另一部分就是心态和素质。知识技能我们可以从书本上学,到学校去学,跟老师去学,而心态素质这部分,从来就没有系统的训练方法,也没有地方去学,并且固有的心智模式是非常顽固的,光学技巧而不改变心态是“瘸腿”走路,不能有效的让企业员工提升执行力,以及改善人的整体表现。 当年,彼德·圣吉出版《第五项修炼》的时候,正赶上美国经济不景气,很多企业主认为创办“学习型组织”是个救命稻草,于是,在企业里面大力推行“培训”和“学习”。结果搞了几年下来,发现没有效益产生,就来找彼德·圣吉发牢骚:“你的学习型组织,没有效果!”然而,彼德·圣吉调查发现,他们搞的所谓“学习型组织”和“培训”,只不过是学一些专业理论和技巧,根本没有帮助人的内在模式和信念有所改变,工作态度没有改变执行力当然不会提升。所以,对于心态教练来说,信念——行动——成果,再信念——再行动——再成果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在这个循环当中执行的力量得以不断显现,赢的结果会巩固已经打开的信念,同时信念的进一步拓宽会再度支持人的表现可以提升。由此可见,行动是连接信念和成果唯一的桥梁,要赢必须采取行动。 制订行动方案,是心态教练五个步骤的重要一环,因为做好这个环节才能最终见到成果,除了成果之外心态教练的工作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公式:想过=做过。这样的人会因为缺少赢的体验而缺少自信。所以每个人要想有所不同,必须去做!去行动!懂得道理只是停留在思想层面,而目标与行动的结合才使我们的思想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十步图画法 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的好是最聪明又最好。 ——拿破仑 心态教练并不是枯燥的文字,在生活中更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所以,当你觉得心态教练的理论太烦琐的时候,一定是你还不没找到简单、有趣的方法。比如,制订行动方案还可以用一个很有意思的十步图画法,让你利用这十幅图画,用它来检视你制订的行动方案是否系统可行。十步图画法如下:1·燃烧的激情!—— 2·坚定的信念!—— 3·写下计划!—— 4·为什么要做?——? 5·分析现在的位置?—— 6·设定一个期限?—— 7·拥有那些技能?—— 8·客户是谁?—— 9·完整的计划!—— 10·卓越的标准!——no.1总结: 中国古代《人物志》中有这样的描述:“术谋于人,以思谟为度,故能成策略之奇。”当中的“策略”是指计策和谋略。 无论古今中外,“策略”这一概念都被用作战争,争取胜利的意思。总的而言,策略是根据形势的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战斗方式,它是全局性的,是指导整场战争争取胜利的计划和谋略。 现今,策略这个概念已非军事家所独享。在商场上,策略则被广泛应用到如何制定谋略,运用资源和商业策划,最终的目标都是争取全局的胜利。 “战术”(tactics)与策略是一对孪生兄弟,很多时都是同时出现,其意思也很接近,使人容易混乱。但战术是较为局部性的和偏向技术的。 上述五步策略可以简化为:搭建平台、清晰目标、发掘模式、创造张力、制订方案。它们就是心态教练达致成功的全盘计划。 第四章 心态教练七项基本修炼 无代马走,使尽其力;无代鸟飞,使臂其翼。 ——《管子·心术篇》 心态教练工作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像修炼武功一样,是由武功和心法两部分组成,是缺一不可的。本章列出的七项基本修炼就是教练必修的心法。体验式教练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经》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学习就由体验而开始了,历经千年的文明之后,人们似乎忘记了这一点,而是一头钻进理论和文字当中去寻求答案,所以,人们离生活越来越远,体验越来越少。 出奇制胜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孙子兵法》 心态教练这种管理方式其实并不是现代人的创造,从古至今都有人善于运用这些方式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诸葛亮著名的空城计,就是一个很好的运用心态教练的成功案例。诸葛亮向来知道司马懿诡诈,诡诈之人就必须用诡诈的策略来应对,诸葛亮城门大开其实是一面镜子,把司马懿诡诈狡猾、心术不正的模式照的一览无余,再加上司马懿的目标是发展小我的实力,是安全而保守的,而现状则需要冒险、可能失败,所以,诸葛亮城门上从容的琴声,让他的心态产生“撤兵”的张力,于是结局就成后来这个样子。 毛泽东也是善用心态教练的当代伟人。他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成立新中国的过程就是一个心态教练的过程。首先,他领导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建立“鱼水深情”的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平等合作的平台,好像我们搭建教练平台这一步骤;然后,建立新中国这个伟大的目标,在他和所有革命者以及人民群众的心中是非常清晰的,并且点燃了所有人的革命激情,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这是一个伟大的生命蓝图;那么挖掘心智模式这一步是怎么样呢?第一个现状是人民群众当时还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痛苦之中,第二是不革命就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生活;所以,引发的创造性张力就是,解放战争中以及20多年的革命战争中,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无私贡献、前仆后继;最后制定的行动方案,就是“反围剿时期”、“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行动纲领。 历史总有相似的地方,是因为人的心态有相同的规律。掌握了心态的这些规律,就能善用团队、创造共赢共荣的人际关系,更快的达至目标。只有拥有过人的心态教练能力,才能达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人生境界。 我体验我掌握 你无法教人任何东西,你只能帮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 ——伽利略 孔子有句话,翻译过来大致是这个意思“你告诉我,我会忘记!你给我看,我会记得!你让我体验,我会掌握!”从小到大我们学会的很多技能都是通过体验式学习获得的。比如:骑车、画画、说外语、洗衣服……等很多。而我们小学或中学,甚至大学学的很多课文,可能连名字我们都忘了,更别说记起内容了。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很多学生。有一天,一个学生请教他找到如意伴侣的秘诀是什么?苏格拉底没回答,带着他来到一个苹果园。苏格拉底站在果园的尽头,他让学生从另一头沿着一排苹果树走到他面前,并从中选一个最大最好的苹果,学生边走边找,发现一个大的,他认为前面一定还有更好的,又发现一个特别大、特别红的,学生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想找到更好的而放弃了,当他来到苏格拉底面前的时候,他一无所获,要求再来一次。苏格拉底说:“好了!你不会再有机会了!这就是你的人生,活的不如意不是因为你没有机会,而是你永远活在未来,不能面对现在!人只有面对现在才能满足,才能快乐!而想到未来才有希望,也会不知足!” 你猜?做为大教育家的苏格拉底,如果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效果会怎么样?是的!一定没感觉!因为我们生活中听的太多了!很明显经过“选苹果过程”的学生会有更深刻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这就是体验式学习和传统学习的不同之处。 曾经有一个学员很苦恼地对教练说:自己在工作中、生活中总是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不知道应该怎么放松。如果是你,会怎么样开导这个人?可能会讲道理、讲方法、或者讲故事…… 然而,这位教练很有意思,他让学员头顶一个枕头,肩挎一个皮包,腋下夹着座垫,手里端着茶杯,并且单腿站立。然后他开始问学员一些有关放松的问题,问了一会儿,他让对方放下枕头;再问一会儿,放下座垫……最后所有东西都放下了,再让他把腿放下,然后这位教练问他:“你现在感受如何?”“我很放松!”学员轻松地说。 之后,学员自己总结:“我自己在生活中有那么多的放不下,才让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之中!我现在才明白!” 在体验中掌握教练的玄机 口出智慧的语言并非智者,行出智慧的举动方为智者。 ——圣葛里高利 作为教练,要具备这种随时随地体验式的教练方法,因为效果就是硬道理。其实中国古代的许多大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庄子等人,都很善于运用体验式的教育方式开启众生的智慧。也有很多流传下来的经典禅宗故事,能让我们从中感受体验式教学的玄妙。 有一个妇人,心事很重,特别容易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禅师谈禅说道,开阔心胸。 禅师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把她锁在里面离她而去。妇人顿时气得跳脚大骂。禅师并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禅师仍不理。妇人终于沉默了。 过了一会儿禅师来到门外,问:“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儿来受这份罪呢!” “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禅师走了。 过了一会儿,禅师路过房间又问她:“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妇人说。 “为什么?” “生气也没有办法呀!” “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出来将会更加剧烈。”禅师又离开了。 禅师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分别心,还是没有放下。”禅师笑道。 天近黄昏,当禅师又一次来看妇人时,就把她从禅房里放了出来,并且问她“你的气还在吗?” 妇人问:“大师,什么是气?” 禅师将手中未喝的茶水一下全泼在地上。妇人目不转睛地看了很久,最后叩头谢恩离去。 很明显,禅师对妇人的教学法即是体验式的。妇人在禅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到答案,不但印象深刻,也能了解和认识自己,于是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表现。其实像禅师这样做,比直接讲道理感悟的更深,能真正触动内心的能量,从而有利于激发出人的心态张力。从教练角度而言,这种做法并不是一种技巧,也不是故作高深,而是一种职业习惯,就是永远把空间留给对方去体验,让别人在自己的体验中去学习自己,这就是教练的责任。 同时,从体验中找到答案也是一件让人非常快乐的事情! 调动爱的力量 即使我知道明天世界将会毁灭,我仍然会种下我的苹果树。 ——马丁·路德 教练的力量源于爱 爱,是人生存下去的一种源动力。只要我们需要成长,我们就需要爱。人需要被爱、被接受、被了解、被认可,当一个人感觉到被爱,便能激发起他的自信和自尊,同时也会激发他潜藏内心的向上高飞的欲望。想要支持一个人进步,就必须要让他感觉到被理解、被关怀、被爱。调动爱的力量是一项最重要的教练心法。 有这样一则《太阳与风》的寓言。 有一个旅行者,穿着一件大衣急匆匆地赶路。 北风看见了,便对太阳说:“咱们俩来比赛一下吧!看看谁能让这位旅行者脱下他的大衣。” “好吧!不过,这场比赛一定是我赢。”太阳说。 “你赢?哈哈哈!”北风骄傲地说,“你一定没有见识过我的威力吧!我发起威来,可以吹倒庄稼,吹倒树木,吹倒房子。我能让世界上的一切在我的威力下瑟瑟发抖。别说从他身上吹掉一件大衣,就是把屋顶统统掀掉,我也办得到!” 北风说完,便开始发起威来。它鼓足了劲儿,拼命吹了起来。河水翻起了波浪,树木东摇西晃,鸟儿们躲藏了起来,大地上的万物果然在它的威力下颤抖了起来。然而那个旅行者呢?他不但没有脱掉大衣,而且把大衣越裹越紧,北风累得筋疲力尽,仍然不能让旅行者脱掉大衣。 北风无计可施。 “现在看我的吧!”太阳略略增加了一点温度,慢慢地旅行者感到越来越热,于是他解开了衣扣。过了一会儿,他干脆脱下了大衣。 结果太阳赢了。 从这则寓言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永远记住,你有再丰富的技巧,再雄辩的口才,再渊博的知识,都不如——去爱他!只有爱才能打开对方的心! 爱的出发点 谈到爱,大多数人都不能分清它的出发点,区分不清就无法爱得精彩、爱得明白,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爱进行区分。爱有如下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需求型的爱。像小孩子爱妈妈,因为有奶吃;爱爸爸,因为有一种被捍卫的安全感。婴儿透过需求在学习爱、感受爱。但如果一个人停留在需求型的爱上,就有可能是他在童年时在需求层面的爱获得不够圆满——他会变得有依赖性。就像有些人已经长大了,仍然还停留在需求型的爱上。因为这些人没有从需求型的爱中升华上来。 第二个层次的爱就是占有式的爱。哇!这个东西太棒了,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我都要把它变为“我”的。于是就有了许多的索取与掠夺。大部分人在结婚前都是基于这个动力。 哇!这个美女!这是老天为我设计的,先占有她;啊!这个英雄!这是老天为我设计的,我也要得到他。 占有性的爱是一种有条件的爱。“我非常的爱你,因为我需要你的温柔,需要你的陪伴,需要你的鼓励……”有很多的“交易”在里面。虽然像个商人一样有算计,但这个层面的爱至少比第一种有进步,因为不仅仅是索取,还有付出。真爱能够让你感觉到自由,就像在一个花园里散步一样。如果不是真爱,你就会感觉到被控制和牵绊。 第三种爱是一种牺牲式的爱。牺牲式的爱里面是没有私心的。最常见的牺牲式的爱是妈妈爸爸对孩子的爱。这种爱在动物身上都可以看到的。在一个火灾现场,曾经有人看到一只母鸡被烤焦了,但是在烤焦了的母鸡身体里面居然发现了一只活着的小鸡。在牺牲式的爱中,人们已经放下了自私的欲望,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无条件的爱,但是那种无条件的爱里面,是以牺牲掉自己为代价的,还会有问题出现。就像一个小孩子应该自己学会洗碗了,妈妈还天天为他洗碗。我们当领导的总有行使权力的欲望,就是替别人做决定。问题在于一直替别人决定,代替别人做事情,就会让别人得不到锻炼,不能活出他自己的力量。 第四种爱是一种共赢共荣式的爱。就是重新找出自己生命中的价值。这种觉醒的爱是一种没有理由的快乐。通过爱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也可以让他人满足需求。所以也称之为觉醒的爱。这时人们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别人在做什么。通常,我们很容易很狭隘地定义爱,把它等于男女之间的小情小爱。这种爱也只能成就小我个人的快乐,而我们要活好大我,实现人生更大的理想,就要净化到大爱,不要执著于小情小爱当中。 作为一名心态教练,作为一个教练式的领导,是一定需要拥有爱的,而且还要能区分出不同层次的爱。因为没有爱的技巧都会流于表面和虚伪,也不会打动别人的心;而需求、占有和牺牲式的爱,都不能真正帮到别人成长,只有共赢共荣式的爱才会让人拥有智慧并获得真正的快乐! 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就是——爱!只要拥有爱,就拥有了一切!!! 《爱的力量》摘录: 下面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台湾导师的演讲摘要,听的过程中我做了许多笔记,并深受大师思想的点拨和鼓舞,为了传承大师的精神,播洒爱的种子,所以也想把它推荐给大家。我们可以静下心来,跟随语言的引导,打开自己的心灵去聆听爱的真谛,继而从中去感受、学习、并唤醒自身爱的力量。 部分摘录如下: 爱,是一种旋乾掌坤的力量。如果不找回这种力量,我们的成功之路就会变得非常辛苦。很多的努力,结果却不会让我们很满意。 为什么有人努力一分得到十分,而有人努力十分却得不到一分呢?俗话说得好——天时地利人和。要在对的地方做对的事,面对对的人讲对的话。我们常常忽略掉这个智慧,丧失掉这个智慧。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忽略了我们本性中的那种阴柔的力量——爱。 有一句话说:“只要你的生命知道要去哪里,整个世界将会为你开出一条路。”如果你的生命真的想要寻找力量的话,整个世界将会为你开出拿到力量的道路。但是我们常常要的是权力。很多人都想攀升到一个更高的位置,拿到一个更大的权柄。很多人为了追逐权力会忘记了我是谁。 所以,爱的力量对这个世纪非常非常重要。到现在为止,许多人还处在不安里。信心危机普遍存在,大家普遍把原因归结到外因上,比如经济环境不好。其实信心危机的出现是因为我们内在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力量——就是爱。失去爱的人将变得非常的没有能量。 你可以问一下自己,上一次你最有成就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你可能说,就在昨天;也有人可能说,就在一年前;也有人可能说更久! 回到那个时空去——不管多久,想想你在那个时候的人际关系是怎么样的? 也许就在三年前,那个时候你的业绩特别好,也许你公司的成就特别大,利润特别多,通常在那个时候,回顾一下你的人际关系层面,有没有觉得你特别被谁爱?或者是被谁肯定呢?在那个时候有没有处于一个自我价值很高的状态?你觉得你特别对得起谁啊?跟谁很默契呢?或者有谁他以你为荣呢? 很有趣儿的是,上一次你最有成就的那个经验里,通常跟爱的力量有关。其实我们的生命是可以不断向上的,可能就是在一个小小的点上没有处理好,你在当时的事业其实是很棒的,只是当时和一个股东的关系处不好,你就愤怒起来,我怎么可以宽恕他!然后就切断与他的联系,决定和自己的权力、利益在一起,做了一些很孤立的决定,切断你的资源——我自己来!可能当时结果不会很快地反映出来,当时你可能觉得自己还蛮成功的。慢慢的,有人的能量可以维持半年甚至三年,这取决于上一次你们的爱有多浓厚。总之是过了一段时间,你突然会发现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事情开始不顺了,就像翅膀断了一个,能量开始下坠了。如果半年前我们处理的很好,事情还可以不这么发生的。 爱可以造成许多的灾难,也可以化解许多灾难。大多数人对此是不保持觉知的,以为靠自己就可以。我们需要一起来学习的是——爱来自于连接、合作。21世纪是一个合作的世纪,人与人之间不是处于一种权力和利益的争斗上,而是来自互相的连接、互相的扶持和互相的守护上。 手牵着手,才能心连着心。心连着心才能扩展我们的心量。 一个国家战争越多,一个家庭战争越多,一个人的人际关系战争越多,表示他越缺乏爱,并且在另一极端发展——叫做恐惧。 一个充满恐惧的人他所表现出来的阳刚力量是一种防卫式的阳刚,非正面的阳刚。不是一种真正自信的阳刚。 检视一下,在生命当中什么是你目前感觉到很害怕的,一直不敢去面对的那个黑盒子?写一下:什么事让你很害怕?什么事你还一直很害怕?你害怕发生什么事?你害怕失去什么?……把你害怕的是什么?把它挖掘出来。如果你不能在纸上写下来,就在心中想一想:什么事让你很害怕?它还占满你的心。假若你的心有一个空间,有一个抽屉,它的容量占满了30%、40%或是更多,那个害怕是什么? 想好了吗? 只有一个诚实的人,他才愿意列出自己的害怕;只有一个真正勇敢的人,他敢于讲“我害怕”。很多人会认为,我承认害怕是没有勇气的事,但是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害怕,害怕也会壮大你的力量。 再想清楚一些,害怕存在于宇宙间,它有一种正面的力量。怕穷你就会努力去工作;怕和女朋友分手,你会更努力地去爱她;怕什么却能激发你的力量;怕被裁员,就会让自己更专业。 恐惧有它正面的意义,恐惧和爱就像黑夜与白天,它们是一个生生不息,阴阳互动的过程。 害怕不是一件难为情的事,相反我们要面对它,找回它正面的意义。如果你找到恐惧,你要恭喜自己——太棒了!因为你要开始发展爱的力量了。 又有一个神话故事,这个故事与我们身上的一个秘密有关。 传说,人原本是从天界来到人间的,人是为了相亲相爱才留在人间的。但是当时神对人说:要到人间需要有翅膀,而一旦到了人间后,就会由一变成二,你的一对翅膀,就会变成两支翅膀。但是只要你能重修一种功课后,就能从二变成一,就会重新回到天堂。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的分别心:好坏、对错、美丑……当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许多好坏对错的分别心出来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个世界切断了,分成两部分。 这个神话故事的一小则秘密就是,当我们在人间修完这个功课——爱——的时候,我们心灵的翅膀就会从“二”回到“一”。即当我们可以很深很深地去爱的时候——那可能是亲情对你的爱,可能是爱情对你关心的爱,可能是对你同事的爱,可能是一个不认识人的爱——当你真的学会“爱”这个字的时候,你会突然之间明白一件事:原来来到人间后,当我们学会“爱”时,便会由11而合二为一,我们就有了一对翅膀,就可以从人间飞到天堂中去。 你愿意成为我的另一支翅膀吗? 如果你很深地爱上你的先生,或者是你的太太,而升华到觉知性的爱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可以把你对你先生、孩子的那种爱的感觉,一样地爱到你身边的每个人身上。当我们的爱变得深入的时候,我们的生命才能变得成熟起来。当我们可以和一个人升华到很深的爱的时候,我们就会拥有一种平和的力量。 但要区分的是,这种爱可不是滥情!而是你不会对人有那么多的评断、偏激,你的笑容会很多,而且你的脾气会非常好。 那种笑不同于取悦别人讨好别人的笑,而是发自内心的、自然的、没有理由的笑。你在情绪上会变得非常的和平,不会躁动。在心灵的层次上,你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满足感。内在的安定和安详,没有丝毫的慌乱。 每个人都有爱的心锚,你要找到你上次最想服务于人是什么时候?你在爱的状态下,外在的表现都会变化,你的气色红润,能量饱满。很奇怪的是,你这个样子的时候——想给东西、想服务于人的时候,你就会吸引这样的人。 21世纪的领袖是以心来带领别人的。 一个人会失去爱,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他的心变得很硬,通常一个心变得很硬的人根本无法感受到别人的爱。我们会觉得别人对我的爱是应该的。他挣了我的钱就应该为我服务啊!心很硬的人无法感受到金钱背后的爱。当我们的心很硬时,也一定会觉得自己被掠夺。就会把别人当成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或者利用的渠道。 一个心变得很硬的人,他的内在一定有许多没有宽恕的人,心灵的法院一定还有被告。内心里就有愤怒和生气。这时候会有什么事情发生?有一个反面的例子:有一个小孩子,每天都被母亲哺乳。这个母亲对孩子的爸爸非常地愤怒,每天哺乳时心里都愤怒地对她的老公骂:“这个混蛋!这个死鬼!”她整日里活在一种很生气、很愤恨的心态中。对医学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我们的血液就会分泌出一种毒素,所以她的婴儿一天到晚都在生病,犯肠胃炎。最后这个孩子竟然死掉了。因为这个孩子长期接受母亲愤怒所分泌出的这种毒素。一个人的愤怒,不仅仅会对自身有伤害,它所发射的磁场和电波对别人都是一种伤害。 有这么严重吗?我们的生命就是有这样的能量。 我们再看一看,假如我们要放下生命中让我们生气的事情,我们要放下的是些什么?因为我们放不下这些而生气,我们是很难感受到爱的,那样会变得到处都是战争,到处都是两败俱伤。 静静地想一想,在你的生命当中,现在想起来,还让你有愤怒的人是谁?把他想在心里或者写在纸上,你一想到他还生气,一想到他内心还有怀疑的。 怎样检查到你内心还有愤怒的人呢?如果你一听别人讲到“爱”这个字,还感到起鸡皮疙瘩,还感到不好意思。那表示我们对爱还有许多怀疑,对爱还感受到不自然,当我们对爱感受到不自然的时候,表示我们内在还有对爱的怀疑。因为曾经还有谁伤害过你,我们还没有宽恕他,我们还没有真的宽恕他。宽恕可以找回爱,宽恕可以让人对爱产生新的信任。 分享一下在生命当中,有谁还在让你生气呢? 他让你觉得那么生气,他做了什么呢? 他让你觉得这么生气,值得你在自己的心里空间给他一个位置吗?甚至给他一个好大的空间。让他继续留在你的心里面呢? 想一想,他曾经对你做了这些事情,以至于让你感到对他很生气。如果换个角度去想想,有没有可能,当初就是因为你,让他去发泄他这些能量,使得他没有创造更大的灾难呢? 不要小看你生命中对谁的愤怒,它会带来给你多大的阻碍?不要小看这份阻碍,不要以为你在中国他在美国,就没事;或者他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就没事。你要真的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整个思维的振动是一体的。 你只要在生命中跟谁,还有任何的愤怒和抱怨,还没有完整地沟通,我们就会发射出一种攻击性的能量。为了让这个世界更和平,我们要让自己内在的战争先熄火,当我们内在的战争变少了,就算我们没有变成圣人(戏称“剩下的人”),至少我们可以过得更有尊严。因为每当我们对任何人的攻击,或者是发出一种愤怒的讯号时,事实上我们不知道我们也正在让自己堕落。 因为能量这种东西会是相同的人碰相同的人,当我发出一种愤怒的能量、攻击性的能量时,很奇怪!你会吸引一些人莫名其妙地攻击你! 当你把身上的愤怒一一地释放掉,你会惊奇地发现,你会变漂亮很多。各位知道,当你内心里都是一些攻击性的能量时,你的面相都会发生变化。 你自己也是一样,如果你想在这个宇宙空间,在你的事业上成为一个很棒的领袖,你必须让自己的气场是和谐的。因为只有和谐之气,才会让人愿意靠近你,可以拥有希望;如果里面充满的是战争、是战场,很奇怪的是我们没有办法发展组织,没有办法留住人才。因为我们会赶走人才。所以说,爱的力量无处不在。 它存在于每一件事情上,你的事业、你的家庭、你的婚姻、你的一切。 有一个故事很动人,我们把它作为结尾。 有一个奴隶,佛陀路过他的时候,他竟然对佛吐了一口口水。佛陀旁边的众神就很生气了,哼!他怎么能这样无礼呢!于是就和佛讲,要不要修理修理他?这时佛很让人感动,他说:“其实他做了这个动作,我完全了解他的感觉,他有一大堆的感受想讲却讲不清楚,所以他就只好向我吐口水。”刚才那个吐口水的人听了之后,心里非常感动,他想世界上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人呢? 就像圣经上说的,有人打你的右脸,你要把左脸也送上去。这种感动让他很硬的心开始软下来。他有了许多对自己生命的检视和忏悔,所以一个晚上都没有睡,一直在流泪,因为佛陀那句话本身的慈悲和宽恕,还有那一份的怜悯。 佛陀说“他有一堆感觉想讲讲不清楚,我为什么了解他呢?因为我跟他一样,我对人类有好多的爱但却用语言讲不清楚,在一样的频率里才会有慈悲。” 当天一亮的时候,这个奴隶就跑到佛陀的面前跪下来忏悔,他说:“我真的非常非常对不起!对我昨天不礼貌的行为……”说完就叩头。结果佛陀就好像完全忘记了昨天发生的事,对他说:“你在做什么啊?!昨天被吐口水的人早就不在了,你在跟谁道歉呢?更重要的是,昨天吐口水的人也不在了,你在替谁道歉啊?!” 所以,我们要用“昨日毕如昨日死”的胸襟对待生活。 我们年纪越大,越带有许多过去。所以人真正的老化,不是年龄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心里记忆着好多恨的问题,记得好多记忆的问题。昨日记忆的好多已经不存在了,今日我们就可以轻快地飞。我们就会很轻易地飞,而不会讲:“可是,但是,也许……”因为带着许多背景,有过去就会有很多的怀疑。如果是一个婴儿来学习,他会很纯粹地来学习,不会有任何的怀疑。 所以爱真的不难,只有当你真正需要它的时候才会学习。生命中的一切成长都需要爱。不管男人、女人、年轻人、年老的人,不管任何身份的人都需要一份纯粹的爱。因为我们还在长大,爱是生命成长必备的动力。 这个主题是目前整个世界最重要的。这个世界不是需要更多的聪明,这个世界却需要更多的智慧。而打开智慧之门需要的就是爱。一个人只有在爱里面,他才敢于去冒险,他变得很勇敢、很强大;只有在爱里面,他对整个世界才会产生完整的祝福,而不是对个性的证明与斗争。 爱是无条件地付出 在巴勒斯坦有两个海,它们很不一样。 一个叫加黎利海,是个大湖,是一个资源丰富的旅游胜地。湖边绿树环抱,有成排的住宅和大片的别墅环湖而建,湖水清澈怡人,是绝佳的饮用水,湖里鱼儿成群结队,景色美不胜收。 另一个被成为“死海”,也是名副其实,一切都是死的。水是咸的,假如你喝了会生病;水中不但没有鱼,而且臭不可闻;岸边是一片不毛之地,荒芜人烟。 有意思的是它们出自一个源头,只是水分别流入不同的海而已。 那么,不同之处在那里呢? 约旦河先从加黎利海的顶端流入,然后从底部流出。大湖用完这个水,又传给别人使用。而约旦河的水一旦流入死海,就永远不再外流了,死海自私地保留了水,只为它自己。这也是死海致死的原因。 两个海,一个接受之后无私的付出,水草肥美;另一个接受之后永远据为己有,遗臭万年。 自然界和人是如此的相似,只有无私的付出才能完成健康的循环。爱是一种能量,如果只是索取而不付出,也会因为郁结而让人出问题;而付出了如果是有条件的话,也会因不真诚而造成影响。所以,爱这种能量只有一个正确的出口——就是无条件的付出! 其实,作为心态教练,就是要把内心的那盏心灯擦亮,同时影响更多的人也点亮心灯,这个世界多一盏灯,地球上的黑暗就会少了许多。把你的灯拿高一点,就会帮更多的人看清前面的路,也能照亮更多的生命。 爱怎么理解?让我们拆开love: “l”代表listen(倾听)。爱需要用心、耐心地倾听对方的诉说,并且予以支持。 “o”代表open(开放)。爱需要开放和放开,不带自身的好恶,去包容更多,去付出更多。爱不是索取,当你握紧拳头时,感觉好像抓住了很多东西,其实连空气也没抓到。相反的,当你张开双臂去拥抱的同时,感觉好像双手空空,其实世界都在你的怀抱中。 “v”代表value(尊重)。爱需要展现你对生命的尊重,真诚的鼓励,发自内心的祝福。当有人对你封闭心门时,有个礼物是你当时就可以送给他的,那是什么呢?就是祝福他!连接你们之间的那个缘,而不是让你和他之间被切断。 “e”代表excuse(宽恕)。爱就是仁慈地对待,无条件的包容,宽恕对方的缺点和错误,相信每个人都会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即使一个对你愤怒攻击的人,他很深的内在是因为他信任你。一个会攻击你的人,他很深的内在,其实是他坦荡地把心敞开,求你救赎他的人。乞求你能够帮助他的人。有没有可能你是他信任的其中一个出口呢?当他没有你,他敢这么信任地把这些负面能量释放出来,有可能他生命中会有更大的灾难会发生呢! 去宽恕、去包容,就能找回爱的力量,就有能力帮别人唤醒爱的力量。 有一段录自印度加尔各答儿童之家希舒巴满墙上的话是这样说的: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 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 如果你做善事 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 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以后 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 不管怎样,总是要成功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 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诚实与坦率使你易受攻击 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与坦率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 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 人们确实需要帮助 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 不管怎样,总是要帮助 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贡献给世界 你可能会被踢掉牙齿 不管怎样,总是要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贡献给世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懂这些话,因为他们还不是全然的爱。只有觉醒的爱,才能达到爱的最高境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同理心沟通 除非我们接纳他,否则我们没办法去改变他。 ——卡尔·荣格 “同理心”沟通也是心态教练的基本功之一。 同理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同理心(empathy)是eq理论的专有名词,是指正确地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进而做到相互理解、关怀和情感上的融洽。它的基本意思是说,你要想真正了解别人,就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 你换位思考了吗? 有一位荒唐的眼科医师为病人配眼镜,居然摘下自己的眼镜请病人试戴,理由是“我已经戴了十年,效果很好,就给你吧!反正我家里还有一副。”谁都知道这是行不通的,可是医师却说:“我戴得很好,你再试试,别心慌!” “可是我看到的东西都扭曲了。” “只要有信心,你一定看得到的。” 经病人一再抗议,医师居然恼羞成怒。 “算我倒霉,好心没好报。” 这位眼科医师尚未诊断就先开处方,谁敢领教?做为心态教练与人沟通时,也常犯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就妄下断语的毛病。这个故事从反面提醒了我们同理心沟通是多么重要。 而同理心沟通,没有更多的技巧,就是以心换心、换位思考。在同样时间、地点、事件里,把当事人换成自己,设身处地去感受、去体谅他人——就是同理心。有句英国谚语说:“要想知道别人的鞋子合不合脚,穿上别人的鞋子走一英里。” 同理心沟通对教练式领导至关重要。这里要进行区分的是,同理心并非等同于同情心。同理心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培养的。缺乏同理心的沟通,就无法表达相互的关怀、理解,就不能打开对方的心扉。心态教练——所关注的心态是在心门的里面,这道门对教练来说就格外重要,没有同理心就很难打开这道门,也就无法准确地感受到对方的心态,心态教练也就不能发挥出力量。 有个故事和我们平时的人际关系一模一样。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栅栏里。有一天,当牧人捉住小猪时,它大声嗥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嗥叫,便说:“他也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 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在你的工作中,你经常会扮演当中的谁呢?你是经常不被理解的那个人,还是经常讨厌身边的人大惊小怪的那位。每个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是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的。作为心态教练要善于进入对方的角色,才能真正支持到对方。 能否做到换位思考,对于同理心沟通很重要。说理论谁都明白,可实际做的时候才能说明是否真的明白。下面有个案例,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同理心沟通的不同。 假设你是一个三岁小孩的父母,你的孩子生病了需要打吊针,针管插在孩子的胳膊上,孩子一直地哭,这个时候你怎么让孩子不哭呢? 通常我们会听到的沟通方式是: 拜托你不要哭好不好,医院里的人都被你吵得受不了了! 妈妈抱你,听话啊!等一下我买玩具给你哦! 你再哭,病就好不了喔! 你不哭,我就去买好吃的麦当劳给你,好不好? 你一直哭,那么大声,被隔壁警察听到了,就麻烦喽! …… 而用同理心对话呢,试着体会一下其中的不同: 妈妈知道你打针很痛哦! 你很想不要打针是吗? 很想把这点滴拿掉是吗? 你害怕打针时间很久是吗? 我去问医生,可不可以不要打? …… 如果你是那个孩子感受有什么不同?或者你是那个被教练者感受又有什么不同?同样,如果你是那个教练或妈**话,你能感受到换位思考的力量吗? 同理心能力测试 作为一个教练型的领导如何才能做到同理心沟通呢?先来做一个测试。情境一: 小张说:“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做这个客户,但客户的销售量还是不高,真烦!”小张的意思是() a)抱怨 b)无奈 c)表达建议 d)征求建议 e)希望指导 答案:a)抱怨。在工作中当对方仅仅是向你抱怨的时候,你要注意不要给对方指导和建议。他其实自己知道怎么做,只是想发泄一下而已。这个时候他需要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你只要听着就可以了。当他把情绪发泄完了,你想帮助他跳出来重新面对这个客户的时候,你可以挖掘出一个更大的问题或更痛苦的事情,他就会减轻对这件事的压力,容易选择面对。情境二: 小张说:“嗨!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做这个客户,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客户的销售量还不高。”小张的意思是() a)抱怨 b)无奈 c)表达建议 d)征求建议 e)希望指导 答案:b)无奈。当对方无奈的时候,可能对客户的能力有怀疑。可能需要和你分析一下客户的实际情况和公司的策略,这个时候你只要安慰他、激励他和并他一起分析具体情况就可以了。情境三: 小张说:“看来是麻烦了,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做这个客户,客户的销量还是不高。”小张的意思是() a)抱怨 b)无奈 c)表达建议 d)征求建议 e)希望指导 答案:e)希望指导。小张这样的说法,说明他可能有自己的对策了,可能是想更换这个客户,也可能他已经有了候选客户了,或者正在犹豫……这种情况你不必急于指导,可以问他“你是怎么做的?你打算怎么样呢?”了解到足够的信息,感受到身处他的位置的感受,再有针对性的介绍自己的经验启发他,另外更重要的在于他还需要你的鼓励。这个时候你的鼓励,对他来说就是一份强大的力量。情境四: “说来也奇怪,我用了一周的时间做这个客户,销量还是不高。”小张的意思是() a)抱怨 b)无奈 c)表达建议 d)征求建议 e)希望指导 答案:d)征求建议。可能小张想从你这里得到建议,希望和你探讨一下,怎样做这个客户。当对方是真正寻求你帮助的时候,你可以和他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市场的情况,给出你的建议。但是要说明,这仅仅是你的建议而已。 同理心沟通首先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完全理解对方,接收对方的信息,听明白对方在说什么。再深层次就是融入对方的思维、情绪当中,用对方最侧重的听觉、视觉或触觉感官模式与他沟通,并使用对方最能理解的语言、文字、语气和肢体动作来呼应他。由此,我们知道同理心沟通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感同身受;另一个是用对方习惯的来模式表达,目的是令对方收到。 台湾作家李敖最近来北京时说,“一个作家,往往能够在特定的时空中进入他所写的人物和环境当中,所以用不着写什么人就得做过什么人,或者写什么环境就得来过什么地方,比如北京法源寺我没来过,也同样能写!”所以,当作家写一个人物的时候,他就是那个人,他拥有那个人的思想、感情、语言、模式等等。演员也一样,要演好人物就要感同身受。而作为专业的心态教练,也需要工作时具备这样的能力,再加上过硬的教练技术就很容易帮助到对方在心态上开工(教练术语,指心态迁善了)。 老板的月亮不是员工的月亮 现代企业管理中,很多时候出现问题都是每个人固执于自己的立场,不能多换几个角度来看事情,结果造成严重的内耗。也有时候,大家说的是同一个概念,但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了,每个人也早已经拥有了各自的答案。因此,“沟”了就是“不通”。 有一则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 一个生病的小公主娇憨地告诉疼她的国王,如果她能拥有月亮,病就会好。爱女心切的国王立刻召集国中的聪明智士,要他们想办法拿月亮,但无论是总理大臣、宫廷魔法师或宫廷数学家,没有一个人能完成任务。纵使他们每个人都完成过许多超困难的任务,但要拿月亮谁都不行。而且他们分别对拿月亮的困难有不同的说词:总理大臣说它远在三万五千里外,比公主的房间还大,而且是由熔化的铜做的;魔法师说它有十五万里远,用绿奶酪做的,而且是皇宫的两倍大;数学家说月亮远在三十万里外,又圆又平像个钱币,有半个王国大,还被粘在天上,不可能有人能拿下它。国王面对这些“不可能”,心头又烦又气,只好叫宫廷小丑来给他弹琴解闷。 小丑问明了一切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这些有学问的人说得都对,那么月亮的大小一定和每个人想的一样大、一样远。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弄清楚小公主心目中的月亮有多大、有多远。国王一听,茅塞顿开。小丑立即到公主房里探望公主,并顺口问公主,月亮有多大?“大概比我拇指的指甲小一点吧!”公主说,因为她只要把拇指的指甲对着月亮就可以把它遮住了。那么有多远呢?“不会比窗外的那棵大树高!”公主所以这么认为,因为有时候它会卡在树梢间。用什么做的呢?“当然是金子!”公主斩钉截铁地回答。比拇指指甲还要小,比树还要矮,用金子做的月亮当然容易拿啦!小丑立时找金匠打了个小月亮,穿上金链子,送给公主当项链,公主好高兴,第二天病就好了。 但是国王仍旧很担心。到了晚上,真月亮还是会挂在天上,公主如果看到了,谎言不就揭穿了吗?于是他又召集了那班“聪明人”,向他们征询解决问题的方法,怎么样可以不让公主看见真月亮呢?有人说要公主戴墨镜,有人说把皇宫花园用黑绒布罩起来,有人说天黑之后就不住地放烟火,以遮蔽月亮的光华……当然,没一个主意可用。怎么办?心急的国王深恐小公主一看见真月亮就会再生病,却又想不出方法解决,只好再找小丑来为他弹琴。 小丑知道了那些聪明大臣的想法后,告诉国王,那些人无所不知,如果他们不知道怎么藏月亮,就表示月亮一定藏不住。这种说法,只能让国王更沮丧。眼看着月亮已经升起来了,他看着就要照进公主房间的月亮,大叫:“谁能解释,为什么月亮可以同时出现在空中,又戴在公主的脖子上?”这个难题谁能解? 小丑倒是灵机一动,他提醒国王,大家都想不到如何拿到月亮的方法时,谁解决了这个难题呢?是小公主本人,她比谁都聪明。现在,又有难题出现了,不问她还问谁?于是在国王来不及阻止的当儿,他就到了公主的房间,问公主这个问题。没想到公主听了咯咯地笑了,说他笨,因为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就像她的牙齿掉了会长出新牙,花园的花被剪下来了仍会再开一样,月亮当然也会再长呀! 这个故事中的小丑扮演的就是教练的角色,善用区分发问的方法关注当事人,因为能提供问题的准确答案的只有当事人;而国王和那班“聪明人”,就像自以为是的现代管理者,他们往往一厢情愿地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小公主就是他们领导的员工。很多管理者为了激励人才、留住人才想尽办法,也耗费了很多精力和金钱,往往还弄巧成拙,不得人心,因为他们尽管做了很多,但是出发点还是为自己,要知道每个人心中的月亮都是不同的!员工心中的月亮并不是老板心中的月亮,要弄清楚只有问他们自己才知道。所以,你要当好领导者一定要知道员工心中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看人之大 你看他是哪种人,他就会变成哪种人。 ——歌德 “看人之大”不是一个能理解的概念,而是一种可以体验到的境界。 一切皆有可能 李宁运动品牌最近有一句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人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通常我们在培养教练的过程中,对“看人之大”这四个字讲的很少,让大家体验到的却是很多。比如:课堂上我们拿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问家“你认为还能装什么?”然后往里面装曲别针、硬币、长尾夹、大头钉……杯里的水已经鼓出杯外,成为一个弧形,水不会溢出还可以再装,很难发现装到什么时候,水会流出来,效果非常震撼! 我们认为这个练习的效果就如同人一样,潜能无穷无尽,即便像爱因斯坦一样伟大的科学家,一生利用的潜能都不超过10%。所以,看人之大就是因为那剩余的90%。 45年前,在美国洛杉矶郊区的小镇上有一个15岁的小男孩,列出了一个人生计划:“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山;驾驭大象、骆驼、驼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游览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结婚生孩子;参观月球……”每一项都编了号,一共有127个目标。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完成了127个目标中的106个。他获得了一个探险家能享有的所有荣誉,其中包括成为英国皇家地理协会会员和纽约探险家俱乐部的成员。在他的内心深处,他坚信有一天终能实现他的第125号目标——参观月球。这个人就是美国探险家约翰·戈达德。 看了这些,你能感受到什么是看人之大了吗? “看人之大”的奥秘并不在于看到什么?而是在于相信什么?人如果一定遵循这样的模式:看到——相信——去做!就会慢了很多。因为也有一些像约翰·戈达德和比尔·盖茨一样的人,他们的模式是:相信——去做——就看到!他们因为看自己之大!也更能看别人之大!所以,人生的收获颇丰。你相信事情有更多的可能性,你就会收获更大的成果。你相信人有更大的可能性,你就会创造更大的奇迹! “看人之大”的心态真可谓“点石成金”,因为你的看法会影响别人的做法!你的期望也会影响别人的愿望! 期望——让你变得如此美丽 人类是一种极容易接受暗示的动物,积极的暗示会让人拥有积极的未来。西方心理学有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暗含期待效应)就能说明这一点。 “罗森塔尔效应”是这样的。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然后,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a组的老鼠特别聪明;同时告诉b组的饲养员,b组的老鼠是智力一般的。几个月后,对这两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老鼠确实比b组老鼠聪明,能够先走出迷宫,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一个启示,他把这个启示用在人的身上。 他到一所普通的中学里,在一个班里随便走了一趟,然后在花名册上划出了几名学生,告诉老师这几名学生智商很高,也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后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那几名被他划出来的学生果真成了班上的佼佼者! 罗森塔尔教授说,我对这几位学生根本不了解,只是随便划了几个,教师们愕然!为什么会发生奇迹?因为人的“期望”有神效。 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在教师心目中是权威的,因而教师对他的判断深信不疑,对那几名幸运的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暗示,其他人也像对待聪明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而这几名学生感受到了这种期待,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了佼佼者。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也有过这样的经验。你相信什么就会拥有什么,你期望什么,什么就会发展。我小的时候,家人都说我“学习好,长大会有出息!”当时我自己都没在意,越长大越发现自己正朝家人期望的方向努力,而且这种期望好像呼吸一样成为自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几乎不易察觉,感觉那就是自己的愿望。 工作里面,很多人也对期望深有体会。假如你领导的团队里有一个你欣赏的员工,你对他满怀期望,而且他也能体会到你的期望,在工作中你就会发现他的努力程度和自我要求比其他人要高很多,他往往也是最有激情、最愿意面对挑战的那一个,而且他对团队目标的清晰程度也是最高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心态教练的工作是支持个人和团队的成长并促成目标实现的过程,同时也是减少当事人的干扰,激发人生理想,充分发挥潜能的学习过程。教练所凭借的不是什么秘诀、流程和技巧,而是强大的信念。所以,成败全凭信念。 教练相信、深信、坚信——追求更好是人的天性。每一个人都会为自己选择最佳的生存方式,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任。但为什么有些人会作出愚蠢的决定或常常作出无效的决定呢?原因往往只是由于不清楚自己的需要,或者看不到还有其他选择而已。 当他们真正清楚了自己的需要,有能力看到自己更多的选择,就会为自己作出最佳的决定,走出最适合自己的路。而且教练必须要尊重每个人的选择权,要相信当事人为自己所作的决定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也须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能力让自己做到最好。 工作中,人们的习惯往往刚好相反。尤其是作为管理者,当你不能看人之大时,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 意大利著名影星索菲亚·罗兰第一次试镜时,一位名导演嫌她的长相不好,鼻子太高,而臀部太大。如果以教练的角度看,这位导演是“看人之小”了。导演要求她去做整容手术,把鼻子和臀部修整一下。罗兰大光其火,觉得人格受到侮辱,她说:“我就是长了这样一个鼻子和臀部,这是我的特色!我不但不改变它,还要让千百万观众欢迎它!” 导演被震住了,他立即录用了这个不同凡响的求职者。果然,罗兰成了众人瞩目的国际红星。 在罗兰的故事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个道理。企业里面的员工就像水,而企业则像一艘船,看人之大的企业是水涨船高;不能看人之大的团队,有可能浪大船翻。像罗兰的导演一样的管理者比比皆是,而像罗兰这样的幸运儿毕竟不多。要成功要活现自身价值,就要先学会像罗兰一样“看己之大”,之后才有能力“看人之大”。“看人之大”背后隐藏了很多成功的秘密,其根本原因是每个人都有能力自我超越。所以,在21世纪这个靠团队成功的世纪,尤其要记住人际关系的金句——“你怎么看别人,别人就怎么看你!你怎么对人,别人就怎么对你!” 心态教练不但要看人之大,还要感召别人学会看己之大。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自我超越!共赢共荣! 求证真相 许多人一辈子都在钓鱼,却始终不知道,他们追求的并不是鱼。 ——亨利·大卫·索罗 我们平常形容给人家平反或者事件揭密时,就说“真相大白”了。渴望求证真相原本就是人的一种能力,只是因为求证的过程可能会冒风险、会尴尬、会很烦琐,所以大家习惯省略了这个过程,把自己的判断和演绎拿过来直接当成真相。这样做,好处是做事简单、直接,效率快了很多,猜中的机率也很高;坏处是有可能误解别人,甚至误解自己,让人变得自以为是、没有聆听的空间。 要想知道真相,首先要清楚我们自己平常是怎样操作自己的思维系统的。正常人心里时时刻刻都在自己跟自己对话——心理学上称之为“求存对话”,这个对话是保护自己免受外界伤害的。为什么我们相信一件事情?或者不相信一件事情?一定是你心里有一个声音告诉你,我们才相信或不相信。然而,我们心里的声音大部分原本都不是“自己的”!那是哪里来的呢? 通常人们会相信一件事情,无外乎以下这些情况: 因为传说,就信以为真; 因为经典所载,就信以为真; 因为合乎传统,就信以为真; 因为轰动一时、流传广远,就信以为真; 因为合乎逻辑,就信以为真; 因为符合哲理,就信以为真; 因为引证常识,就信以为真; 因为符合先入为主的观念,就信以为真; 因为权威人士所言,就信以为真; …… 你也许会说:“天啊!你说的这些我都不信,我还怎么思考问题?我凭什么去判断呢?” 运用判断、假设、推理或引证等方式,每个人天生都会。这些并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以上这些想法和真相不能同时被人看到,它们属于不同思维空间,必须要有“转换按扭”。如果想找到真相,就必须先放下这些。因为过去的经验和知识都可能成为我们心中的干扰。“放下”就是让自己“倾空”,变成一张白纸,记录当下那一刻客观真实的信息,而非从主观判断出发。作为心态教练不仅要能从被教练者讲述的事实中听到情绪、出发点和假设,还需要有能力从事实中区分出真相,并求证真相。 每天看电视里的《新闻报道》,他们坚持“用事实说话,靠数据说话”,我们以此才能了解真实的世界。而作为教练光看到事实还不行,还要像《焦点访谈》一样“挖掘事实背后的真相”,因为事实并不等于真相!找到真相才能推动文明和进步。所以,心态教练也更关心事实背后的真相。 从前,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农妇上山干活去了,把孩子放在家里。当她从地里回来的时候,打开门看到的景象,一下子让她惊呆了!她的孩子不见了,他们家的狗正在坐在炕上,嘴里充满了鲜血…… 女人愤怒之极,她把狗给打死了! 然而,随后她发现有血滴沿着门口一直沿伸到山上,她感到更加恐怖,是不是孩子被狼……想到这里,痛苦至极。突然,她听到炕洞里面有个声音,顺着声音找过去,最后她发现了自己的孩子很安全地趴在那里。原来在她离开家的时候,一只狼冲了进来,要叼走她的孩子。狗在奋勇搏斗中咬伤了狼,狼逃跑了,狗满嘴是血依然在炕上守卫着小主人…… 狗的悲剧告诉我们,任何时候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事实都不能与真相之间划等号。 在上面的故事里,我们听到的事实是孩子不见了,他们家的狗正在坐在炕上,嘴里充满了鲜血……于是农妇合情合理地推断出——狗野性大发把孩子吃掉了!于是,干掉了狗! 作为心态教练则不能轻易掉进“合情合理”的假设陷阱里,只有求证真相,才是惟一的出路。如果说“合情合理”能接受的话,心态教练就等于接受了被教练者的旧习惯,改变、突破、超越都无从谈起。有位资深教练调侃地说“心态教练就是要不合情、不合理!从不合情、不合理中发现新的可能性!” 探求真相时,还要注意区分被个人情绪加工过的事实。 我做教练过程中,发生过这样一个有意思的案例。 一对夫妇拥有一家小企业。管理中,两人合作不好引发了矛盾,夫妇二人同时来找我教练。 妻子边流眼泪边说她老公如何伤害了自己。 妻子:他(指她老公)不信任我,让我很受伤害。你比如说,他让我去管理财务,我管的很好了,他无故就插手进来,根本不顾及我的感受。3年多了,他经常这样做,我真受不了了! 老公在描述同样一件事情时也显现得很激动。 老公:她办事让我不放心!因为我每次交给她的工作,她经常中途就撂挑子不干了,害得我不得不中途插手进来,我也不愿意管,管了就要重新理清头绪以免把事情办砸锅。 这个时候教练马上叫“停!” 教练:“等一下!有没有发现你们分别在描述同一件事情时,居然有两种版本?那么,那一个版本是真的呢?我现在不想帮你们评判是非对错,如果你们想解决问题就先把各自的情绪放下!不然,抱怨不会中止!” 过了一会儿,二人的情绪都平静下来,开始交流真相。而且两个人惊奇的发现真相其实很简单——就是“他们急于把企业做大,忽略了关心对方!”但是双方都借助工作来向对方发泄情绪,而且他们还不自知。说到这里,双方都觉得很惭愧,其实他们都看到是自己没有留意到这一点,还执著于改变对方,如果再继续发展下去,问题越积累越大,也非常可怕。临走时他们感慨地说“人啊!自省该有多么重要!” 的确,认清自己、认清真相永远都非常重要!“求证真相”是很值得自豪的教练精神,它正如邓小平理论中的“实事求是”一样,是检视人们心态的惟一标准。一切正确的思想往往是殊途同归。因此,我根据自己的教练实践,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来解释心态教练的过程就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教练的情绪资本 人的情感是无法压抑的。 ——米歇尔·奥布莱恩博士 情绪资本影响世界 被欧洲管理协会评为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大师之一的著名学者凯文·汤母森,在他的新书《情绪资本》中剖析:情绪资本包括“外在情绪资本”,就是存在于顾客与外部利益相关人士身上的感受,比如品牌价值、商誉等;另一部分则是“内部情绪资本”,存在于企业内部员工身上的忠诚与感受等。 过去大家认为情绪只是影响一时的,终将过去的。情绪资本的概念则强调情绪是累积的,并形成资本,成为影响企业的优势。因此,如何与员工沟通,如何与顾客建立关系营销,如何营造积极的气氛创建共同的语言和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环节。 可口可乐在上个世纪的一次“败笔”,就能说明存在于顾客中的“外部情绪资本”的力量。1985年,在可口可乐诞生100年的时候,新任ceo罗伯特·戈伊兹塔改变了可口可乐原来的配方,他的新配方让可口可乐更甜了,酸味则减少了。几天之内,可口可乐大批忠实的拥护者毫不留情的指出——“这不像我们所认为的口味”。人们不断拨打800电话,报纸纷纷发表社论,抨击改变配方的做法。他们在45个城市的展销会上,新配方遭到强烈抗议。可口可乐专门找来心理医生,接听800电话,心理医生说“他们听上去就象失去家人一样!”投诉的信件也像雪片一样飞来,传递一个响亮的信息:“想夺走我的可口可乐,没门!”可口可乐多年树立起来的高大形象,在那一时刻受到重创。 为什么情绪的力量如此巨大呢? 我跟许多在市场营销一线工作的资深人士探讨这个话题,他们给我的答案中不约而同地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消费者是感性的!什么是感性?就是带有情绪色彩的!因为没有谁是真正按着理性的思维去消费的、去生活的,除非不消费,只要是消费就是感性的!尽管大家说“现在的消费者理性多了!”也是在感性基础上的理性!比如:你买东西,首先就是自己喜欢的,喜欢就是一种情绪!现代的市场是完全由顾客决定的,顾客根据什么决定?是否喜欢啊!是否愿意买账!除非你有能力教育消费者喜欢上你的产品,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不但企业有情绪资本,个人也有情绪资本。喜欢你的人多就说明你的情绪资本雄厚,同时也说明你有个人品牌,现代很多的明星都是在打造个人品牌,他们打造个人品牌的过程就是在积累情绪资本,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他、爱戴他,因此,爱屋及乌会接受他以及和他有关的更多的产品。 所以,从社会和经济的层面我们就会更加了解现代人的价值取向,也因此会更加重视情绪资本的力量,善用情绪资本、经营情绪资本、管理情绪资本、积累情绪资本,让它为我们的成功和发展服务。 情商 近几年,情商——已经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词。 20世纪90年代初期,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彼德·萨洛韦第一次提出了“情感智能”的概念。他认为,一个人在社会上取得成功,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情绪智能,前者占成功因素的20%,后者占80%。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提出了“情商”(eq)的概念,认为“情商”是一个人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未来的关键品质因素。戈尔曼认为,在成功的要素中,智力因素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情感因素。 情商是指人对自己的情感、情绪的控制和管理能力,以及在社会中的交往和调节能力,相对智商而言,它更能决定人的成功和命运。丹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商》一书中说“情商高者,能清醒地了解并把握自己的情感,敏锐地感受并有效反馈他人的情绪变化,在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占尽优势。情商决定了我们怎样才能淋漓尽至地发挥我们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包括我们的天赋潜能”。 那么,何为情绪呢?牛津词典对情绪的定义是——心灵、感觉或情感的激动或骚动。泛指任何激越或兴奋的心理状态。人类的情绪多达数百种,其间差异细微,可以分成族。例如: 愤怒族:生气、愤恨、发怒、不平、烦躁、敌意、暴力等; 恐惧族:焦虑、惊恐、紧张、关切、慌乱、忧心、警觉、疑虑、恐惧症等; 快乐族:如释重负、满足、幸福、愉悦、骄傲、兴奋、狂喜等; 爱族:认可、友善、信赖、和善、亲密、挚爱、宠爱、痴恋等; 惊讶族:震惊、惊喜、叹为观止; 厌恶族:轻视、轻蔑、讥讽、排斥、不喜欢; 羞耻族:愧疚、尴尬、懊悔、耻辱等。 数百种情绪,驾驭起来谈何容易!但是一个人如果能在这方面占据主动的话,就会具有影响别人的能力,有了影响力也就自然有了领导力。比别人驾驭情绪的能力更强,就占有相对优势。什么是相对优势?比如: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老虎,一个人说“快跑!”另一个系好鞋带说“我只要跑过你就行!”领先就是优势。 在这些文字背后,我们看到无论是叫“情绪资本”也好,还是叫“情商”或者“情感智能”,或者其他什么名称,大家对于“情绪”这种“资源”的重要性的看法是不谋而合的。因为,情商是人内在的素质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的内在素质可以概括为三个商数:智商、情商和逆境商。 智商分内部智力和外部智力。 内部智力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推理力、思考力、洞察力、内省力、创造力。 外部智力包括:知识、经验、技能。 情商的内涵非常广泛,它包括:合作、恐惧、兴奋、独立、自信、自律、敏感、勇敢、怀疑、坚持、爱、目标感、平和……等等。 逆境商包括:掌控力、意志力、分辨力、决断力、抗压力等。 三个商数的功能分别是:智商使人发现机会,情商使人善用机会,逆境使人抓住机会。西班牙人在训练斗牛用的牛时,从小就对它进行素质测试,如果它不畏强暴敢于反击,说明它是具备斗牛的素质,就被定为培养对象。如果它从小就逃避人的进攻,就只能作为肉牛来饲养。人也一样,内在素质会决定外在的表现。哈佛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在企业中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高情商的员工87%业绩表现突出,得到的奖金额遥遥领先,并且他们所领导的部门销售额超过指标的15%—20%;而情商低的人,则很少有优秀的表现,所领导的部门业绩往往低于指标20%。所以,20/80法则告诉我们,成功中20%靠智商,80%靠情商。 前不久,报纸上传出“没有幽默感的经理将被淘汰”的信息,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不去评论其利弊,只是透过信息就可以看到,现代用人理念已经对情商开始关注。因为幽默感可以调剂人际之间的紧张气氛和工作压力,还可以强化团队的合作精神。无独有偶,某一个权威人才机构还透出一个信息:“情商”、“财商”有望引入人才评估。专家认为,现代企业需要智能型的员工,如果企业的员工缺乏智商和情商的综合素质,就会缺乏对市场和客户的应变能力,这样的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然是没有竞争力的。事实上,我们过去很重视发展智商,但现在更要强调情商,因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对情商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成为一个教练型的现代领导,对情感智能的要求也相当之高。 让情绪成为教练的助手 教练与情绪的关系,对整个心态教练过程的影响非常巨大。一是因为教练要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才能成为一面中立的镜子;二是能洞察和善用被教练者的情绪,会让教练过程事半功倍。 情绪是一种能量,同时情绪也是一种选择。可以选择用在正面积极的方向,也可以选择用在负面消极的方向,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选择正面积极的情绪会让人有创造力产生,选择负面消极的情绪也会让人有破坏力产生,而放任情绪也会使人偏离了目标与方向。《庄子》一书中有则事例:有一大舟顺流而下,差点把小舟撞翻。小舟见大舟无人,也没生烦恼。后见大舟有人出来,于是小舟的人烦恼大作,而大吵大骂……故事中的“小舟人”显然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于情绪的选择权,反而把情绪的控制权交给了环境,所以他是被情绪控制着,而不是管理情绪,处在这种状态下的人就不会有创造力产生。 作为心态教练,关注人的心态,为什么还要善于管理情绪呢?人的情绪到底与心态有什么关系?深入了解这一层是至关重要的。 古人讲“正心修身”就是在说“情绪”和“心态”的关系。《大学》中记载:身有所愤怒,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意思是“人在愤怒、恐惧、喜好、讨厌、忧患的时候,心态都不能做到中立”。人与生俱来就有情绪,这不容质疑。而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被情绪控制的话,心态就难以做到客观中立,在行为中就会出现偏差,智慧也很难发挥出来。就会有眼如盲、有耳如聋、有智如愚! 为了能区分情绪能力的高低,国际上把情商(eq)分成若干项指标来评价它的高低。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eq指数是不一样的,eq指数越高越能掌管自己的情绪,生活态度也不容易被情绪拖垮,应付压力和环境变化的能力才越高。所以,情商高的人不容易受外界干扰,做事的成功率也很高;情商低的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经常节外生枝,结果做事的成功率也很低。我们不会评价情商高低的好坏之分,反而会从创造力的角度去看它的价值。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情商的高低会影响智商的发挥,也会影响被教练者的执行力,因此,我们要运用心态教练的能力支持被教练者提升情商,打造成功的素质。同样,教练的情商也会影响教练技巧的发挥,只有心态教练自身的情商达到很高水平,才能从容不迫、洞悉先机,才能客观中立、反映真相。因而,作为心态教练先修炼好自己的情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另一方面,心态教练在教练过程中,从情绪角度切入既能真实准确,又能快速有效。教练时,除了听客户的说话内容外,同样重要的是区分客户的情绪。客户的情绪能告诉你他此刻的态度是怎样的,他的心情和感受如何,他的话里有没有别的含义,以及他对人对事的看法,为教练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让你能及时作出回应。 情绪像是一匹烈马,需要良好的驾驭能力。驾驭的好情绪会让人增加感染力,充满激情,对人热情,很容易帮助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更容易成功;驾驭的不好,情绪泛滥也会破坏人际关系,造成许多负面影响,甚至影响人的行动力,导致失败。成功的领导人一定是情绪管理的高手,他们不但能管理和调动自己的情绪,而且还有能力管理和调动了别人的情绪。 所以,成为一个教练式的领导不仅是掌握一些教练技巧和工具,更重要的是拥有情绪管理的能力。情绪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既能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也能认识和管理别人的情绪。 因此,教练对情绪的认知和管理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其一,认识自己情绪的能力。人的情绪是对外界的事情、观念、经历或其他刺激的反应。教练要提升洞察力,先要有能力洞察自己的情绪。 其二,管理自己的情绪。作为教练需要随时可以迁善自己的情绪,因为教练的焦点是在被教练者身上,教练的情绪要以支持对方为中心,不能及时迁善要么遗失战机,要么会破坏双方的教练关系。 其三,认识别人情绪的能力。教练要对客户的情绪反应有高度敏锐的洞察力。高水平的教练能随时发现对方的情绪变化,以此洞察心态变化。 其四,管理别人情绪的能力。不能管理别人的情绪就不能成为心态教练,也不能叫做教练型的领导。心态教练的第四步骤“创造心态张力”,就是要把被教练者的心态从不协调、甚至消极调整到积极有创造力的一面。心态的迁善,也是情绪的迁善。所以,情绪管理是心态教练的重要工具,高情商会让教练从容进退、游刃有余。 此外,情绪管理还能加强教练的能量与感染力。能在教练低沉的时候自我激励,及时自我调节,与对方达致和谐的教练关系。 如果要更具体的识别情绪,还要再进一步区分,人的情绪大致的分类无非是喜、怒、哀、乐、忧、思、惊、恐八大类,而落实到对待工作生活的具体细节中,教练需要调动的积极情绪有哪些呢? 以下是列举的引发正面情绪的几个方向: 坚定:永不放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对目标坚定不移的信念; 挑战:面对困难勇敢地挺身而出,即使胜算不高依然冲劲十足; 热忱:对自己的公司、产品、理念和想法感情强烈且兴趣浓厚; 激情:具有旺盛的活力和忘我的创造力; 付出:对自己的工作有使命感,愿意无条件去做到最好! 决心:无论遇到任何挫折和困难,都不会动摇,不会退缩; 乐观:在任何境遇下,都能微笑面对人生,并从生活和工作中发掘乐趣; 爱心:与人为善,真诚的关怀,博大的包容,无私助人的情操; 自豪:对自身价值或团队成绩深感认同,以之为荣耀; 斗志:旺盛的企图心,无畏的竞争意识。 活在当下 学习心态教练的人很喜欢说“活在当下”或者“在那一刻”等类似的术语,意思是人要活的有效就要活在现在,既不是活在过去也不是活在将来,只有现在才是惟一真正能做点事情的平台。然而,活在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说蛮困难的,就凭这一点能做到,人生都会精彩许多。 某人为逃离猛虎而坠入悬崖。他抓住一根藤条,却发现有一个狮子在悬崖底下张开血盆大口等着他,再向上看有一黑一白的两只老鼠,正用力地咬着藤条。这时,他在悬崖边上发现一颗鲜美的草莓,就毫不犹豫地吃下临终前最后的美味。 其实,这个故事说的是人的生命。从我们诞生那一刻开始,苦难——就像饥饿的老虎一直追赶着我们;死亡——就像一头凶猛的狮子,一直在悬崖的尽头等待着我们;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就像黑白两只老鼠,不停地用力咬着我们暂时栖身的时间之藤;总有一天我们会落入狮子的口中。既然知道了生命中最坏的情景是死亡,最好的选择就是安然地享受现在,只有放下过去和未来的所有干扰才能让生命过的有质量。 生命是由一系列的“现在”构成的,生命赋予我们的一切资源是要利用而不是等待。发掘一切可以利用的可能,学会简单生活,才能构筑美好的现在。 一位年轻的画家把自己的作品拿给毕加索看,毕加索指出了几个需要修改的地方,年轻画家说“谢谢你!我明天就改过来!”毕加索问“为什么要明天?要是今天你就死了呢?”很多人跟这个画家一样,他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悔恨过去和恐惧未来上,然而过去使人消沉,未来使人焦虑,只有现在才是最真实的,只有现在才充满五颜六色的光彩! 活在当下是一种能力,也是高情商的表现,人只有暂时放下欲望、放下干扰、放下情绪、甚至放下思考的时候,才能全然感受生命在霎那间的存在。而生命中其他时间完全被大脑中的念头、想法淹没了,人从生到死每天有5万—8万个念头,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真正活在当下就只能投入和专注的去做每一件你想做的事情。 人类有六大恐惧:恐惧贫穷、恐惧批评、恐惧疾病、恐惧失去爱、恐惧年老、恐惧死亡。如果不能学会活在当下,你将在恐惧中完成生命的历程! 所以,如果你想成为那少数觉知的人、活的精彩的人!切记——现在!而且你能拥有的只是现在。除了此时此刻,你别无选择。 禅外说禅 禅的境界让人梦寐以求,同时它也是一种自我提升的工具,助人净化心灵、萌生智慧。 禅学是一种东方的修养之道,强调活在现在,其目的就是通过静心、修炼,放下情绪,使人悟到更多。禅是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的东西,因为它的核心是——“空”,“空”代表“无限”,有任何的可能。 一个学禅的弟子问他的师父:“师父,什么是禅?”师父回答:“禅是扫地的时候扫地,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弟子说:“啊!太简单了!” “没错!很简单!可是很少有人能做到!”师父说。 禅的智慧源源流长,关于禅的故事也流传很广。 同样有人问智洪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 智洪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 空中,梧桐落叶飘零;眼前,萧瑟秋花凝霜。“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一秀才问。赵州禅师淡淡地说:“不雨花尤落,无风絮自飞。” 秀才接着问:“怎样参禅才能开悟?” 赵州禅师说:“对不起!我不能告诉你!我现在内急!需要上厕所!” 秀才:…… 赵州禅师:“老夫一把年纪,被人看成为古佛,可是撒**这点事情还需要亲力亲为,无法找人代替。” 秀才恍然大悟:禅是一种境界,一种体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禅的感悟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必须自己亲口尝一尝。 唐肃宗问慧忠国师:“你跟六祖慧能学到了什么禅法?” 慧忠指着天上的白云说:“陛下,你看天空中那片白云,是钉着呢?还是挂着呢?”…… 云,没有挂碍,没有羁绊,能够自由舒卷,任意飘游,随时变化。同样,禅无法定,自由,活泼,生动。所以,禅者的生活,洒脱,逍遥,自在。 禅,早在唐宋时期便开始向我国的周边国家传播。在日本,禅宗被认为是他们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禅的精神渗透到日本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禅更以独特的东方神韵,超然物外的飘逸洒脱,不可思议的睿智心慧,风靡西方社会。欧美各地的坐禅中心如雨后春笋,“禅学热”经久不衰。 禅,为何有如此魅力? 因为,禅的精髓是智慧,禅的实质是智慧,是东方文化特有的大智慧。禅的智慧就是对社会事物本质的感悟与把握。禅可以滋润我们的心田,使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与机趣。 禅,之所以被称为东方大智慧,关键在于它的思维方式。禅的思维是直觉思维,或者叫“灵感思维”或“顿悟思维”。我们每一个人都体会过直觉的神奇与灵感的美妙,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受,这就是——禅。禅赋予我们的是生活化、实用化的智慧。所以,禅的智慧是宇宙真谛在人的精神中的直觉感应,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天地大道的体现。禅的思维并不神秘,每个人都能将这种直觉开发出来,达到顿悟。 善识身心语 从现在开始,用你拥有的东西,做你能做的事。 ——西奥多·罗斯福 阅读别人的身心语 弗洛伊德指出“没有人可以守得住秘密。如果他闭上嘴不说话,也会用指尖喋喋不休地表达出来,每一个毛孔都会显露出违背意志的信息。” 语言和声音,在人际沟通中显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我们应当充分意识到,在和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更多的信息是通过身体来传达的!如科学研究表明,在所有的交流过程中,55%的信息都是通过你的行为举止来传达的! 国外一所大学的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得出一个结论:他们发现人们听故事时,如果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能够看见讲故事人的手势,他们对故事理解的准确度要比单纯听到声音时增加10%。 每个人不管是高兴或者难过,健康或是多病,悠闲或是忙碌,自信或是紧张,充满热情或是厌倦乏味,惊恐不安或是充满自信,都会通过你的身体语言把这些信息透露出来。作为教练而言,要有能力透过身体语言来洞察人的内心世界。我们人所有的情绪,都会被翻译成一些身体语言和声音表现出来!不被翻译出来的就不叫情绪,所以,通过人的身心语来观察情绪,是捕捉对方信息的一条捷径。比如一个人在谈话中手足无措,我们就能感受到对方的紧张、担心、没有安全感等;而一个人如果是抓耳挠腮的样子,也能感受到他的无奈、着急或焦虑等。通过这些都可以观察出其内在的情绪来! 事实上,前面我们讲到立体式聆听时,不仅要听内容、听语调、语速、节奏,那些实际就是身心语的一部分。擅长阅读别人的身体语言,看出被教练者是否开放、坦诚、积极、热情……或者不安、焦虑、抗拒、封闭等,是教练的必修课。这些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全方位互动,都能帮到教练去搭建教练平台,并和被教练者更有效的建立信任关系。无论是在讲台上、在大街上、在饭店里、在社交聚会上……能看明白别人正在用身体语言说什么,就能有助于互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的身体语言非常丰富,可细分为许多种,时而相伴出现,时而单独出现,错综复杂,需要教练综合把握整个身体语言,才能了解客户的真实信息。 身心语的分类 人常见的身体语言的表达方式包括了行为语言、肢体语言、脸部表情、语气、态度、非语言信息等等。什么是行为语言?比如有个同学很爱学习,他会做些什么呢?每次上课都坐到第一排!肢体语言呢?比如同学在听讲中频频点头,或者翘着二郎腿,抱着肩膀都是在传递着一些信息。 作为心态教练如果不关注这些,会错失很多教练到对方的机会!同时,教练的身心语也会反过来影响到被教练者,经常留意会发现很多重要的细节。 听了陈安之的演讲能让人热血沸腾!他是一个善用肢体语言的大师!通常在一些成功学书籍的封面上,或是影像宣传资料上都能看到他很夸张的动作,能感受到他的那份激情和狂热;演讲时他的声音和肢体语言配合的也非常到位!让人感受到他身上极强的感染力!并以此激励到在场的人。作为教练的身体语言和声音也同样要起到这样的作用! 脸部表情是人们传递信息最丰富的地区,从中你可以看到喜怒哀乐各种心情。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人的眼睛我们也能看到更多的内心世界。神经语言程式学的一些成果表明,眼球走到不同的方向代表不同的信息。例如: 我们的思维和感觉去到不同时空和方向时,眼球在眼睛里的位置是不同的。比如: 回忆过去的情景“星期天你去哪里玩了?”(关于过去)——眼球在右上; “当你成为一名心态教练时你会怎么样?”(关于未来)——眼球在左上; 烤鸭是什么颜色的?(关于视觉记忆)——眼球在右上; 所以,你平时可以去注意对方讲话时眼神的变化,判断他在想什么,或者是否在讲真话。再如: 昨天酒吧那首歌是什么旋律?眼珠在哪里?(关于听觉记忆)——眼球在右中; 那件牛仔裤的手感怎么样?(关于感觉)——眼球在左下; 让你想象北冰洋的海滩什么样?(关于视觉构思)——眼球在左上; 当你问一个人问题,他的眼神左右飘忽不定时,你有什么感受?他在说谎! 用这个工具判断对方的心里活动很方便实用! 还有些炉火纯青的超级教练,通过别人的相貌就能看出其性格,并识别其固有的心智模式,当然,这是比识别身心语更深的经验了。 擅长运用身心语 教练不但要有效识别身心语,还要擅长运用身心语。人与人之间的身体语言是互相影响的,教练不但要留意客户的身体语言,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教练本身的身体语言对客户也是一个回应。所以,要运用身心语搭建教练平台,就要在如下方面和被教练者保持一致: 1)表情——根据对方的表情来决定你的表情。如果对方表情很痛苦的话,你就不能大笑,至少是中立去接近对方,或和对方保持一致。同对方的眼球转动频率以及转动的方向也保持一致。 2)姿势——要看身体和腿脚的位置及其重心分布;胳膊、双手及手指的位置;双肩的姿势以及头偏向哪一边。 3)呼吸——呼吸的频率和位置,用胸部呼吸还是用腹部呼吸。 4)移动——对方身体移动的空间和移动的节奏。 5)声音——所用词汇、表达的速度、音量、声调、语言类型等。 6)语言风格——使用一样的语言风格,如:“我看见……”是视觉语言;“我听见……”是听觉语言;而“我感受到……”是感觉语言。 在细小的地方与被教练者匹配会向对方传递一种信号——你们很相似,你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想法和表达方式,于是,他就很愿意敞开心扉,跟你去谈内心深处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用的身心语,有时不由自主就会表现出来,这些也要多加留意。比如习惯板着脸说话,给人难以接近的感觉,这种人就要多微笑,微笑给人一种智慧、自信、容易接近的感觉;也有人习惯抱起肩膀眼神游离地说话,更容易排斥别人,这种人多注意身体前倾、目光注视表示尊重对方讲话,给人认真倾听的感觉;握手的力量也可以传递很多信息,适度的力量可以让人感觉到自己是有力和热情的,而过大的力量则让人感觉到有挑战和试探的意味,太软的力量让人感觉没有自信。 《易经·辞下》中有一段很经典的话,翻译过来是这样的——“想背叛你的人说话会有惭愧的表情;心中有疑虑的人说话会杂乱无章;有修养的人说话少;浮躁的人说话多;诬蔑善良的人,说话游移不定;有失操守的人,说话含混不能直截了当。”这只是古人的总结,想发现更多就要自己去积累。 洞察身心语说白了,就是“察言观色”,每个人天生都会,用心去锻炼就能成为很好的工具! 第五章 心态教练七条定律 你解决了哪个行业最棘手的问题,你就会成为哪个行业的高手。 ——博恩·崔西 心态教练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式,也是一种升华的智慧。七条定律是团队管理中方便实用的行动指南,也是心态教练的行动法则。它是一些有关人性的规律,人的本性不变,它就不会过时。用七条定律来检视我们的管理实践,就会对照出自己的差距。平常很多企业领导者问我“我的差距在哪里?”就在这里!第一定律——简单定律 事情的难易程度是由人们对他的态度决定的。 ——迈克尔·波特 人总是会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事情越复杂,就越难看得清楚,人就越容易迷失。企业的管理者最容易犯这种错误,不断将管理架构层层叠叠,制定出种种不必要的条文规则,以为这样就可以将事情做好,结果适得其反。聪明的人是能够将看起来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的,能够抽丝剥茧把精要的事项抽出来,能找到关键点就能花最少的力气达到最大的效果。 任何事情都肯定有更简易的方法,任何问题都肯定有更简单的答案,越简单就越容易找到核心,越容易达致成功。 关于简单 什么是简单?很多人会问这个问题!其实,问这个问题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简不简单是你的选择,一切由你决定! 假设你坐在一艘小艇上,刚好小艇驶到了湖中心,突然底部漏了一个洞,你会怎么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先把洞堵住啊! 简单不意味着单纯,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智模式。而且简单永远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一个标准衡量这个是简单,那个是复杂。简单是有方向的,这个方向就是我们的目标。只不过是我们选择了一个简单的方式达成目标而已。 做到简单是一个追求卓越的过程。我们生活中听过很多这样的故事,他们是一些传奇的人物,在人们危急的时候,突然出现解决了一些困扰大家的难题,结果那个人用的办法又特别简单,而且他的人又非常随和、平易近人。最后你猜猜人们的焦点会去到哪里?自然是这个好像大侠的人身上——他是谁?他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水平?怎么练出来的?人们的思维也因此开始复杂起来了,“他有什么特异功能?”“他有什么秘诀?”……往往这样看问题的人都是一些复杂的人。他们的复杂是因为习惯平庸,对自己没有很高的要求,于是,对于“捷径”永远都是那么的敏感,甚至他们相信真的有一天会被从天而降的好事砸晕,所以,他们的梦想就是热衷于设计出越来越复杂的方法,想因此而功成名就。其实,就像一位印度的哲学家说的“不要把生命复杂成技巧,复杂成方法的生命会丧失所有喜悦的芬芳!”意思就是说,真的有一天你靠侥幸的方法让好事从天而降,发生的一切都是你想要的,你真的得到了你梦寐以求的一切,但并不是靠你去挑战、有所突破得到的,你的内心深处并不会感到震撼,并没有因此开始欣赏自己和得到满足,并不会得到那份自信和真正的快乐,事情发生是发生了而这种感受却不是你想要的,它又有什么价值呢?原来,我们想要的东西竟然因复杂而越走越远了,与其逃避现实,不如去面对挑战;把事情搞的复杂化,不如简单的下个决心,勇敢的面对风雨,不正是那些风雨才能让我们见到生命的彩虹吗?人真正难以达到的不是看得见的标杆,而是那种通过心灵的历练,达到自我实现、“炉火纯青”的境界,所以,做人不必那么复杂,凡事追求卓越,不断自我超越,一切将如期而至。 还是心态 事情发生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事情的心态。有一个世界500强的公司,建成了一栋摩天大厦,刚刚搬进去办公,每个员工都非常开心。一段时间以后,负责行政的副总裁听到了很多抱怨,原因是大厦的电梯实在是太慢了,已经开始影响了正常工作。事情一出,总裁马上召开办公会议研究对策,结论是请5家顶级的楼宇服务公司来投标解决这个问题。5家公司标书中的方案简单概括如下: 第一家公司的方案是——更换电梯的操作系统,因为现在这个操作系统比最新推出的操作系统落后了,而新操作系统也不会提升速度。 第二家公司的方案是——增加电梯管理员,每个楼层配备4名管理员,24个小时轮流值班,服务上下电梯的人流,避免有人重复按“叫梯键”或按完离开,浪费上下时间。 第三家公司的意见是——花50万美圆,换一部高速电梯,三个月时间就可以更换完毕。 第四家公司的设计是——在大厦外部安装一部豪华观光电梯,既可以解决到大厦顶层旅游观光的问题,又便于有急事的员工,优先乘坐这部电梯。 最后一家公司调查完所有抱怨的员工发现,他们普遍对新大厦的物业服务不满意,停车场控制系统经常出错耽误时间,餐厅的自动刷卡机也总是出现问题,凌晨2点以后没有空调……等等,而且这家公司还发现一个秘密——这个大厦的电梯是世界上目前速度最快的!也是最先进的!于是,这家公司的方案是——由他们承包了大厦所有的物业服务设施的维修工程,而且是长期的合作! 你猜,最后哪家公司会中标?很显然是第五家公司中标了!他们是该项目中最大的赢家,他们赢在了心态上。对于第五家公司来说,前面四家公司的方法可谓是复杂,因为他们想当然地绕过了真正的原因——员工的不满。第五家公司简单的原因是,他们把焦点放在追求服务的卓越上,不是光为了赚客户的钱,他们也为客户省了钱,而且还帮助客户发现了事情背后的真相,他们赢的理所当然。 然而,你的管理属于哪种风格呢?如果你也正在一个复杂的怪圈中,不妨问问自己,是什么心态导致你如此复杂呢? 复杂不值得崇拜 世界著名的日用品大王——宝洁公司发现,他们过去的20年间,在全球市场上推出了31种海飞丝洗发水,52种佳洁士牙膏……宝洁总裁得克·贾格尔在《商业周刊》上发表文章说“这些年,我们真是难为消费者了!” 在创新口号的推动下,那些隐藏在创新背后的敷衍心态也在制造复杂。宝洁发现,过去他们的执行系统非常的复杂。例如他们在搞产品促销时,会有赠送金鱼这样希奇古怪的手段。而且,所谓“创新”的结果是,他们改良的产品和新推出的不同型号的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如果创新的结果是把消费者搞得眼花缭乱,消费目标并不清晰,我想绝对不是生产商所想见到的。然而,事实如此,我们从中又有哪些启发呢? 首先,企业中使工作复杂的原因并不是外部环境,而是内部成员的心态。每当团队遇到困难的时候,人们最常说的就是“外部环境很严峻,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是的,这些我们并不否认,但是有一条最简单的规律就是——所有竞争对手永远是面对同一个环境、同一个市场,谁先接受了环境,谁先面对了挑战很重要!面对的人很简单,只有一条路可走;不面对的人则很复杂,他们有千千万万个理由。于是,企业能进步一定是有一部分人在不断面对挑战,不断解决更高难度的问题,让企业登上更高的台阶;工作变得复杂也一定是有一部分人在逃避挑战,利用复杂来维持相对舒适一点的环境。然后,这些人就制造出“对事不对人”、“这次没做好,下次一定做好!”……等等使事情更加复杂的观念。所有的事都是人搞出来的,“不对人”如何能解决呢?所有的“没做好”都是因为有差距,不学习不面对如何能进步呢? 其次,对于改变的态度是复杂的根源。心态教练就是因剧变而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如其来的改变面前,每个人的心态反应千差万别、方向各异,而团队如果能有效发展的话,就必须把这些心态统一到一个共同的愿景上来。不能统一只能复杂。这里面就会出现利益、观点和行为习惯的冲突与碰撞,而根源只有一个——就是面对改变的心态不同。 最后,无效的沟通导致事情更加复杂化。团队中无效的沟通主要体现在工作目标不明确上,最明显的是挑战的目标太多,缺乏重点。比如一家公司要求员工同时兼顾37项目标,其实等于没有目标,每天做一个,一个月都做不完。也许公司的领导层的目标是清晰的,但要让基层的员工弄清目标,意味着我们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完成;有的公司有目标,员工带着目标去工作,但是没有定期的反馈,他们又很快失去方向了,等上司和他们沟通的时候,事情已经复杂化了,反而需要更加多的沟通,如此雪上加霜,事情就会复杂再复杂,管理也会更烦琐。还有的复杂化是因为,领导经常以紧急的事情代替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事情同样因为时间的流逝,又变成更紧急的事情,总有如此紧迫的事情追着,沟通的时间变得更加的宝贵,最后不得不把沟通变成快速收集信息,结果沟通流于表面,人们对问题缺乏深入的理解,更麻烦、更混乱的事情又应运而生。 简单需要原则 有句话说“不经过复杂的简单是苍白的”。在做心态教练的过程中,要做到简单也不容易,因为简单是需要有原则来指导,不是盲目的简单。然而一旦做到了简单,你的教练水平会青云直上,融会贯通。简单定律的第一个原则——一致性。 对于个人来说一致性就是“知行合一”,对于团队来说就是“目标统一”。 个人的一致性包括: 身份——你是谁?如何定义你自己? 信念——你的价值观是什么?你怎么看待事业、生活和人际关系? 能力——你所掌握的做事方法和技巧? 行为——你的所作所为?你的一举一动? 环境——你现在所处的环境?你想在哪里? 成就——你要实现什么?已经做到了什么? 一致性就是指上面六个因素是统一的,完全是朝同一个方向排列的。能做到“一致性”的人,将拥有更大的力量。能做到“一致性”的教练,将拥有更强的穿透力。能做到“一致性”的团队领导,也会拥有更强大的领导力。那么,怎样才是做到“一致性”? 例如:假设我是一个好的心态教练。 身份:我是一个好教练。 信念:我永远都会追求卓越。 能力:我拥有出色的沟通能力和洞察力。 行为:我每次面对被教练者都很专注、很认真,每次都能支持到对方,每次做教练都有一些进步。 环境:我现在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教练,很受欢迎。 成就:我运用心态教练成功地帮助了很多人建立了积极的生活方式。 这些元素,因为一致所以统一,因为统一所以更有爆发力。简单不需要有欺骗,也不需要有借口,简单就是真诚、表里如一、坦荡荡,只需要坦诚的遵循一个原则朝一个方向去走,于是简单也很轻松、很方便。 团队的“目标统一”是指团队成员各自的目标加在一起,和团队的大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检视一个团队是否“目标统一”?只需要问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我们准备做什么?”;另一个是“我准备做什么?”。问完之后,就知道二者是否是统一的。 如果团队里的目标不统一、不一致,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出在心态上,因为在技巧上,无论什么样的个人目标都可以先通过团队的目标来实现,如果真的是完全对立,那么这个成员要么早已经离开,要么正准备离开,所以,成员和团队目标不一致——只能说明心态上不能达成共识!而做为团队的领导者,目前需要做的工作就是不断调整这部分人的心态,让个人与团队能实现共赢,目标达成共识。做到了团队所有人的“目标统一”,管理团队的工作也就变得简单了。简单定律的第二个原则——面对真相。 每个人都有一个能力范围,在这个范围内人会有安全感,做事有把握,我们就把这个空间叫做“舒适区”。个人和团队每次的突破和超越,都是通过走出“舒适区”而实现的。然而,走出“舒适区”也需要付出代价,就是要面对痛苦、不舒服、不喜欢……等,有很多不好的感觉来配套,所以,大家就会逃避,不愿意去面对。无论是心态教练还是教练型领导者,都是主动超越并追求卓越的一群人,他们的特点就是在任何的挑战中创造非凡业绩,就是《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所指的——第五级领导者。因此,面对真相极其重要,好像是空气一样,离开了就会停止不前。面对真相最重要的几个方面: 1)面对个人利益的贪图。当领导者或教练自己掉进利益得失的泥潭中不能自拔的时候,要有能力面对自己,才能放下自我,拿到力量。 2)面对炫耀个人魅力。人一旦进入炫耀个人魅力的误区,便产生局限,自以为是,抗拒变革,否定别人的看法和可能性,更不愿意接受团队的共识,最可怕的是不能听到真话,不能坦诚沟通。 3)面对只说不做的情况。只说不做没有任何执行力可言。在企业里典型的表现“以案头工作代替了行动”、“以讨论和规划代替了行动”、“以企业信条代替了行动”等等。 4)面对只做不想。没有时间去做反思,就容易偏离方向,只有“审慎思考”,才能“贯彻到底”。 5)面对没有效率。高效的团队就是成功的保障。一个反应迅速,随时应变的团队是需要挑战的。 6)面对没有立场。太在意个人得失就会失去立场,没有立场的领导者无法领导出卓越的团队。 7)面对不完美。完美不等于卓越,完美是不切实际的期望,而卓越是每次超越自己的现状。 8)面对自己是错的。这一点是大部分领导者不能容忍的,但是能超越这一点的领导者就会是出类拔萃的。 对于简单定律,要做到并不需要更多的技巧,反而需要更大的勇气、毅力和决心。 第二定律——短板定律 劣势决定优势,劣势决定生死,这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法则。 ——山姆·沃顿 短板定律: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 把一个企业比作木桶,它的木板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质量管理、领导者的素质、企业文化等。而把一个人比作木桶,他的木板则包括:知识、技能、心态、素质、执行力、外貌、学历、成就、理想、兴趣等。作为心态教练,我们更关注人短板的部分,也就是人隐藏的潜能所在,它们是通过教练过程可以提升并影响人一生的东西。 短板在哪里? 承认错误是一个人力量的源泉。 ——l·特里有一次,我和一位资深教练开玩笑,我说“心态教练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他说“是啊!心态教练是专门揭你的短,先把你的短板找出来让你面对!” 美国亨利食品公司总经理亨利·霍金士先生,有一天突然从化验报告单上发现,他们生产的食品配方中起保鲜作用的添加剂有一定毒性,虽然毒性不大但长期食用会危害人体。他想,如果悄悄地去除保鲜剂就会影响新鲜度,如果公布于众,就会引起同行的反对。经再三考虑之后,他决定最后宣布这个事实。结果,在美国掀起轩然大波,一场争论持续4年,搞得亨利公司几乎倾家荡产,最后在政府和消费者强烈的支持下,他们才又东山再起,一举成名,并步入世界500强的行列。这种自我揭短的勇气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那么,我们的“短板”都是些什么呢?这要因人而宜,而大部分人是关于心态、信念、素质这方面的东西!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从小到大,大部分人都经过小学、中学、大学等系统的教育,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之后又可以通过自学,不断深造。这部分能力好像电脑的应用软件;而心态、素质这部分能力,就像电脑的驱动程序一样,没有它们很多应用软件无法启动,但是我们竟然没有一个平台可以学到这些东西,只能靠在“社会大学”里摸爬滚打,自己去总结,甚至付出惨重的代价,于是,从心态教练的角度,我们把这部分暂时欠缺的能力称为“短板”。 通常我们的短板都有哪些呢?主要的列举如下: 不良习惯——指对健康、生活、工作、实现人生理想没有帮助的习惯,或者是起反作用的习惯。诸如:懒散、嫉妒、酗酒、依赖电视、没承诺、浮躁、不尊重人、利欲熏心、自私自利……有些人已被这些习惯所束缚,成为了习惯的奴隶,遇到事情就立即掉进习惯的框框,无法掌控自己。所以,习惯有时是很可怕的,习惯对人的影响远远超过大多数人的理解,人类的行为95%是习惯作出的。一个成功者和失败者最大的差别就是习惯不一样,拥有的不良习惯越多,离成功越远。 贪婪——传说,以前海南的椰子都是用猴子来采摘的,人们怎么抓猴子呢?就拿一个很长很重的大瓶子,瓶口只能勉强伸进去猴子的手,而瓶子里面却很大。农民把一些花生米扔进去,作为诱饵。猴子来了,把手伸进瓶子,抓一把花生米想走,怎奈攥起拳头的手无法从瓶口中拿出,拖着瓶子又走不动,它又不肯放下,最后被农民抓住沦为奴隶。人性的贪婪也是如此,过度索取就会沦为自己欲望的奴隶。 恐惧——恐惧可以使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一生无所作为。然而,恐惧是无辜的,它就好像上帝跟人搞的一个恶作剧一样,让人哭笑不得。据调查,人们恐惧的事情中:40%从未发生过;30%是过去的事情;12%是担心健康;8%是相当值得忧虑的;其中4%又是完全不能控制的。因此,我们恐惧的事情中高达96%是无谓的焦虑,杞人忧天! 懒惰——懒惰最具有破坏性,它会让你制造借口、拖延逃避、一切事情合理化、看不到可能性,最后导致人自卑、颓废、丧失进取心。 消极情绪——情绪有两面,一面是积极,一面是消极,提到情绪我们大多指消极情绪,因为积极的情绪我们容易照单全收,不能接受的就是消极情绪。其中包括:指责、愤怒、痛苦、郁闷、懈怠、无奈、逃避……等等。消极情绪不会产生创造力。 上面所指的这些短板也就是人性弱点的部分,对人影响很大的主要有这些。它们不会被消灭,只能被提升。 取长补短 人孰能无过?然智者与善者自错误中获得智慧。 ——普罗塔克 短板定律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不是现实中的短木板和长木板,这里指一个人与优点相比的缺点,与长处相比的短处,而且它们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定律中的短板和长板是相对的,都会不断的提升,长短对比关系也会不断的变化。 短板定律用在心态教练中有两种作用。第一个作用——是以己之长补己之短;另一个作用——是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以己之长补己之短,就是“扬长避短”。“扬长”是发挥优势,“避短”不是逃避短处,而是利用长处来避免短处造成的影响,争取达到最好的表现。 20世纪最伟大的ceo——杰克·韦尔奇,从小就有口吃的毛病,而且也因此碰到过不少尴尬的场面,但是,韦尔奇从未自卑或忧虑过,因为他的母亲告诉他“这是因为你太聪明了,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舌头可以跟得上你这样聪明的脑袋瓜。”他充分相信母亲的话,认为他的大脑比嘴转的快。在他当运动员的日子里,他的个头几乎是整个球队中最矮小的,但当时的韦尔奇一点儿都没有察觉。直到几十年后翻看以前的照片的时候,他才突然发现,那时侯的自己简直象个小虾米。母亲帮助他建立了充分的自信,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让韦尔奇弥补了所有不足之处,从小茁壮成长。 杰克·韦尔奇的天资并不是最出色的,但是他从小到大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就是因为他有一个懂得教练艺术的母亲,让他在不经意间做到了——以己之长补己之短。 那么,如何做到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呢? 方法之一:合作共赢。《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再加上诸葛亮等英雄,就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他们当中的每个人都有明显的长处,也都有明显的短处,但是没有人计较短处,而是放下小我、申明大义,从无到有建立了三足鼎立的蜀国。 方法之二:善听回应。越能听到不同声音的人就越是自信,而且也越能进步飞快。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有名的开明君主,身为一国之君,他多次在众人面前倾听大臣们的谏言,而且能虚心接受,引以为戒,他同样创造了中国历史上鼎盛的唐朝。 方法之三: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美国建国20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善于学习别人长处的人,能更快地成就自己。学习不是评判、不是挑剔、不需要恐惧,而是吸纳和包容,没有包容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学习。 我在培训中发现很多学员对自己的短板不满意,我就很喜欢跟他们开玩笑,“你对自己这么多的不满意都做到现在这么好,如果能提升你的短板,岂不做的更好?”事实也是如此,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只有不断自我完善的人,只要能知己知彼,就能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不要掉进短板的误区。短板定律绝不是为了把焦点放在短板上,而是如何通过短板的进步令长板发挥更大的作用,或者长、短板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让人的缺点不要干扰优点的发挥。不断章取义地学习,就不会掉进短板的误区。 1)不要盲目的补短。有些企业和个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都没建立起来,就忙着去补短,意思就是你的木桶连水都没装,何必急于补充短板呢? 2)不必过分强调均衡。人无论怎么补永远都会有优、缺点。一旦达到均衡了,又会在均衡的基础上再出现新的长、短板,或者有人过于追求均衡,变得没有了特点、没有个性。所以,要先弄懂短板的哲学,再来加强短板也不迟。 3)不要把补短变成口号。变成口号之后不但不能补短,连长板也会受影响。 4)永远不会把补短变成主业。有些企业连吃饭问题都没解决,更谈不上补短,还有的企业矫枉过正,把焦点偏离到补短上面,反而影响了发展,总之记住一点,短板永远排在次要和辅助的位置。 第三定律——逆商定律 逆境是磨炼人的最高学府。 ——苏格拉底 逆商是逆境商数的简称,英文是adversityquotient,缩写为“aq”。这个概念走入心态教练领域是因为一本书——保罗·史托兹的《让逆商aq克服逆境》,史托兹先生在书中指出:“为什么许多非常有天赋,智商很高的人在远远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时就停止不前了呢?”这些也正是我们心态教练非常关注的问题,所以,逆商定律为心态教练提供了强大的力量和理论依据。 看不见的逆商 逆境商数的研究成果,来自认知心理学、神经病免疫学、神经生理学等三大科学。包含了世界上500多项研究成果的结晶,是几十位科学家十九年共同努力的杰作。20世纪90年代,保罗·史托兹博士最早提出这一理念,经过十年的实际应用,获得了广泛认同。 保罗·史托兹博士把逆商的核心理论分为四个部分:掌控(control);起因和责任归属(originownership);影响范围(reach);持续时间(endurance)。根据四部分的英文字母的缩写,我们分别用c、o、r、e代替它们。这四部分的指标决定了一个人逆商的高低,每一部分具体的含义如下: c——掌控(control)。就像我们电脑上的控制键,显示你对逆境和挫折的控制能力。是指面对逆境的心态,而不是指能力本身。高分的人对逆境的掌控能力很强,不是说最后他们一定会战胜逆境,而是不管能否战胜逆境,他们都对自己充满信心,勇于面对;低分的人遇到逆境处于停止或退缩状态,他们属于平时常见的喜欢逃避的一类人,过大的逆境会让他们的生活一片黑暗。高掌控者说“一定有办法!我就不相信做不成!”低掌控的人说“我不行!我没有办法!怎么办呀?”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有的人为自己有一份“国营”工作而庆幸,我有了“铁饭碗”,而那时因没工作下海经商的人,面对的逆境是冷嘲热讽,甚至不被家人理解。从那个时候坚持过来的人当时都有什么表现?很坚定相信自己选择的人,c值一定很高!做一段就退缩的,c值一定很低! c值越低越感觉难以控制环境,面对逆境表现得不知所措、无能为力,甚至出现宿命的倾向。c值越低就越有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自己内心的不安作斗争,从而令自己筋疲力尽。 o=o1o2——起因和责任归属(origin&ownership)。o1就是起因;o2就是责任归属。o1代表逆境的起因是什么?o2代表我要负什么责任?o1高分容易找出逆境的根源,并客观预测后果,从逆境中去学习;低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给自己背上包袱,打击自己。o2高分代表会检讨自己的责任,欣赏自己的努力;低分则会过度自责,也不懂得欣赏自己的努力。 比如:两个孩子打架了,被他们的父母知道了,高o1o2值的父母会说:“什么原因打架啊?……你打人要跟人家道歉!……你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处理?……骂你是他的问题,而你打人也要负责任!……你敢于承认错误是很勇敢的!”而低o1o2值的父母会说:“太不像话了!等我回家揍你!……你不好好学习,就知道打架!……再发生这种事情就不要读书了!” r——影响范围(reach)。指面对逆境和挫折时,对于此事以外的其他事情有没有影响?高r值的人把它的界限控制在此事之中;低r值的人会从此事牵扯到其他事情上。 例如:一对夫妻因为买电视吵架了。高r值的人等到一会儿见朋友的时候,就不会再受此影响;而低r值的人,会因为这个不去了,或者即便去了也还不高兴,甚至又引出新的是非。 e——持续时间(endurance)。表示逆境以及产生原因持续的时间。e值越高持续时间越短,反之持续的时间越长。 有的夫妻床头吵架床尾好,有的可能要好几个月才好;有的业务人员受到拒绝,“没事!过5分钟再去见另一个!”而有的“我很受伤,我想休息一月,下月再来上班!” 逆境是成功者的旅程 因北京soho而成功的地产大亨潘石屹说“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备两种能力:一个是定力,不被周围的环境干扰;另一个是化解危机的能力,能够在危机和矛盾中抓住机遇反败为胜。”这番话后面透露出一个更重要的信息——与成功为伴的人经常会面对困境和危机。 以下是一个人一生的简历: 5岁时,父亲去世了; 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流浪生活; 16岁时,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 18岁时,他娶了一个媳妇,可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娘家; 他曾通过函授学习过法律,可不久又放弃了! 后来,他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一家餐厅的主厨和洗瓶师,可因为政府修路拆了那家餐馆,他又失业了! 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而他仍一无所有。 65岁那年,邮递员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用这105美元的保险金创办了自己的一份崭新的事业! 88岁高龄的时候,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他就是肯德基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 看了这个经历你有什么感受呢?如果是你的话,在65岁还会不会有如此斗志? 还有一个成功人的逆境更为凄惨,如果说不幸,没有谁比他更不幸!说句实在话——他的运气实在差极了!但是命运却掌握在他自己手里!他就是——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莱茵河畔的小城市波恩。父亲经常酗酒,母亲是女仆,家庭非常清贫。 贝多芬是一个神童音乐家,十二岁时就同音乐神童莫扎特相提并论。他的父亲急切地想利用这一点来赚取名利,逼迫小贝多芬整天练琴和演出,稍不如意就毒打他。贝多芬的外表丑陋,身材矮小粗壮,即使成年后也不过1·58米,他的外表从小到大一直遭人讥讽和嘲笑。 清贫的家庭,粗暴的父亲,不惹人喜欢的外貌,所有这些构成了贝多芬不愉快的童年,从小就面对很多逆境! 从26岁开始,贝多芬就发现自己的听力急剧下降,对于一位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钢琴家和音乐家来说,听力的衰退等于世界末日。但贝多芬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并说出了那句传颂千古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与此同时,和他爱恋着的一位叫朱丽叶塔的姑娘,抛开他与一位男爵订了婚。 耳聋的治愈日渐渺茫,又痛失心仪已久的恋人,这双重的打击使顽强的贝多芬支持不住了。1802年他写下了一封绝笔信,在信中他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内心深处的理想和痛苦。不过他还是重新振作了起来,他那坚强的个性没有屈服于命运的摆布。在那篇遗书中,贝多芬说道:“是艺术,就只是艺术留住了我啊!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绝不能离开这个世界!” 两年后,贝多芬作出了猛烈三连音的“命运之神在敲门”——《命运交响曲》。紧接着34岁的巨大成功后,贝多芬的命运急转直下,跌入了低谷。这个低谷是如此之深,因此当贝多芬最终走出后就真正不朽了。他的经济陷入困境,他曾写道:“我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而此时,他的耳朵完全失聪!这样的日子伴他走过了20年。 54岁,凝聚了贝多芬一生心血的作品——《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问世了。当时全欧洲笼罩在封建势力摧毁法国大革命成果的黑暗时期。在此背景下,《第九交响曲》于1824年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从此人类历史上的一部伟大的音乐作品诞生了。当激动人心的大合唱结束时,狂热的听众不顾一切地鼓掌,相互拥抱,许多人禁不住失声痛哭,仿佛发生了一场骚乱。在维也纳这个讲究礼仪的城市,皇族出场不过鼓三次掌,但贝多芬享受了热烈的五次鼓掌谢幕,以至于警察不得不出面干预…… 贝多芬已完成了他的使命,他已经达到了音乐的最高境界。1827年3月26日下午5时3刻左右,狂风大作,风雨交加,隆隆的雷声震动着贝多芬的屋子。突然,一道闪电划破长空,使贝多芬的屋内充满了奇异的光亮。与此同时,处于弥留之际的贝多芬猛然睁开眼睛,向上举起了右手。当他的手放下时,眼睛半闭着,心脏停止了跳动。 两万多维也纳市民参加了他的葬礼,著名的作曲家舒伯特扶着他的灵柩。 牛顿题写的墓志铭:“让我们感激吧!一个多么伟大的人曾为了人类的荣耀和进步而活在世上!” 贝多芬的逆境可谓是“绝境”,在他生命中那些寒冷、泥泞、狂风暴雨的日子,没有阳光他就是阳光!没有快乐他就是快乐!听不到声音,他就是音乐!不成功的人有千万个理由逃避逆境!成功的人只有一个信念——勇敢面对! 有一句话说“没有什么教育比逆境来的更实在!”没有不经历逆境的成功者,只有害怕逆境的放弃者,越是取得过大成就的人必定经历过大的逆境挑战。所以,凡是想有所成就的人,一定会走过这段心路。 培养高aq 逆境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逆境的反应。要从容面对逆境获得成功,需要有很高的逆商(aq),aq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靠后天培养的,所以,认识aq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不断磨炼,培养高水平的aq。 培养高aq需要一套检视和面对逆境反应的系统——train系统。t——事实(truth)。弄清逆境来源的事实和真相,以及自己对逆境的真实反应。 这个逆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无法控制逆境的心态原因是什么? 客观来说,我要负的责任是什么? 逆境会影响我多长时间? 逆境会影响到多大范围?r——正确的(right)。我所看待的逆境是否客观?有哪些自身的人为因素? 这些原因中哪些是我造成的?哪些是别人造成的? 哪些证据证明在逆境中我对责任的区分是正确的? 我所认定的逆境和分析是否准确? 我对逆境的看法和别人对逆境的看法有何偏差? 我克服逆境的真正动力在哪里?a——态度(attitude)。检视自己面对逆境的态度,是面对还是逃避? 我如何看待逆境? 通常我会如何处理逆境? 逆境的强弱和我的心态有什么关系? 别人如何评价我面对逆境的表现? 我逃避逆境时通常采取什么方式?i——直觉(intuition)。面对逆境时,我的直觉对我的影响。 我通常是聆听内心的声音还是凭大脑的判断? 我是马上行动去处理还是犹豫拖延? 我区分起因和责任是凭直觉还是理性分析? 我怎样看待我的直觉能力? 我的直觉对克服逆境的帮助有哪些?障碍有哪些?n——need(需要)。我需要做些什么来提升我的aq? 我还需要哪些额外的资料? 我能做什么控制逆境? 我能做什么限制逆境的影响范围? 我能做什么缩短逆境影响我的时间? 我需要怎么样做来提升我的aq?我们虽然有了一套检视和质疑逆境的系统,但是我们面对逆境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了,一旦遇到逆境还会重蹈覆辙,沉浸在负面情绪当中不能自拔,怎么样跳出来呢?我们有一个——“stop”中断法!让你手中拿一个皮筋,套在手腕上,拉开!用力弹自己一下!当你感觉到痛了,就会中断逆境的感受;也可以用手掌击打硬物,前提是注意安全,让自己通过痛的刺激转移焦点,从负面情绪中摆脱出来。 逆境是一种祝福 人世间本无逆境,只是当人们遇到无法面对的处境时候,才给出一个概念叫“逆境”。那么,这种处境除了会让人不舒服,有那么多不好的感受之外,还有什么价值呢? 其实,逆境也是一个警钟。 什么时候你才会关心自己的健康?可能就是当医生说你的身体机能已经坏透了的时候; 什么时候你才会分配更多时间给自己的孩子?可能就是在你的孩子生病时候; 什么时候才会真正关心你的伴侣?可能是她向你提出分手的时候; 什么时候才会认真考虑顾客的需要?可能是你的生意一落千丈的时候; 什么时候才会思考生命的可贵?可能是你参加一个去世亲友葬礼的时候。 你可能常常抱怨:“天呀!为什么要给我这种打击·” 也许,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不是这些变化,你绝不会考虑转变,也不会有改进的机会。 拿破仑·希尔(napoleonhill)曾说过:“逆境是一种祝福!”在逆境中,冷酷的事实确实是带来了无可弥补的损失,但真相的背后却隐藏了伟大的力量,引发改变。每一次挫折和失败都是一种自我超越的过程,帮助人打破过往一成不变的信念框框,终结了许多幼稚和不成熟;每一次挫败都能磨炼人的意志,考验人的耐性和能力。拿破仑·希尔还说:“它看起来像是失败,其实却是一只看不见的智慧之手,强迫人们改变方向,向着另一个更有利的方向前进。” 所以,人生中当你有下面这些想法的时候,也许逆境是一种祝福: 1·凡事发生,必有恩典。 每个事件背后都隐藏了正面的意义。当我们有这个信念的时候,许多行为都变得善良了,而不会认为一个错误的行为就代表身处绝境。 2·没有失败,只有经验。 拥有这个信念,会减少许多挫败感,不是失败,只是成功地知道这个方法是不可行的。 爱迪生经过了九千多次失败都不能发明电灯,他的朋友劝他不如放弃吧!他对朋友说:“这不是失败·而是成功地找到了九千多个不能制造电灯泡的方法,我离成功又走近了一步!” 从每件“失败”的事件中学习到一些新知识,这是人生经验累积的途径,没有经验累积的人倒是很难成功。许多人因怕失败而停步不前,或不容许自己犯错误,视犯错误为天大羞耻,所以不会成功。其实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只要我们从中学习,就会让错误成为经验。 3·越多可能,越大成功。 两个人比武,假如你只有五个招式,对手有七招,对方赢的机会比你大;相反,如果你有十招,而对手只有七招,你就有机会占上风。 一个徒弟问师傅,如果对手和自己在地上均有一条相等长度的线,如何能赢到对方,师傅回答说:“我们没有办法令对方的线缩短,但却可以使自己的线延长,这就是胜利的法门。” 4·绝不执著。 “不断用同样的方法重复做同样的事情,却期望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这是一种可怕的执著,所以,这种人被定义为“神经病”。 面对一个聋的人说话,听者当然接收不到,于是你会大声重复一次、两次原本说的话,对方还是收不到,于是又再继续提高音量,以为这样可以收到。这是多么愚笨!为什么不改用其他方法·例如用写字、图画、手势等。一个方法行不通,就要马上改用其他方法。无谓的执著只会酿成悲剧的结局,因为只懂得用一种方法的人,只能死路一条。 5·每一个人都拥有实现一切理想的资源。 要相信人生下来就已经拥有所有需要的一切资源,包括创意、自信、快乐、智慧、活力、勇气和健康等等很多东西,只是我们不懂得在适当时间把它们发挥出来,加以运用。 最近,我国“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正是许多有理想的中国科学家确信这一点,才最终做到的。 6·注意力决定命运。 很多人事业失败,还会东山再起;也有很多人,面对失败一蹶不振。东山再起的人,盘点一下剩下的资源,准备再度出发;一蹶不振的人盘点一下所有的挫折和打击,沉浸于痛苦之中。人的注意力在哪里,命运就在哪里!你认定是悲剧的,一定有悲剧上演;你认定是喜剧的,一定会有喜剧发生。看事情的角度会影响人的心态,同时心态也决定着命运。 第四定律——预言定律 你相信会发生的事情,总是再三发生;因为你相信,它才会发生。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每个人说出的话语都是有力量的,如果每个人都能用积极的话语对待别人、鼓励别人,那么我们就可以达到更高的生活境界。预言定律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预测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而在于鼓励我们周围的人,用一种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和别人——光明、爱与力量。 让心自由 美国作家堂·米格尔·路易兹的一本《让心自由》的小册子,让我们很震惊,发现简单的四个约定原来可以让我们的生活迅速发生改变,因为这四个约定是一种积极的预言,进入人的潜意识就形成无穷的力量。我多年的心态教练生活以此为标准建立习惯,收获颇丰,并且进一步发展了这四个约定,让他更适合心态教练,所以推荐给大家,同享丰盛。 心态教练的四个约定是: 第一约定——用爱和承诺去讲话。说话要中立、客观。不说违心的话。不说对别人和自己不利的话,不说没根据的话。从爱和真诚出发去表达语言的力量。 第二约定——区分别人的干扰。别人所做的事,所说的话都是为他们自己服务的,没有一样是特地为你做的,所以,不要自做多情的引来无谓的干扰。 第三约定——求证假设。每个人都不能离开假设而活着,但是你要清楚你的假设不等于事实和真相,要避免误解就要勇于求证,沟通彻底。 第四约定——尽心致胜。赢的体验决定一生的价值,每时每刻尽心致胜就是为自己的人生体验负责任,而不是为别人多做什么! 四个约定与其说是约定,不如说是一双让心自由的翅膀,按着它去做,我们会获得爱和幸福的全新体验。约翰·列农说过“闭上眼睛,生活会变容易,睁开眼睛,只会误解看到的所有东西……”我们每天看世界都是用自己的信念来看的,而自己的信念中有很多都是个性化的东西,并不能在所有人中通用,于是它就变成了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让这个世界的文化和信仰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它也引发了更多的矛盾、冲突、敌对、甚至战争。所以,当我们基于人类的真、善、美去行事的时候,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是一个积极的预言,会有种积极的期待,既尊重了差异,也包容了个性,人与人之间也会更加简单,也一定会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预言的力量 按一些前卫的生命学家的说法,“这个世界是光构成的,你看到的永远是一个侧面,而且只要你相信的事情,它就会发生!”如果这些成立的话,我们的预言就一定会影响自己的人生。 我曾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富人准备出国旅行,临走之前按着仆人的才干,发给他们每个人一些银子,想锻炼一下他们的经营能力。给了a仆人五千两银子,给了b仆人两千两银子,给了c仆人一百两银子,然后富人就走了。 a仆人心想“主人如此器重我,我一定要不辜负他的期望,努力有一个好的成果让他惊喜!”于是,拿去投资房地产,又赚了五千两;b仆人想“主人对我的评价很客观,我的确能用好这两千两银子”于是,低价进了一批货,又高价买出,赚了两千两;c仆人很奇怪,拿到了银子就把它埋进地里。 一年以后,富人回来和大家一起算一下账,他对a、b两仆人的成果很满意,他说“你们很忠心,头脑灵活,善于经营,我要把更大的权力交给你们!”轮到c说话了,他对主人说“我就知道您希望我把钱看好,所以,您一走我就把它埋起来了!现在可以安全的还给您了!”主人无言以对。 这个故事里的a、b、c,不但像我们单位的三个下属,也很像一个家庭里的三个孩子。往往你预期的事情,在他们身上常常都会实现。比如,你的下属有这样三个人,而且你对他们能力的预期也是按a、b、c排列的,那么一段时间下来,他的工作业绩平均水平的排名,几乎就是这个顺序;而在一个家庭,父母如何看待子女,那些子女也会朝家长预期的方向发展。我曾亲手做过一个实验,把一群人中很积极愿意承担责任的人,和不积极、常推卸责任的人分开,然后让愿意承担责任的一群中,在家中是“老大”的举手?90%以上都是“老大”。当然这不是什么定式,不过里面是有些必然联系的,因为一般孩子多的家庭,对“老大”寄予的期望就是多承担、多付出、多做榜样,所以,很多“老大”身上就有这些的特质,而如果你对“老二”“老三”也有这样预言的话,他们身上也会有这样的表现。 预言不仅指的是我们的语言,也包括我们内心对人或事的真实看法,以及从我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信息。积极的预言,都会得到积极的结果,消极的预言也会播下消极的种子,要运用预言定律创造积极的人生,就要重视语言和期望的力量,为自己和别人多做积极的预言。 预言的秘诀 预言是一种可以培养的才能,如果你想运用预言的力量让生活更美好,你就要开始重视下面这些因素: 伙伴的力量。拿破仑·希尔说“每个人都会有和他密切交往的人的特点、习惯和思维。”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朋友,来预测他会变成什么样。我们想成为什么人,就要接近与之类似的人,因此来实现积极的预言。 智慧的力量。当人们问所罗门国王,全世界的礼物他最想要什么的时候,他回答“要智慧!因为智慧是一种阴柔的力量,和它为伴一切美好的事物将随之而来,而且和智慧共同生活,没有悲伤,只有和平与欢乐!如果财富是人们贪求的对象,有什么比创造智慧更为富足?” 直觉的力量。研究显示,在测验时改变第一次得到答案的人,以及犹豫、怀疑自己对某个事物第一印象的人,通常第一次的答案或决定都是正确的。 平和的力量。当我们失去平和心态的时候,内心这面镜子并不能真正的看清事物的本质,反而是平和的时候才能迸发出最具灵感的创意。 重复的力量。重复是学习的第一法则,同样也能巩固积极预言的力量。杂草都是靠自己生长起来的,而美丽的花朵却需要培养和关心。 知识是伟大的,但是智慧能创造成果。知识是你所知道的,而智慧是用你所知道的东西付诸行动。第五定律——平衡定律 你可以完成你想做的任何事情,但你无法做所有事情。 ——威廉·雷·里庇 平衡是一种心态、一种感觉,不是数学公式。平衡还是一种挑战、一种共赢、一种更高的追求。生活是动态的、变化的,因此生活的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动态平衡 伟大的教育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黑德曾用以下的表述对知识和智慧进行了区分:“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随着智慧的增长而缩减,因为细节会被原则所概括。重要的知识细节将专门在生活中的各种爱好中获得,但是积极地应用熟知的原则才是大智慧。”上面这段话说的是知识和智慧的一种动态的平衡,而生活中存在着无数的平衡关系,如果我们一一列举的话,恐怕会汗牛充栋,然而从心态的角度去探讨平衡的话,我们会更加清晰,更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现在,我们生活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在事业、家庭、财富、人际上的,同时我们也要拥有情感、精神、健康、时间等重要元素。下面我们给如下八项打一个分,1分=最不满意,10分=非常满意。 1·事业 2·时间 3·情感 4·健康 5·财富 6·家庭 7·人际 8·精神 (图例)然后在(图例)同心圆中,分别按照各项的得分找出八个点,最后再把八个点连成线,看到好像蜘蛛网一样的,或半月型,或者其他的形状出现在大圆中。 这个图形能让你从高空俯视自己的人生。 你的生命是否旅途波折,曲折不平? 你的生命是否偏重于某一方面忽略了其他,而使你觉得对自己或其他人有所亏欠? 生命是一个大的车轮,试想一想,一个不规则的车轮在行驶时总是举步维艰的。有些人在事业上可以说是很成功,但家庭、人际上却是一塌糊涂,或者在感情、精神上交了白卷,这样的生命是否会有遗憾呢? 又如果这个车轮是很圆的,但圆周却是很短小的,表示了这个生命虽是均衡发展,但却向前行进得比较慢,要用更多的力气才能多走半步,也会因为远远达不到自己的期望而感到挫折和气馁。 生命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生态。 无论是有人抱怨人生路途崎岖不平,或是觉得是命运不济,或者也有健步如飞、风光无限的时候,无论怎样一切都源自你的生命之轮。我们的生活和这个轮盘上显示的一模一样。 所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知道“动态平衡”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一个标尺,平衡与否其实都在你的内心,只有你才知道答案,也只有你才能最终实现自己人生的“动态平衡”。 站高一线 要获得精彩的人生,做到“动态平衡”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这种平衡绝不是仅靠技巧能完成的,它是源于心态。这样说很多人不能明白,让你想象你面前是一个天平,左右两边需要靠砝码来完成平衡,而生活中很多事情是无法衡量的东西,所以技巧和方法难以实现这个愿望。如果这个天平出现在你的心里,那么更不能靠技巧来平衡。然而,靠心态如何来平衡呢?如果你的立场是站在某一边的话,你也很难去平衡,因为你不能做到中立,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可以真正的实现心态的平衡,就是——站高一线。站高一线就是能站在更高的位置,客观、中立的来看自己。 在心态教练中,要实现“动态平衡”需要解决下面三个平衡关系。 首先是——信念和目标的平衡。如果你的信念和目标是不平衡的,你根本不可能获得最佳的结果。一方面要很清晰、很真实的看清自己的信念;另一方确立的目标要可达到,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有一个发生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完全可以说明这个平衡。 一位女士,在北京机场登机前买了一袋饼干,然后在候机区找了个位置坐下,旁边是一位正在看书的男士,当她坐下的时候那位男士很客气地向她点头示意,并挪了挪身边的东西。过了一会儿,这位女士饿了想吃点东西,于是在她和男士中间的行李上找出了一袋饼干开始吃,这时那位男士也把注意力从书上转到了饼干上,当她拿起第一块饼干时,那位男士做了一件极为让她惊讶的事情。他竟然也拿起一块饼干吃。 当女士吃第二块的时候,那个男人竟然厚颜无耻的又拿了一块吃。过了一会儿,女士拿了第三块饼干,那位男士默默微笑着再拿一块。总之,只要女士吃一块,男士肯定拿一块,这样你来我往,最后袋里剩下最后一块了。这时,那个男人毫不犹豫的拿起最后这块饼干,把它掰成两半,微笑着把一半递给了女士,把另一半一口给吃了,然后礼貌的又向女士点点头起身走了。女士接过半块饼干,狠狠地瞪了对方一眼,她简直不敢相信世界上竟然有如此无耻的人。这时,她也要上飞机了,她马上整理了一下行李,突然她发现,她的方便袋里竟然还有一包饼干,而她的方便袋跟刚才那个男人的都是一样买商品送的,此时,她恍然大悟,原来她吃的饼干是那个男人的! 从中可以想象,那个女士是多么的懊悔!她当时如何看待那个男人,就会如何看待现在的自己,180度巨大的反差,让她能真正领略人内心的修为有多重要。通常,人们认为“我平时不需要对自己有什么要求,而真正开始要追求什么目标时,再要求自己也来的及!”这种想法毒害了很多人。人有什么样的信念和态度就会得到什么结果,当你的信念和心态不恰当的时候,结果一定不是最好的,甚至是很糟糕的!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历成长的痛苦、事业的挫折、判断的错误,但还无法发现造成这些的假设前提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一个人的信念系统和目标不保持平衡、一致的话,一定会出现故事中那位女士类似的情况。女士的问题出在这个平衡中的第一点,没有看清自己的信念,所以,导致结果发生。而第二点,故事中女士的目标是可达到的,就是友好、和谐的与人相处。 其次要做到“动态平衡”,就要做到——行为和客观规律的平衡。每个人做事的方法有千万种,任何一种都有可能实现目标,拿到成果,然而违反客观规律的行为不但不会让你做到最好,而且有可能前功尽弃。 这里指的客观规律是广义的说法,它包括法律、道德、人际关系的规律和一些自然、科学规律。举个例子:我在做教练过程中,一个学员跟我说“教练我很苦恼!我团队里的骨干都要求辞职,我培养了他们好几年,把自己的经验全教给他们,但是他们还不满意!”我就开始教练他,他很开放,最终我们挖掘到“其实他的员工离开都不是上面他说的这些,而是年底分红利的时候,他作为老板故意隐瞒了实际盈利的利润,所以,员工都纷纷要求辞职。”这个案例里很典型的就是同时破坏了两个平衡,第一,老板的行为和规律是不符的,他的行为不诚实,不符合人与人互相诚信的规律,造成行为和客观规律不平衡;第二,他的信念和目标也是不平衡的,他的信念里看他和员工是不平等的,而他的目标却想员工要平等的回报他。所以事与愿违,结果必然发生。 在平衡定律里面,就好像人类违反自然规律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一样,每个人的行为不遵守社会的做事准则,肯定会有一种不平衡的力量会反弹回来。 最后一点——就是选择和结果的平衡。人生做什么样的选择就会什么样的结果,而且当你做选择的时候,你的潜意识已经把你的一切资源输入了所选择事物的密码,你的注意力也会向这个方向转移。你做选择的决心有多大,你最终拿到的成果就有多丰盛。生活中常见的不平衡,一种是你没做此选择,而当别人拿到成果时,你又不接受自己,盲目去羡慕别人;另一种是大家一起选择,而别人比你的决心大,成果自然要好,而你却不甘心落后,执著的实质是一种嫉妒。 平衡定律的实质是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先放下选择的原因不去谈,只谈选择之后,面对结果的心态,决定你是否平衡,而这种平衡同样需要站高一线。 一家世界500强的企业,面试招聘来的员工,题目是这样的: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你开着一辆红色的跑车经过一个汽车站,车站上有三个人,一个是你一生中心仪已久的女人,一个是救过你命的医生,还有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你的车除了司机之外只能允许一个人上车,你怎么办?……回答的结果无外乎下面几种:大部分人说让老人上车;一部分不同意见的说“让医生上车”;还有一些人说“我要心仪的女人上车”;也有一种说“我下车陪我心仪的女人,让医生开车拉着老人去抢救!” 大家选择的角度有所不同,而回答完的结果也一定不同。我们不想从谁更聪明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只想看选择和结果之间是否平衡?实际上,这就是任何一个考试中的a、b、c、d四个答案,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而你的选择比答案更重要。选a“老人上车”的听到其他的结果,很容易对医生内疚、对美女遗憾、对最后的结果嫉妒又羡慕;选b“医生上车”的,很容易对老人内疚、对美女遗憾、对最后的答案佩服;选c“女人上车”的,很容易对老人和医生内疚,对最后的结果惊叹;而选d的会自豪和快乐!因为它是勇气和智慧的结晶! 实质上,a、b、c、d还代表生活中四种不同的人,前三种人都是平常身边的普通人,大家只是偏好不同所以做事的选择不同,不过他们都是懒得动脑,靠自然反应的人。选a的人是真有同情心或者是假冒的伪君子;选b的人是知恩图报的人,我本善良;选c的人是及时行乐、我行我素的性情中人。不管是哪种选择,总之他们三种人容易出现行为和结果的不平衡,他们会抱怨、会不满、会指责,因为他们始终都不愿意站高一线,在挑战中追求新的更高层次的平衡。只有d才是人群中出色的一类,他们不回避自身的需要,也愿意真诚付出给别人,结果人生自然会精彩纷呈。 这一章我们所说的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不是平时那种狭义的利益交换,或者互相斗气、你输我赢,也不是以机械或数学的方式找到一个“平衡点”,而是一种平和地看待生活的态度。 我的一位作家朋友对《孙子兵法》颇有研究,更可贵的是他总结出一套闪光的思想,他说“一般人讲谋略都是小谋略,都是讲如何通过勾心斗角战胜别人。而真正的‘谋略’不是为了打败对方,而是为了‘求和’,大家都会赢,才叫“共赢”。其实,胜负是毫无意义的,虽胜犹败,因为你胜了就是一种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会引发对方下一轮的反扑与斗争,所以,只有和平才是谋略的最高境界。” 真正的谋略是你快乐的时候,别人也快乐,这样快乐可以更多。生活本来就可以更精彩的,努力和付出过程中暂时的“不平衡”,是为了能在更高层面上获得新的平衡。 平衡就像稳稳地站在冲浪板上,任凭风高浪大,任凭海水打在你的脸上; 平衡就像驾驶着汽艇,在浅滩和急流中自如穿行; 平衡就是准确到位地完成一套复杂的动作,既像奥运会高山跳台滑雪运动员那样幽雅敏捷、勇敢无畏,又像太极大师那样稳如泰山; 平衡是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平衡不需要取舍,平衡是两全齐美,是共荣共赢。 阴阳互补 立天之道日阴与阳。 ——《易经》 心态上的“动态平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脉相承。所谓天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不断发展变化的规律,阴阳互补是主要的特征,就像日出日落、四季循环、昼夜交替、阴晴雨雪等。人也是一样,阴代表阴柔之美,而阳代表的是阳刚之气,东方文化尤其强调,要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就要“能屈能伸、能文能武、能上能下、能进能退……”适者生存,这是一种生存策略,阴阳两种气场缺一不可。 在心态教练理论中,阴代表——爱,阳代表——目标。多年教练的实践让我对这个观点体验尤其深刻,很多时候一些教练执著于追求成果的时候,表现的非常阳刚。而阴柔之美就是要在挑战的同时,关心和体贴对方的需求,能从大爱的角度支持和推动每个人的成长,能放下浮躁的心去听到和看到更多的东西。就像炎热的天气太久了就会发生旱灾,下点雨才能风调雨顺一样;而雨下久了也不行,需要多些好天气,不然也会出现洪涝灾害。 《易经》的八卦中有“乾和坤”两卦,它们也是一种互补和平衡的关系。“乾卦”指天,代表阳刚、主宰、领导、刚强、果断、蓬勃向上、无限伸展等;“坤卦”指地,代表阴柔、服从、谨慎、细致、知足、平和等。天地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在阴阳的平衡变换中推动出世界发展的轨迹。非常著名的《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作者吉姆·柯林斯借用中国的太极图来说明卓越企业的“恪守”与“改变”。(如图)卓越的企业“恪守”的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的目标;“改变”的是具体的小目标、策略和运营模式。同样是一种发展的平衡。 (图例) 凡事都有两面,只看一面就容易走向偏激。一个寓言中,谣言和赞美赛跑,每次总是谣言获胜,什么原因呢?一调查发现,观众特别支持谣言,而很少有人支持赞美。因为我们生活中许多人都不喜欢赞美别人,而是喜欢挑剔别人的毛病。所以,要创造一个积极、关爱、共赢的环境同样需要“动态的平衡”。 企业的用人机制和培养人才的过程,也需要遵循平衡定律,才能达到合理的搭配,互补与融合。 例如,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和ceo鲍尔默就是很好的互补关系,而且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众所周知,比尔·盖茨是一个计算机天才,为人精明、缜密、理性,做事精打细算,据说比尔·盖茨只要看一眼程序代码就知道里面有什么错误;而鲍尔默则是只要看一眼产品就能预测到市场行情的营销大师,他激情、活力四射、极具感染力,做事大刀阔斧。当微软还只有30名员工的时候,他们就因为扩大队伍还是节约开支争的面红耳赤,发展的过程中在策略上他们也是各不相让、又互相包容,他们在互相关系的“动态平衡”中频频创造奇迹。盖茨后来回忆说“我们两个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和磨合,鲍尔默在微软的扩展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而鲍尔默则以拒绝出售公司股票而出名,在微软股票涨到最高峰的时候,一位华尔街的记者问他为什么不抛售股票,他回答:“事情的真相是我热爱这家公司,我和盖茨的关系就像‘婚姻’,彼此都在证明自己的忠贞。” 第六定律——卓越定律 你的工作才是你生命的终极魅力所在。 ——巴勃罗·毕加索 因为优秀很难卓越 一次跟几位教练一起吃饭,其中一个教练说了这样一句话“思路决定出路,想法决定活法,定位决定地位”,我觉得很有道理,就像优秀的人他定位自己就是优秀的,“优秀”就像一个标签一样贴在他的心里,他无论做事还是思考,总会让自己的表现优秀,因此,他的最好成绩也只能是“优秀”,因为“优秀”障碍了他成为“卓越”。 那么,卓越的人是怎么样的呢? 《从优秀到卓越》一书是这样描写第5级经理人的——“他们抛开自我的需要,投身到建立卓越公司的宏伟目标中。第5级经理人不是没有自我和自身利益,实际上他们个个都胸怀大志——但是他们的雄心壮志都是将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他们不喜欢抛头露面,从不炫耀自己,同时他们又表现出不惜一切代价要使公司走向卓越的坚强意志,谦逊意志=第5级经理人。” 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就是一个典型的卓越领导人。林肯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忍辱负重,带领美利坚民族向着恢复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的伟大目标稳步前进。在胜利的时候,他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着谦虚质朴、宽厚仁慈的平民本色,为了维护联邦大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奋斗不息。列夫·托尔斯泰这样地评价他:“他的地位相当于音乐中的贝多芬,诗歌中的但丁,绘画中的拉斐尔和人生哲学中的基督。” 既然卓越这样让人梦寐以求,那么又是什么影响我们无法卓越呢?下面我们把优秀人士和卓越者作个对比: 优秀者的表现卓越者的表现特点有明显出众的才干,喜欢占上风,喜欢做英雄人物,有很强的虚荣心,希望获得成就来证明自己。谦逊:表现令人折服的谦虚,回避公众的恭维;从不自吹自擂。 意志:创造奇迹,永不满足。取得成就喜欢炫耀自己,虚张声势,好为人师。向窗外看别人,把成功归于别人、外因、好运。逆境埋怨运气不好,让环境、其他人来承担责任,彷徨犹豫。用镜子看自己,承担责任,勇往直前,冷静、从容。要求善于走捷径,靠自己的标准而非坚持客观标准要求别人,迷信权威。依靠崇高的标准,以身作则,不断超越自己,决不降低标准。领导靠鼓舞人心的个人魅力调动团队的积极性。不注重人才培养,坚持自己擅长的一套做法。雄心勃勃,把团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培养接班人,为团队取得更大的成功打下基础。目标名誉、财富、公众的追捧、权利。创造卓越的成果。模式先设计一套抵达目的地的地图,然后召集精明强干的帮手,一起去实现愿景。先找到合适的伙伴组建卓越的团队,然后沿着卓越的路径出发。 我们发现优秀的人和卓越的人在能力和才干上没有大的差异,最大的差异则来自于心态。优秀者往往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他们喜欢听到好听的话,喜欢在顺境中表现自己,喜欢把自己扮演成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英雄。所以,这些都局限了优秀者看到自身的盲点,让自己难以超越自己,优秀者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通往卓越之路 企业成功不是来自于组织的正式系统,而是来自于支撑这个组织的“精神”。 ——t·ohno 每一个人出生之前都是类似小蝌蚪一样的东西,而且有成千上万个这样的生命一起拼命地游动,它们一起游过大西洋,有一批掉队了,又游过印度洋,又淘汰了很多,终于来到了一个叫做“卵子”的生物面前,之后它们的任务就是拼命地钻进去,和它结合成一体,小蝌蚪单独一个做不到,大家就发扬团队精神,冲破“卵子”的壁垒,这个过程中有的已经筋疲力尽,有的已经掉队了,还有的不想坚持了,而最活跃、最坚韧、最卓越的那一个最后一举成功和“卵子”结合在一起,于是产生了——你! 你从来就是最卓越的那个人,你有卓越的光荣传统,而你这一生想续写卓越的历史需要怎样才能实现呢? 要实现卓越理想,先看一看你这一生的使命是什么?马斯洛是这样说的:人生要通过满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的需求、自尊的需求、最后达到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正如马斯洛所言“如果想心理上得到最大的安慰,音乐家就应该作曲,艺术家就应该绘画,诗人应该写诗。”自我实现在于追求自我价值体系的存在和意义,做到的时候,人会从内心中感觉到一种很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却又很实在、很兴奋的愉快经验,马斯洛称之为“高峰体验”。就像下面这幅图一样。 (图1) 然而,知道了不等于做到,如何才能实现这些呢? 心态教练用实践证明了一条曾被很多心理学家公认的路,它是这样的简捷和神奇: 现在,国内已经有数以万计的企业家和个人完成了心态教练的学习历程,他们走过的素质训练第一、第二、第三阶段,都和自我实现的途径是一一对应的,让自己的内心一步步的成长。我们说,素质训练第一阶段就相当于——自我认识阶段;素质训练第二阶段就相当于——自我接受的阶段;而素质训练第三阶段则相当于——自我肯定、自我呈现的阶段。最后通过心态教练的训练让我们找到自我实现的感觉。而心态教练理论(acp)、九型人格(eng)则是贯穿整个过程的两个重要的工具,帮助受训者更快、更有效的实现目标。 理论上是这样,而这条自我实现的路,也是自我超越的过程,并不是舒服的过程,正如“逆境定律”一样,它让我们在近乎残酷的氛围中去发现、去创造,这种残酷不是什么身体伤害,而是面对自身的不足、短板时候的那种痛苦,突破自我舒适区的那种难受、恐惧、不安和无助,同样也有激情、兴奋和欣喜,总之,常被我们心态教练称为“过山车”,心情起起落落,感受高高低低,状态时好时坏。但是,那种愿景却始终在前头——自我实现——登上人生的顶峰! 宇宙法则 要通往卓越之路,除了要有坚定的信念,还必须先了解卓越的法则,这一点与“平衡定律”相一致,也就是你做人做事的方式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卓越领导者和优秀领导者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差别:卓越领导者做人做事顺应宇宙法则,而优秀领导者做事则随心所欲、方向不一,因此结果大相径庭。 什么是宇宙法则?从物理学上讲,人首先是宇宙中的物质,量子物理学中揭示,任何物质都是有能量的,也就是说那些固体的东西——桌子、房子、大树和这本书……在量子层面都是能量和信息的移动。所以,人也会遵循宇宙的法则,这些法则我们不需要象物理学家一样去钻研和熟记,只需要理解这些,就知道如何让你做的更卓越。这些法则是: 法则一:能量法则。宇宙中的能量是永恒的,不以这种形式存在,就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而且在不停地发生变化,任何事物都是能量,能量就是运动。比如,我们身体里是有能量的,我不做这件事,就会去做另一件事,总之,时刻都会把能量发挥出来,就连你睡觉都是在释放能量,只是多少大小不同而已。每个人身体里的细胞,每年都会更新一次,甚至连肉体的你都不是一年前的你了。能量不论你用不用都在转化,然而运用的不同结果却是不同的,与其让小我(情绪张力)用掉这些能量,不如把它凝聚成大我(创造性张力)的力量,卓越就是把所有能量都集中于一个点——自我实现的最高愿景上! 法则二:频率法则。既然所有的物质能量都在运动,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由什么决定的呢?频率法则告诉我们,运动的频率不同的事物互相排斥,频率相同的互相吸引。就像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样的道理。思想也有频率,你每天想什么真的会来什么,如果你想的都是好的、卓越的,你得到的也刚好是这些,想的不好就会很吃亏。科学家们做过实验,发现给植物强烈的关注,它们会生长的很快。得出结论,你不论关注什么事物,它们都会生长、发展。拿破仑·希尔说“头脑中存在的受到强调、担心或尊敬的任何想法都将立刻开始以最方便、最适当的物理形式包装自己。”想要成为卓越的人,必须想办法先跟卓越的人在同一个频率。 法则三:因果法则。生命中每一件事发生都是有理由的,没有无故发生的。思想是原因,环境是结果。失败不是自然发生的,成功也不是偶然出现的。你如何播种就会如何收割,有所思,必有所获。 法则四:关系法则。任何事物本身都是没有意义的,除非我们赋予它意义。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事之间,物与物之间,事与事之间、甚至事与物之间都没有任何意义,是因为我们赋予它意义,它们就有了关系,一切也因关系而存在了。简单的说,如果“心态教练”或是“卓越的人生”对你一点意义也没有,你也就不会和它们之间有任何的关系,反过来,你赋予“卓越”的含义越深刻,它和你的关系就越紧密。如果你能理解生命“最高价值”的意义,你也能让自己活出它的“最高价值”。 法则五:统一法则。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爱与恨、真与假、平庸与卓越、成功与失败……等等,它们都源于同一种能量,随时都可以互相转化,它们的对立统一使世界多了很多的可能,使人生像一个游戏一样更有趣味。同时,不要忘记如果你现在正在事物的某一面的时候,另一面其实已经存在了,只要把你的能量转换一个方向,经过时间的演变,一切理想都会变成现实。当你正处在平庸的时候、或仅仅是优秀的时候,你卓越的状态其实也早已存在,只是会在你转换能量的一刹那发生。无论你现在在什么位置和层面上,只要你愿意相信它有另一面,并为此去努力,一切就会发生。因为,你想要的一切早已存在了。 宇宙法则并非空穴来风,它只是一些被我们忽略了的客观规律,曾经卓越过的你一定能回想起其中的奥秘——卓越源自平凡!成功源于失败!第七定律——自省定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自省也有的人称为“察觉”或“觉察”,它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洞察”;另一种是“觉醒”。自省也就是“自我洞察”和“自我觉醒”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自我教练的能力。懂得自省的人,才是真正称得上聪明和智慧的人。 洞察 洞察是自我教练的第一步,它是一种成熟的智慧,是不带有任何判断、分别心和是非标准,来看这个世界和自己,看所有发生的一切。洞察分为向内洞察和向外洞察,向内洞察就是洞察自己,向外洞察就是洞察外部世界和其他人。 向内洞察都洞察些什么呢? 我们知道人的内心世界是透过所有的行为表现出来的,行为只是露在外面的冰山一角,我们看不到的则是行为下面的内在的意识和潜意识,洞察就是沿着外在的行为一直进到内在潜意识的最底层——信念系统,检视这个系统的有效性,然后重新调整信念系统,使自己用最佳的方案运作自己。 洞察的路径由外到内是这样的:行为——思想——感觉——情绪——恐惧——欲望——价值观。比如,一个人很渴望赚到1000万,他拼命努力了5年终于实现了,当他看到存折上这个数字的时候非常地开心和自豪。从这个人的行为开始洞察,“他看存折”的行为背后会有什么想法?“哎!终于如愿以尝,那是智慧和汗水的结晶!”那么此刻他的感觉呢?感觉很幸福、很安全、充满希望、世界是美好的、明亮的,好开心啊!于是,我们去到情绪这步——是一种快乐、兴奋、自豪、喜悦……同时,这个人内在的恐惧是什么?可能是怕没钱、怕没自由、怕不成功、怕别人看不起、怕不快乐等等;那他又满足了什么需求和欲望呢?可能是需要被认同、被尊重、被赞赏、被爱戴等等;然后,我们再往更深的地方去洞察,他的价值观是——必须拥有足够的财富才证明自己是成功的,才可以活的精彩,我的存在才有价值!这只是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演示我们如何一步步的由浅入深、由外而内的去洞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千变万化,但是路径却万变不离其中。 向内洞察是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向外洞察。向外洞察很容易理解,比如说你去到一个声音很嘈杂的酒店里面,开始你觉得声音很大,很不舒服,过了一段时间你和朋友们一边吃一边聊,你已经完全忘记了外面嘈杂的声音,甚至一晚上都没有再感觉到嘈杂,直到你们吃完了饭,结完账单往外面走的时候,你才发现房间里依然是那么的嘈杂,整个吃饭的过程你竟全然不觉。原因是我们生活的世界里面,很多东西其实都和我们一起存在,只是我们注意力的焦点移来移去,向摄像的镜头一样,移动到的地方就能洞察到,移动不到的地方就洞察不到。 而且我们的洞察是有选择的。生命是遵循快乐的原则,我们喜欢的、愿意的、舒服的我们就去洞察;不喜欢、不愿意、不舒服的东西我们则不选择去洞察。比如,当我们向内洞察时,很容易洞察到自己好的东西、舒服的东西,而那些让我痛苦、恐惧、害怕、讨厌的东西,我们会自动避开,然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这些逃避的、不愿意看到的东西恰恰是我们洞察的价值所在,所有的参天大树都是冰冷的雨水浇灌出来的,我们要成长、要成熟,就是从洞察和面对这些开始。 只是洞察还是没有价值,只有把洞察变成一个习惯才有价值。我有一个客户学了acp心态教练理论中的坐禅,自己就在家里练习,几个月时间他长进很大。有一次他借给别人30万块钱,期限到了对方不还,于是他上门去找那个人要钱。平时他是一个说话直来直去的人,有情绪就会爆发出来,这次他见了对方,对方还想给拖延一段时间,他刚想发火,突然脑海中出现两个字“愤怒”,于是他想这次不如我用教练的方式和他谈谈,他马上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跟对方讲了这样一番话——“我们这么多年的朋友,我很愿意帮助你,而你这样对我,我很难过,我现在心里很愤怒,觉得你不应该这样对我,不过我又想你一定是有原因的,不如跟我说说你的难处吧……”一席话把对方的眼泪都要感动出来了,最后还是顺利地拿回了这笔钱。 其实,刚才这个故事一方面说明养成洞察的习惯,会对生活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洞察只是第一步,除了洞察之外他还做了一件事情就是——选择。刚才这个案例用我们向内洞察的途径来分析,是洞察到了“情绪”这一层,可能他潜意识还有怕破坏关系的恐惧,或想拿回钱的欲望,以及更深的价值观,不过,他虽然没有洞察到那么深,也已经帮助他更换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而且事实证明取得了成效。 因此,“洞察”会让我们对自己的模式进行评估,“选择”则让我们重新调整应对方案,“洞察”加“选择”就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做事情,成功率会大大提高。在这里,“选择”容易做到一些,“洞察”就要靠功夫了! 觉醒 洞察是这样,觉醒又是指什么呢?最容易理解的方式,你去看婴儿,他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内心是什么感受就表现出什么样子,他们是那么的真诚、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坦率、那么的无拘无束,他们浑身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而且刚哭完之后,马上就可以笑,刚笑过之后还可以再哭,没有什么干扰,没有什么限制,绝对地投入和专注。 觉醒的好处是什么?活的自由自在、痛快淋漓,完全非压抑的。如果这样看也有人开始担心,这样做人会不会影响其他人?肯定的说,是会影响的!那么,怎么办呢? 其实,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谈的觉醒和洞察的相互关系。我们发现,当每个人还是孩子的时候,都拥有很多觉醒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或者家人、老师、其他人对我们的态度,慢慢地我们学会了给自己披上了一些的“盔甲”,不知不觉中,把这些从小拥有的美丽特质埋藏了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变得感觉麻木、言行虚伪、表里不一,失去了很多的力量和能力,觉醒的实质是把这些能力找回来。那么,找回之后我们又好像变的很天真了,似乎和周围的其他人差异很大,又如何再应对现在的生活呢?这就需要提升我们的自我洞察力,也就是当我们与其他人相处的时候,我们要根据当时的环境、气氛、人群、身份等等,洞察自己的表现,然后做出选择,从而让我们采取最佳的表现方案。 洞察和觉醒是相辅相成的两种能力,离开洞察的觉醒,或是离开觉醒的洞察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只是单纯洞察的时候,人们冷静、客观、理性,容易忽略自己内心的感受,离开内心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容易切断了生命的激情;只是单纯觉醒的时候,也会我行我素,像庄子一样,不在乎其他人的感受,只追求自己的“以我忘我,乃见真我”的境界,不被周围人理解。而我们都是普通人,需要过平常人的生活,也要考虑周围人的感受,所以,我们拥有这些能力的结果是,一方面在觉醒中活现自己与生俱来的美丽特质,让自己活的更加快乐、精彩;另一方面还要洞察自己的表现,洞察外部世界的人和事,审时度势,拿捏好恰当的尺度,给别人带来方便。 既做到了洞察,同时又做到了觉醒,才能称为——自省。有自省能力的人,他们的生活才是真正自由的。 自省 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 没有自省能力的人,事实上活的很机械、很被动。他们好像机器人一样每天按照设定好的程序机械的活着,他们身上有很多的“按钮”,不同的“按钮”会让他们有不同的表现,总之他们的表现是不受自己控制的。比如,你说一些让他们愤怒的话,触动他愤怒的“按钮”,他们马上就开始愤怒;你说一些让他们开心的话,触动他开心的“按钮”,他们马上就开心;你说一些让他们难受的话,触动他难受的“按钮”,他们马上就难受给你看。我们想令他愤怒、开心、难受,只需要按一下这些“按钮”,他们就会有这些的表现。所以,这些人的主动权其实是交给了别人。 在一个医院里,有一个精神病人,他每天打着一把雨伞,蹲在一个墙角处。无论医生说些什么他都不站起来,他只是重复说“我是蘑菇!”医生对这个“蘑菇病人”无可奈何。为了让他有所好转哪怕能站起来,医生们想尽办法都无济于事。终于,有一个医生想出了一个办法,那个医生也拿了一把雨伞蹲在这个病人旁边,开始他们谁也不理谁,过一段时间那个病人很好奇地问医生“你为什么也蹲在这里?”医生回答“我是蘑菇!”病人奇怪“他怎么也是蘑菇?”慢慢地病人也接受了旁边这个“蘑菇”视他为同类。又过了一阵子,那个假扮“蘑菇”的医生开始站起来活动了,这个很久都没站起来过的“蘑菇”感觉好奇,自己也站起来四处活动了,最后医生又重新把他带回病房,解决了他的“蘑菇病”。 我们都会感觉很好笑,而这个病人就像生活中那些没有自省能力的人,可能他们就是你的亲人、朋友、同事或者你自己的时候,就会笑不出来了。如果没有那个好像心态教练一样的医生,恐怕“蘑菇病”还得继续下去。拥有自省能力,等于自己就是自己的心态教练,当我们没有条件让身边的人为自己做镜子或者做教练的时候,自省能力就是最好的自我教练,帮自己不断调整心态,不断自我超越。 自省是一个开端,真正能让人的生命有所不同。能做到自省的人像水,因地而变、因势而变、因形而变,能充分适应身边的人和身边的环境,让身边的人感到轻松和舒服;同时,能做到自省的人也像钢,需要坚强的时候,他也能挺身而出、挑起重担、负起责任。这一点也符合平衡定律。自省就是让我们的信念拥有任何的可能性,让我们能获得的成果也充满可能,这同样是一种“动态平衡”。人能做到自省,自己就是命运的主宰,不再被情绪、被外界环境、被别人的反应所影响;自省是从目标导向出发,决定自己内在模式中的每一个反应,自省的人会用智慧拿回属于自己的选择权。生命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是因为我们懂得自省! 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bookben.cn - 手机访问 m.bookben.cn---书本网【gzbysh】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